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中国60年(1949~2009)

分類: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经济建设与发展,
品牌: 李小军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24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09710081/9787509710081
·条形码:978750971008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数读中国60年(1949~2009)》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和改革开放30年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不同的编排形式,对两个阶段中我国国民经济主要领域和行业、中国人基本状况变化情况、基本国情国力变化情况年度大事记、灾情报告、世界年度大事记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归纳。全书内容全面,资料详实,用数字和图表说话,给人以直观和深刻的阅读印象,是一本快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所取得的成绩和经历的困难的好读物。
作者简介李小军,东北财经大学毕业,20世纪80年代末在日本立正大学、山口大学留学,毕业后在日本企业工作,1996年应邀回国参加国家“九五”计划重点工程909项目建设,1997年担任我国第一条8英寸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企业华虹NEC的总会计师。近年来开始关注中国统计信息社会化工作和开始中国信息不对称的研究,从2003年开始策划和主编《中国产业地图》系列丛书。现为浙江大学企业成长中心高级研究员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高级研究员。
编辑推荐《数读中国60年(1949~2009)》:邀约大家,纵论中国国庆60周年献礼,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庆60周年献礼。
目录
第一章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1949~1978)
第二章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1979~2008)
第三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
第一节 传统农业国的转型
第二节 私有经济风云变幻
第三节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
第四节 发展不平衡的大国
第五节 人口大国任重道远
第六节 就业是民生之本
第七节 没有教育的国家就没有未来
第八节 医疗公平路漫漫
第九节 老百姓的奶酪
后记
附录 1949~2008年中国部分统计资料
……[看更多目录]
序言这是一本试图从统计数据角度来解读中国社会经济发展60年的书。
1949年,当中国共产党人站在这个对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时,谁也无法预料,未来的60年对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将意味着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决心领导亿万人民亲手去开创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50年代,一切都是崭新的,这本是中国人民复兴民族事业、建设国家的最好历史机遇。但历史在这儿拐了一个大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从1952年开始,美国对中国进行了长达21年的全面封锁;而50年代后期,苏联与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严重对立,并从1960年开始断绝了对中国的援助和进行全面封锁,中国唯一的外援也没有了。
很快中国共产党人就意识到,不得不去同时面对一个贫穷落后的内部环境和受西方敌视的外部环境,最糟糕的是中国领导人此时却在如何认识中国国情、怎样建设和管理国家方面产生了重大分歧;由于执政党内的民主制度缺失和国家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泛滥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与误判国情,最终导致了1957年的反“右”斗争、1958年的“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的庐山会议、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国家悲剧事件,给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与此同时,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过度集体化和强制性公有制政策,以及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高度意识形态化,催生了一个资源配置极其低效、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国家经济增长不快的经济体;随之带来的是人民几乎与世隔绝,社会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创造性,城乡二元结构限制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城市化进程非常缓慢,整个社会发展处于全面停滞状态。尤其在农业方面的失败最为明显,1952~1957年期间,当农民还是名义上的土地所有者时,劳动生产率每年增长1.7%,……但是,在1957一1975年间,劳动生产率却以每年0.2%的速度下降。搞了30年社会主义我们还不能解决温饱问题。
文摘插图:


后记建国六十周年了,我知道六十年大庆的宣传活动将开始紧锣密鼓登台。作为一个比这个国家小几岁的我,现在突然会想一个问题,我们今天纪念六十周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按几十年来我们的惯性思维就是宦传国家的成就和进步,这倒也无可厚非,任何国家都会这样。我们除了歌颂还会对六十年反思吗?
建国六十年说白了就是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在一个具有国家意志的社会制度下生活了六十年,不管是战争还是和平,不管是动乱还是安定,历史说了算;是贫穷还是富裕,哪些变了哪些没变,老雨姓最清楚。六卜年在过去就是一个人的一生,在今天也是一个人的大半辈子,没有一个人可以有两个六十年,所以六十年后反思不是太早而是太晚。
我们经常会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求别人反思或自我反思,因为反思可以帮助别人或自己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使之进步。一个民族不会反思就不会进步,这个道理也很容易接受。但我们可以要求国家反思吗?当然可以,而且应该。因为为了建立这个国家,数千万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之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六十年后他们完全有资格在九泉之下一遍遍地问我们: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实现了没有?我们用热血和生命追求的崇高目标实现了没有?今天,我们的国家有责任回答先烈们的问题,这是任何一个通过民族自由解放斗争、获得胜利并建立自己国家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否则先烈们的鲜血就是白流,先烈们的奋斗就是毫无意义的。今天我们过生日更多的是将节日给了自己,很少有人献给母亲,但是没有母亲艰难的十月怀胎和痛苦分娩,哪有你的生日呢?国庆也是这样,既是我们的节日也是先烈们的祭日。国庆除了庆祝之外,还应该向先烈们报告,这就是国家反思。
报告什幺呢?告诉先烈们我们在努力建立和建设自己国家时对人民的那些承诺,在我们管理国家时,有多少实现了,还有多少没有实现;没有实现的什么时候实现,我们能不能实现。不要忘记历史是这样记载的:六十年前是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选择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兑现了自己对人民的承诺,因此赢得了政权;而国民党政权没有取得人民的信任,所以遭到了人民的抛弃。任何一个政党如果忘记了自己对人民的承诺或不履行承诺,最终也会被人民抛弃的。因为政党谋取权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掌权,政党只是坐在人民给予的一把临时椅子上,不忘记对人民的承诺和不断兑现其承诺,政党才能长久地坐下去。我想这就是国家反思的意义,也是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