末代皇帝立嗣纪实(末代皇帝系列之四)
分類: 图书,传记,历代帝王,
作者: 贾英华 著
出 版 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8-1字数:版次: 1页数: 276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2004588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末代皇帝溥仪被俘,在苏联期间却郑重立嗣,本书主人公作为秘储皇子,溥仪的侄子,溥仪的心腹之从伪满开始,追随溥仪十年,洞悉末代皇帝心态,熟知末代皇帝行止,亲历历史更迭。本书作为《末代皇帝的后半生》的姊妹篇,史料真实翔实史实生动。
作者简介
贾英华,五十年代出生于北京。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传记学会副会长、晚清史研究学者。多年来先后采访数百人,搜集末代皇帝及晚清宫廷人物史料数以千万字计。先后著有《末代皇帝的后半生》(获中国图书金钥匙奖)、《末代皇弟溥杰传》(评为全球华人读物美国地区十大畅销书)、《末代太监孙耀庭传》(出版英文版并节译15种外文)、《末代皇帝立嗣纪实》(评为北京第二届图书节畅销书)、《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解密》等。以上图书出版后,畅销国内外,部分作品出版日文和港台版,并受到国内外数百家权威媒体评介。 他曾捉刀为末代皇帝溥仪题写墓志,为末代太监孙耀庭撰题碑文,书法作品曾入选《中国首届当代名人名作展》、《当代名家书画展》等。
目录
第一章 惇亲王府
一 家世
二 衰落的王府
三 幼年生活
第二章 新京
一 初见“龙颜”
二 内廷读书
三 “皇上”干预婚事
四 御前伴餐
第三章 溥仪的畸形家庭
一 末代皇后之死
二 淑纪离婚
三 谭玉龄临终目击
四 “福贵人’的命运
第四章 伪宫内苑
一 喜怒无常
二 “赐”婚
三 施虐狂
四 孤儿的命运
五 御前“奏事”
六 “圣上”的洁癖
第五章傀儡“康德”
一代撰祭文之秘
二“护军事件”
三 可悲的“神风”
四 诸葛神课
五 提心吊胆的日子
六 同德殿
第六章伪满垮台前后
一 “八一五”前夕
二 逃往大栗子沟
三 皇帝“掌嘴”
四 亡命通化
五 沈阳被拘
第七章苏联
一 暂栖赤塔
二 伪满大臣到来
三 苏联女服务员的情意
四 致信斯大林
五 伯力第四十五收容所
六 笔迹陡变
七 士兵收容所
第八章重返伯力第四十五收容所
一 立嗣
二澡堂裸女
三 佛舍利
第九章归国
一 去见“列祖列宗”
二抵达抚顺
三 “九八一”
四 迁往哈尔滨
第十章 战犯管理所的生活
一 张景惠与其子
二 背叛“皇上”
三再迁监房
四 糊纸盒
五 坦白检举
笫十一章出狱前
一 通信
二 扣溥仪的卫生分数
三 参观抚顺煤矿
四 会见亲属
五 溥仪的“心事”
六 新年演出
第十二章释放
一 免予起诉
二 返京
三 业余教师
第十三章溥仪蒙赦之后
一 重逢
二 旅馆内
三家常琐事
四 香山脚下
五在全国政协
第十四章与溥仪平民生活中的交往
一“明贤贵妃”的骨灰
二 溥仪撰写回忆录
三 “福贵人”撰史
四“皇上”再婚
五 卧病之中
第十五章 与溥仪最后几年的往来
一 “过继”
二“动乱”初起
三 病房出“证”
四 “文革”高潮中
五溥仪逝世
六 追悼会
第十六章我一家的今天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悖亲王府
一 家世
每逢如火的霞光,在天边消逝,落日黄昏骤然降临之际,我总不由自主地暇思驰骋。
……夕阳在西山峰巅褪去的一刹那,多像晚清“武昌首义”那夜半稍纵即逝的烛光?谁能料到,一丁点儿烛火,竟成燎原之势,遍烧华夏大地。继之而起的汹涌洪涛,浪挟泥沙,卷天盖地,冲刷着千古历史的污浊,呼啸向前……
历史,在毫不犹豫地迈进。
惊雷诧电的时代风雨中,自然,爱新觉罗皇族饱经沉浮。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如若譬作无足轻重的一滴水的话,就历经史海一页的世纪风云而言,或可映出大海的一侧涛影?
