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创新能力建设丛书—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新闻传播 出版 ,
作者: 李琨 编著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19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115155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创新能力建设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0个章节,主要探讨了定性研究的基本概念与类型、步骤与实施过程、定性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检验与评价等重要问题。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简介
定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本书结合传播学的学科特点与具体案例,探讨了定性研究的基本概念与类型、步骤与实施过程、定性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检验与评价等重要问题。
作为传播学领域填补空白性的教材,本书有助于传播学专业人员具体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从事相关研究。
作者简介
李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科学与科学研究
二、软科学与硬科学
第二章 定性研究的解释框架
一、定性研究的特征
二、定性研究的方法论来源
三、对传播研究的影响
第三章 定性研究的基本问题与类型
一、定性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定性研究的基本类型
第四章 定性研究的步骤与实施一:制订计划
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检索已有相关成果或资料
三、修改并确定研究课题
四、研究方案的设计
第五章 定性研究的步骤与实施二:资料搜集的准备
一、知情同意原则
二、获取允许进入现场
三、“协商性接触”
四、抽样
第六章 定性研究的步骤与实施三:资料搜集
一、观察
二、访谈
三、焦点小组
四、文本分析
第七章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定性资料的特征
二、定性资料的形态
三、定性资料分析概述
四、编码和归类
五、分析策略
第八章 定性研究的检验与评价
一、资料的检验
二、研究质量评价
第九章 提出研究报告或撰写论文
一、学术论文的撰写
二、定性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目的
三、定性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写作
第十章 定性方法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一、研究方法伦理问题的重要性
二、定性研究中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三、冲突、困境与解决
附录一 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综合道德准则
附录二 美国舆论研究协会职业伦理与实践准则
附录三 研究案例
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第二章 定性研究的解释框架
一、定性研究的特征
定性方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征的描述和归纳来解释和建构现实的方法。定性方法有如下的特征:
1.定性方法更关注研究对象发展的过程,而非结果。
2.定性方法关注“意义”的构建,即:人是如何赋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外部世界以“意义”的。
3.定性研究是解释性研究,研究者试图理解通过语言、声音、姿势、图像和其他社会活动形态所表达的传播行为、过程和意义。
4.研究者是资料收集和分析的主要“工具”,资料经过研究者这个中介而获得意义;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经常处于互动之中。
5.定性方法包括实地考察。研究者可以亲临研究现场,在自然环境下对对象做观察或记录。
6.定性研究的逻辑是归纳,研究者通过对个别现象的解释和抽象来建构概念、假设和理论;假设和理论的建构往往产生于研究过程中。
7.定性研究的结果用语言、符号而非数字来表达。
另有学者将定性研究方法的特征总结如下:
1.自然情境:研究的对象是真实环境中真实的人的生活经验,而不是被控制和被操作的环境,即,在自然发生的情境中去研究人的行为。
2.参与者的视角:从行动者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赖以行动的观念出发,以他们的视角来理解他们的行为。
3.研究者作为资料(数据)的收集工具:研究资料由研究者亲自收集。作为工具的研究者要具备心智和能力;同时,所搜集的资料不可避免地带有研究者的主观痕迹。
4.长期的、直接的时间投入:这是由定性研究的实地性、体验式特点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