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研究丛书)
分類: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品牌: 石路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31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0970779X/9787509707791
·条形码:978750970779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研究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政府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现实,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为指导,把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放在治理与善治理论的视野中考察,以此作为分析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基本理论前提。作者认为,在政府治理模式演进、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变革与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发展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演进过程,决定了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变革的方向和途径,并由此促进了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发展,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反过来又推动了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体制的变革和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
在梳理我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作者从公民参与的生态环境、公民参与能力、公民参与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并从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公民参与能力的提高和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机制创新等三个方面,探讨和提出了促进我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发展和完善的基本思路。
作者简介石路,河南偃师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在《贵州民族研究》、《理论导刊》、《新疆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主持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民族地区城市安全与危机管理机制研究——以新疆为例”一项,主持和参加省部级课题各一项。
编辑推荐《政府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研究丛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的缘由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 研究问题的界定
(一)政府公共决策的含义
(二)公民参与的含义
三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四 研究的逻辑框架和方法
(一)研究的逻辑框架
(二)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治理理论:问题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 治理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治理的含义
(二)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过程
(三)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
二 治理视野下的政府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
(一)治理理论的兴起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治理理念下的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变革
(三)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变革的
核心内容
第三章 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现实基础
一 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发展历程
(一)计划经济下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二)转型期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二 公民参与和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体制的变革
(一)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变革的基本目标
(二)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价值
(三)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悖论与局限
三 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动力分析
(一)政府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外部动力
(二)政府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内部动力
(三)政府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动力不足
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能力分析
一 公民参与权
(一)公民参与的宪政地位
(二)公民参与权的法制保障
二 公民的政治和文化素质
(一)公民意识
(二)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 影响公民参与能力的社会因素
(一)公民的社会经济条件
(二)民问组织的发展
第五章 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机制分析
一 政务公开机制
(一)政务公开的发展及现状
(二)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二 政府性民意表达机制
(一)信访制度
(二)行政听证制度
(三)其他制度形式
三 公共舆论机制
(一)传统媒介舆论
(二)网络舆论
第六章 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发展与完善
一 政府治理变革:构建服务型政府
(一)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
(二)重塑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三)政府公共决策文化的革新
二 提高公民参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公民参与权的实现与法制保障
(二)公民文化的构筑
(三)公民社会的培育和发展
三 增强政府回应性: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机制创新
(一)政府公共决策公开制度
(二)政府公共决策咨询制度
(三)政府公共决策听证制度
(四)政府公共决策监督制度
(五)政府公共决策责任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摆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是新疆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成果。
说到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这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又是一个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和研究难度的课题。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不仅是连接欧亚大陆和中东的要冲,还是大国势力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西方学者称之为“历史上的地理枢纽”。中亚五国的成立,使国际政治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之中亚诸国位于反恐的战略前沿且兼具能源为主的资源禀赋,这些因素都极大地提升了中亚地区的地缘价值。在文化的意义上,中亚地区同时体现出东方文明、南亚文明、欧洲一地中海文明的交汇和冲突,因此,这里被视为“东方”与“西方”文化互动博弈的连接点和接合部。深刻认识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切实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稳定,构建于我有利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和谐的周边国家关系,可谓意义深远。
文摘插图:
(二)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政务公开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不断向前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阻力和困难,政务公开还不能达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期望的程度。我国目前的政务公开基本上是属于政府机关主动公开的一种非制度化、非规范化的行为,离真正的政务公开制度化还很远。虽然已经颁布了一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是政务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有很长一段道路要走。
从政务公开的实践情况来看,要求政务公开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推行政务公开的是政府,政务公开的直接执行人员则是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务公开推行的阻碍性因素。政务公开的全面推行代表着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这意味着在“统治型”或“管制型”政府模式下的政府公务人员将可能丧失过去通过“暗箱操作”所获得的利益。
后记《政府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一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本书的修改和撰写过程似乎比原先博士论文的写作过程更加艰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解答和回应答辩时各位老师诚恳而尖锐的批评、善意而严厉的质疑,还要密切关注一年多以来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从2007年7月于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毕业至今,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思考和锤炼,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认同的反复之后,我终于能够鼓起勇气将这本著作出版。
本书的出版或许仅仅是为了了却一桩心愿,但并不意味着结束。不得不承认,本书中探讨的问题依旧存在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甚至存在很多缺憾。我将会继续努力把这项研究工作延续下去。笔者最希望得到的是各位同仁的批评指教,在此谨表示谢意。本书引用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在此特意向这些研究成果的作者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本书得到新疆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研究中心”的出版资助,非常感谢学校和研究中心的领导们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和帮助。略怀歉意地讲,本书的内容涉及一个更为宏观的政治学命题,与此部丛书的主题多少有些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