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虽辞世多年,而他的那部《我的前半生》却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海内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在那部书中,他生动地描述了自己传奇般的经历。同时,也如实地叙说了曾将小瑞“立嗣”之事。
那个“小瑞”,就是我——爱新觉罗毓嵒。
末代皇帝,一生有无“嗣子”?“龙种”有否传世?……不少世人关切。
多年来,出于各种原由,不少人询问过我关于爱新觉罗溥仪“立嗣”那件史实以及前后的情景。其实,若说起此事暨我与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关系,或许得从家世溯源上才能讲得更清楚些。
众所周知,我与溥仪同是满族人,也都姓爱新觉罗氏,算是皇姓里的至亲近支罢。我的名字叫毓嵒,字严瑞。倘若按照至亲里面关于“溥、毓、恒、启”的辈分排列,我的父亲叫溥侑,无疑与溥仪是同辈之人。自然,这样我没出生就比溥仪小了一辈。
我的曾祖父叫奕谅,是清宣宗皇帝亦即道光皇帝的第五子,于道光二十六年袭悖亲王,后晋为悖勤亲王。而爱新觉罗溥仪的祖父,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也就是被称为醇贤亲王的奕譞。照此说来,我的曾祖父奕誴即是溥仪的祖父奕譞的亲兄长——五哥。
尽管同出一支,但两家的命运却大相径庭。
由于溥仪的叔父光绪被其姨母慈禧太后接进宫内当了皇帝,他家由此便“吉星高照”——至少当时大家都那么说罢。尔后,直到溥仪做了“宣统皇帝”,其父载沣又当上了“摄政王监国”。
也就是说,溥仪家族的两代中竟然出了两个皇帝、一个摄政王。
我家的命运——则不然。
首先,我应当将自己的家世介绍清楚。我的祖父名叫载濂,是我的曾祖奕谅的长子。他虽然在光绪二十五年承袭了贝勒并恩准加郡王衔,光绪二十年补授阅兵大臣,督饬守城事宜,但后来在光绪二十六年仍因获罪革爵,受到了“闭门思过”的处分。
再看我的父亲,命运更是不济。他名叫溥侑,虽然因祖上的原因,先后被赏“头品顶戴”、“乾清门行走”等衔,可是临到后来,也只落得当了一个小职员的差事,赖以勉强养家糊口。
显然,溥仪与我家的关系不能说不近,但两家命运的反差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若论起根本的关系,从“道光”之后,溥仪家出了两个皇帝,我家则始终是他家的“臣仆”。直到我降生后,乃至我长大叩见了溥仪,更是由我承继了充当溥仪贴身“奴仆”的使命。
说句玩笑话,设若算到他逝世为止,那么可以说,我几乎“随御伴驾”了三十年之久。
如果按照北京人通常的叫法,将溥仪的出生地——摄政王府称作“北府”的话,那么,我的出生地——悖王府是被老北京人叫作“五爷府”的。
据说,悖王府最早被称作“恒亲王府”。因清仁宗即嘉庆皇帝之子绵疆,卒后无子,嗣子奕奎也未迁进此府第,所以绵恺被封为悖郡王之后,在十三岁时才“开府”——也就是正式确认将这里作为自己的府第。绵恺虽然是清仁宗即嘉庆皇帝的第三子,但因他以“宣宗”的第五子也就是我的曾祖父奕谅为嗣,所以这里始终被称为“五爷府”。我就出生在这所府第里。
确切地说,我是一九一八年五月二十日,出生于北京朝阳门内的王府夹道六号一障王府后花园的后厢房中,时辰就是“辛亥革命”的那个“亥”时。此后,有人戏谑而言:没想到“亥”这个“八字”,竟然在若干年后,让我做了被推翻者——“宣统皇帝”的“嗣子”。当然,这是纯粹作为闲谈的笑料了。
后来才知,当我出生时,“五爷府”的家境早已经渐趋衰败。
二衰落的王府
从前在北京城内赫赫有名的“五爷府”,到了我的父亲——溥侑这一辈,算是彻底地衰落了。
大凡老北京人,谁都知道“五爷府”的旧府址,就在朝阳门内——吉兆胡同里紧靠东边不远的地方。
那时,虽说悖王府还在,可我们家已经从府内迁到了王府的后花园里居住。
即使如此,在旧北京,我们家所居住的院落之宽绰,仍然是数得着的。
众所周知的悖王府花园,南连王府两层楼的神殿后墙,北墙隔着街正对着段祺瑞的府第——老北京人俗称为“老段府”。
甭看我家住的地方叫作王府花园,其实这所住宅有大大小小的五个院落,分别叫作外院、前院、后院、北院、东小院。
