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舞台的互文:云南沐村旅游展演艺术的个案研究
分類: 图书,旅游,国内游,西南区,
品牌: 魏美仙
基本信息·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页码:33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811127782
·条形码:9787811127782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生活与舞台的互文:云南沐村旅游展演艺术的个案研究》内容简介:在此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成为新班子新生代的历史任务。在总结经验,盘点家当,为成绩骄傲的同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本科教育办学有较长历史,但没有研究生教育层次;实践型队伍创作能力强,但理论成果少;历史的错综与道路的曲折,体现在校园建筑的犬牙交错状态与后校园因为缺少投资而闲置荒芜的情况当中;规模小、社会影响力不够而被提议“合并”的悬剑仍在项上……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迫切性,成为新里程途中首先遇到的关隘。
作者简介魏美仙,女,云南新平人,博士,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分配到云南艺术学院任教。1999年考入云南大学民俗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黄泽、段炳昌、张福三等教授;2003年考入云南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何明教授,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人类学学科知识,接受了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初步训练。目前在《思想战线》、《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学术探索》、《云南艺术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同时,独立承担省级科研课题,主持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并作为主讲教师参与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编辑推荐《生活与舞台的互文:云南沐村旅游展演艺术的个案研究》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杏坛拈花(总序)
导论
一、关于选题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选点与调查
二、理论与方法
(一)艺术人类学
(二)旅游人类学
(三)文化再生产理论
三、路径与框架
第一章 沐村生活与舞台展演
一、多元复合的沐村文化
二、沐村展演生成
(一)展演生成背景
(二)沐村展演空间
第二章 文本生成:生活向舞台的转化
一、村落生活与展演表征
(一)他者凝视与地方性表征
(二)展演表征中的权力关系
二、村落生活与文本楚构
(一)文本建构途径与方式
(二)艺术文本生成
三、小结
第三章 文本呈现:以舞台为中心的艺术与生活
一、舞台展演与生活时空
(一)日常展演
(二)节日展演
二、展演中的角色建构
(一)角色体现
(二)角色建构
三、文本的情景性转化
四、小结
第四章 艺术解读:生活与舞台的互文
一、生活与展演的互文
二、生活与展演互文中的文本解读
(一)文本符号解读
(二)解读的协商性
三、生活与展演互文中的意义解读
四、小结
结论
一、沐村展演艺术的定位
二、民族艺术的当代境遇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2000年9月,历史将我推到了云南艺术学院院长的位置上。
深感责任重大的我,首先想到的事情是:一所边疆综合艺术院校的生存状态与发展可能是什么。如何不辜负上级组织和广大教职工的厚望,在自己的任期里达到新的发展高度,获得新的办学收成。
在我上任前一年,1999年,我们刚刚开展过一次活动,就是云南艺术学院的建设发展40周年校庆。那一次活动给我留下了悠长的思索:云南艺术学院在历届领导班子努力、一代又一代教职工奋斗和学生们的热情簇拥下走过了40年的艰辛道路,取得了桃李满天下的巨大成就,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历史高度和前进起点。在此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成为新班子新生代的历史任务。在总结经验,盘点家当,为成绩骄傲的同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本科教育办学有较长历史,但没有研究生教育层次;实践型队伍创作能力强,但理论成果少;历史的错综与道路的曲折,体现在校园建筑的犬牙交错状态与后校园因为缺少投资而闲置荒芜的情况当中;规模小、社会影响力不够而被提议“合并”的悬剑仍在项上……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迫切性,成为新里程途中首先遇到的关隘。
文摘插图:
在对近现代社会的改变、技术的发展导致艺术生产方式和存在方式改变的探讨中,本雅明和克兰都在社会语境的关联中从生产视角进行了不同的论述,泰勒·考恩则更进一步探讨西方商业社会如何影响了艺术生产。他认为,随着生产的日益多样化,艺术的范畴逐渐模糊化,许多活动介于艺术和文化之间,因此“艺术”和“文化”可用作两个可以互换的术语,它们适用于“使我们感动、扩展我们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的人工制品和表演”。①于是他认为,西方市场经济促进了当代的文化生产,市场机制对艺术的保护传播提供了支持,高雅和通俗艺术的区分也受到经济动机的支持。艺术市场由艺术家、消费者和经纪人或销售商构成,以市场为中介的艺术实践就是生产者、消费者与销售商三者之间关系的互动,艺术由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不断进行的对话构成,这种对话帮助双方决定自己需要什么,消费者和赞助人是以艺术家的无声合作者的姿态出现的。②在艺术成为以市场为中介的生产活动过程中,虽然作者并未明确提出“展演”概念,但对市场支配下艺术的整体分析论述都暗含了艺术成为展演化存在形式的视角。此类展演主要强调一种交换性展示,以传播交流视野中向他者敞开为主要特点,尤其指向那些通过中介机构——如剧院、音乐厅、展览馆、出版社、画廊等——而呈现“艺术为何”的作品和行为。③
在文化传播交流中,表演就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情景呈现,日常生活被放大、仪式化、戏剧化,成为表演。④随着文化交流的日渐深入、广泛,存在于地方性文化各种场景中的艺术成为一种面向他者的文化展演。更多地通过市场机制运作的艺术,展演不仅成其为存在和呈现方式,也是其生存的直接目的和意义。
后记本书是笔者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由于各种俗事的困扰,论文写作尽管拖了五年时间仍是匆匆搁笔,近一年后再来修改仍是草草而就,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但是,它毕竟是我几年的田野经历和思考的结晶,是我学术生涯通过仪式的标识,所以还是带着遗憾让书稿出版了。
论文的写作是一次痛苦而快乐的学术旅程,在一路前行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的帮助与鼓励,对此,心中一直充满着无限的感激。
感谢导师何明教授对我学术和人生的启迪与帮助。先生躬行人类学意旨,知行合一,高尚的人格与敏锐的学力并存,无论人生赋予他怎样的角色,先生总能守住性情中人的那份执著与随缘、责任与宽容、规范与人情、倾情与释然中拿得起放得下的洞察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