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第二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推荐教材)
分類: 图书,法律,国际法,国际法学,
作者: 朱文奇 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字数:版次: 2页数: 41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010819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内容新,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国际法规则的最新变化。第二,内容和范围有重点、有要点,选择的案例都是对于理解当代国际法的基本规则起重要作用的事件;第三,在方法上,主要是通过案例来解析国际法原理和规则;第四,在每一章节开头都列举了该章节所涉及的国际条约、著作、论文及其他参考资料,鼓励读者进行主动性的研究和思考。
目录
第一章导论
【引例】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决议
第一节国际法的概念及性质
【案例1—1】英伊石油公司案(英国诉伊朗)
第二节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案例1—2】巴塞罗那电车、电灯和电力有限公司案(比利时诉西班牙)
【案例1—3】皮诺切特案(比利时布鲁塞尔初审法院)
第三节国际法基本原则
第二章国际法渊源
【引例】国际法院逮捕令案(刚果诉比利时)
第一节《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规定之渊源
【案例2—1】 北海大陆架案(荷兰、丹麦诉联邦德国)
【案例2—2】庇护权案(秘鲁诉哥伦比亚)
第二节国际法渊源的效力等级
【案例2—3】关于在被占巴勒斯坦领土上修建隔离墙的法律效果的咨询意见 (国际法院)
第三章国际法主体
【引例】“台湾参与联合国”等提案连遭挫败
第一节概说
【背景资料】
第二节主权国家
第三节国际组织
【案例3—1】执行联合国职务时遭受伤害的赔偿案(咨询意见,国际法院)
第四节个人在国际法上的特殊地位
【案例3—2】纽伦堡审判
【案例3—3】关于但泽法院的管辖权问题(咨询意见,常设国际法院)国际法上的国家
第四章国际法上的国家
【引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承认
【案例4—1】卢瑟诉萨戈案(Luther vSagor)
【案例4—2】欧共体承认苏联以及前南斯拉夫解体后新产生国家的实践
【案例4—3】科索沃独立的承认问题
【案例4—4】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的承认问题
【案例4—5】Cypruvex公司案
【案例4—6】安理会不承认南罗德西亚种族主义政权的实践
第三节国家与政府继承的概念和范围
第四节国家继承的规则
【案例4—7】坦桑尼亚政府声明
【案例4—8】光华寮案
第五章国际法上的个人
第六章国际条约法
第七章国家责任
第八章国家领土
第九章海洋法
第十章空间法
第十一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第十二章国际人道法
第十三章国际刑法
第十四章武装冲突法
第十五章国际人权法
第十六章外交和领事关系法
第十七章国家豁免
第十八章国际环境法
第十九章国际组织法
索引检索词
书摘插图
第二章国际法渊源
第一节《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规定之渊源
一、条约
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就权利义务关系所缔结的一种书面协议。“条约必须遵守”是一项重要的国际法习惯规则。《联合国宪章》序言申明,各国应“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明确规定,“凡有效之条约对其各当事国有拘束力”。每个国家均应该诚实履行其所负条约之义务。除许多重要的国际法文件外,国际判例也确认了这一习惯性的规则。因此,条约构成现代国际法首要的渊源。
条约是国际法的最为重要的渊源。国际社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仅仅依靠各国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习惯是维持不下去的,因此需要国家之间对特定问题分配权利义务的方式来保证国际交往的正常进行。条约就是这种分配权利义务关系的发明。李浩培先生给条约下的定义为:至少两个国际法主体意在原则上按照国际法产生、改变,或者废止相互间权利义务的意思表示的一致。由此,条约定义的要点有:其一,条约的主体,即条约的当事者,必须是国际法主体;其二,这些当事者必须至少是两个;其三,这些当事者必须有一致的意思表示;其四,这些一致的意思表示必须意在产生、改变或废止在原则上按照国际法的相互权利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