迈进府门后,便可见,幽雅的外院专门设置的那间门房,南侧一拉溜儿,盖有七间平房。迎门处,正中间显眼地设置了一个典雅的木影壁,左右各栽有两棵槐树,实在称得上古朴大方。
就在那座院落的东北角,生长着一棵非常大的槐树,堪称古树参天,槐荫垂绕。幼时,我们总爱在那儿的树阴下玩游戏。
此院西侧,是一顺儿五间宽大的厢房,惟有中问的那一问房并不住人,而是进入前院的过厅。
再来看前院。这是那所花园庭院中占地最大的院落。北半部完全是大方形砖铺地,看上去异常整洁。院子的南半部,则种植着各式各样的树木。譬如,杏树、柿子树、梨树等等,待到收获季节时,硕果累累,垂挂枝头,煞是别有一番风景。
除此外,院落里还别出心裁地栽种着许多木本花草,如木槿、利丹、芍药、玉僭、萱草……数不胜数。
除了大雪降临的深冬季节,这里仿佛总盛开着鲜花,若开起花来,府内府外都闻得着扑鼻的花香。如果,将这里形容为一座真正的“百花园”,倒是一点儿也不过头的。
王府前院的北正房,总共是五问,前后都有宽大的走廊,也就是老北京人所谓的“前出廊子、后出厦”,这在当时是极为讲究的了。更可以证明其不同一般的是,北房前面还有三大间“抱厦”,这也是一般房子所没有的。
而且更讲究的是,一排北房都建筑在高于地面约一米五以上的高台上。就连五问东房和九问西厢房,也无不建在比地面高出至少半米以上的高台上边。无论多大的雨水、冰雹,除了极特殊的情况,也无奈其何的。
院内的南房,是七大间平台房,地面的基础高度与北房相差无几。
从王府设计的总体看,虽然东、西、南、北房,四周的高度并不绝对相等,但都有走廊相连接,异常方便。每逢雨雪季节,邀人观景,自然饶有独到的情趣。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西厢房北侧不远处的走廊边上,建有一个不太大的凉亭,可以由人们在此随意小憩。春秋之际,这里是个亲朋、友人聚会的极绝妙场所。据说,早年这儿经常传出京戏和胡琴的声音。王府衰落后,当然也就没有这一“景”了。
就在北房的东侧,还摆置着一个汉白玉石桌,夏秋之季,也是人们在此闲谈的好去处。
我与幼小时的同伴们,喜欢常常来此玩耍。这些小伙伴儿,最喜爱的是春秋季节,因为这个时令气候不冷不热,我们总是愿意围着这个石桌,来回乱跑乱跳,玩得忒开心。
在我幼时的记忆里,好像只有这儿,才稍稍有一些朝气似的。其他,无论是高大的院墙,还是墙壁宽厚的房屋,都给人一种阴沉沉的感觉,就仿佛雷雨即将来临前的天空,阴云密布,使人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压抑”。
再往后走,也就是西厢房后边,以及左右两侧就是王府的后院了。那里,正对着西厢房有三间不显眼的后厢房,那个地方也栽种着杏树、木槿、枣树、槐树、柿子树、花椒……靠着院子的北侧,则栽种了更多的枣树。府里的人们,看到王府的衰败情景,总爱指着枣树,开玩笑地说:“也不知道是谁,让府里头栽种这些枣树,可算是有远见哟!如果遭了难,或者再遇着个绝种、绝收的年景儿,没准这么多枣树能糊了咱们这些人的口,倒也真说不定呢!……”
这些话,虽说是玩笑,却也道出了王府内的人们那并非乐观的心境。
顺着院落朝里走,就是北院。这里建有三间西房,走廊也少不了与前院走廊相连接。那儿也栽种了许多蓉花树、槐树等等。如果与其他的院落相比较而言,这里的院落,则显得格外小巧雅致。
向东绕拐过去,就是东小院。小院的北侧,是七间花洞子,两间住人,两间堆放木料等一些杂物。另外的两间房,大部分时间空置着,另外还有一间房是厕所。
在南侧,一段不高不矮的砖墙把这里与外院相隔开了。否则,这个院可以一直通到王府的大门口。
至今,我记忆犹新的是,花洞后面有两棵榆树,西侧有桑树、樱桃,幼时我时常来这儿玩耍,其实大多是樱桃熟了的时节,我和小伙伴们可以摘尝一些樱桃啊。花洞前边有两棵洋槐树,两架葡萄以及许多枣树。但是,这个院子因为不大常有人来,所以显得多少有些荒芜。实际,这与王府的衰败状况倒是挺相符的。
似乎,花园内一年四季丰富多彩的变化,对于我印象并不深刻。倒是打记事起,我就对旧日的王府花园有了一种凄凉的感觉。
正如我亲眼所见的情景,我们这个王府的家境,一天不如一天。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