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安徽省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校公共课精品教材)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大学语文,
品牌: 朱万曙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41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300109015
·条形码:9787300109015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安徽省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校公共课精品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语言、文学、文化: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大学语文》立足宽广的文化视野,语言、文学、文化三位一体,从语言出发,走进文学,走近文化,精选古今优秀文本,让您系统了解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的基本知识体系,深入感受国学和中华文明的魅力。
道、技并重:语文思想的前沿性
“大学语文”不是“高四语文”,必须道、技并重,提升人文素养和培养实践能力相辅相成。学“技”固然重要,悟“道”是更高的追求;“技”、“道”互补,才是真正的能力。
《大学语文》在体例设计、文章遴选方面既突出人文精神的涵养,又注重领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您内外兼修!
快乐学语文:教学理念的新颖性
知识增加智慧,知识蕴涵快乐,学习是快乐相伴的旅行。
《大学语文》所选的优秀作品,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其中有爱情的甜蜜、爱国的壮怀、儒道释的智慧……让您在愉悦的阅读中收获知识,放松心灵,升华精神!
编辑推荐《大学语文》:安徽省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校公共课精品教材。
目录
第一编 汉语言文字
第一讲 古代汉语·文字与音韵
概述
文选
甲骨文选读三片
金文选读二篇
利簋
吴王光鉴
竹简选读二篇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节选)
睡虎地秦墓竹简·语书(节选)
说文解字注·序/王念孙
声律启蒙(节选)/车万育
思考与实践
第二讲 古代汉语·词汇与语法
概述
文选
案之战
刺客列传(节选)/司马迁
晁错传(节选)/班固
思考与实践
第三讲 现代汉语·词汇与方言
概述
文选
双语言时代(节选)/周有光
汉语研究与中文“字”、“词”、“句”的计算机处理(节选)/陆俭明沈阳
南腔与北调/易中天
思考与实践
第四讲 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
概述
文选
略论语言形式美/王力
漫谈语法研究/吕叔湘
汉语语法结构的兼容性和趋简性/邢福义
双饰/谭永祥
思考与实践
第二编 学审美
第五讲 古代诗歌
概述
文选
硕人
扬之水
山鬼/屈原
上山采蘼芜
行行重行行
美女篇/曹植
读山海经/陶渊明
燕歌行/高适
长干行/李白
赠卫八处士/杜甫
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花非花/白居易
嫦娥/李商隐
登快阁/黄庭坚
桂源铺/杨万里
青丘子歌/高启
桃花庵歌/唐寅
圆圆曲/吴伟业
思考与实践
第六讲古代词曲
概述
文选
破阵子/李煜
蝶恋花/欧阳修
临江仙/晏几道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踏莎行/秦观
永遇乐/李清照
钗头凤/陆游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姜夔
虞美人·听雨/蒋捷
金缕曲/顾贞观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
【般涉调·耍孩儿】借马/马致远
【仙吕·寄生草】酒/范康
【醉太平】挑担/陈铎
思考与实践
第七讲 古代辞赋
概述
文选
登徒子好色赋(节选)/宋玉
长门赋/司马相如
洛神赋(节选)/曾植
登楼赋/王粲
采莲赋/萧绎
别赋/江淹
秋声赋/欧阳修
思考与实践
第八讲 古代散文
概述
文选
让县自明本志令/曹操
酒德颂/刘伶
毛颖传/韩愈
永某氏之鼠/柳宗元
祭欧阳文忠公文/王安石
灵邱丈人/刘基
自为墓志铭/张岱
不亦快哉三十三则/金圣叹
穷鬼传/戴名世
所好轩记/袁枚
记王隐君/龚自珍
思考与实践
第九讲 古代戏曲
概述
文选
单刀会(第四折)/关汉卿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王实甫
惊梦(《牡丹亭》第十出节选)/汤显祖
三殿寻母(《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卷下)/郑之珍
思考与实践
第十讲 古代小说
概述
文选
莺莺传/元稹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儒林外史》第二回)/吴敬梓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红楼梦》第五回)/曹雪芹
思考与实践
第十一讲 现当代诗歌
概述
文选
偶然/徐志摩
采莲曲/朱湘-
四月的黄昏/舒婷
回答/北岛
弧线/顾城
相信未来/食指
麦地/海子
青春(之一)/席慕容
思考与实践
第十二讲 现当代散文
概述
文选
……
第三篇 中华文化
附录:应用写作知识
古体诗词写作常识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倡导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三十多年,各个高校都以不同的方式开设了这门课程。我们安徽大学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从2007年秋季开始,将这门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面向全校非中文类专业开设。与此同时,我们也编写出版了试用本教材。两年来,承担该课程的老师们积累了不少授课经验,修习这门课程的同学也贡献了很多好的建议。试用本教材的不足已经让我们越来越不能容忍了。因此,2009年暑假,我们联合安徽财经大学、合肥师范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学院、巢湖学院等兄弟院校的老师,经过认真的讨论和准备,完成了现在的《大学语文》修订本教材。在此,我们愿意和同学们就“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和这本教材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大学语文”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大学语文”的名称很容易引起同学们的误解。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到高考,都在学习语文课。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课是不得不学的而且很重要的课程,要跨进大学的门槛,语文科目或者给自己加分,或者降低总分。由于有极强的应试目的性,所以小学也罢,中学也罢,语文课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学习的快乐,一篇很优美或者很有趣味的文章,往往被教材编写者和老师们拆分为若干个知识点,学生们学习这篇文章,注意力不在欣赏其优美,也不在体味其中的趣味,而在记忆和背诵那若干个知识点。于是,本来可以让我们快乐的语文课,成为枯燥的知识记忆过程。我们越来越厌烦语文课,也必然远离语文课。结果是具有滑稽感的,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在学语文,可是,很多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却令家长、老师也包括他们自己都很不满意,有的同学写了错别字而浑然不觉,有的同学连写篇简单的文章都力不从心;当然,更谈不上通过语文课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了。
文摘插图:

第一编 汉语言文字
第一讲 古代汉语·文字与音韵
概述
什么是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它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是从有了记录语言的文字开始的,有系统的文字记载是从甲骨文开始的,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有了文字以后,我们才得以认识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当然,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古代汉语是从汉民族形成的时候就开始了,但是,史前时期的语言,我们已经无从认识,更谈不上学习和研究了,目前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言。
汉语的书面语言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例如唐宋禅宗语录、唐五代变文、宋元话本等。
关于古代汉语的下限,目前学界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是“五四”以前,在“五四”以前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见郭锡良《古代汉语·序论》)。另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应该在晚唐五代。吕叔湘先生认为,古代汉语应该和近代汉语相衔接,而现代汉语应属近代汉语的一部分。他说:“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期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是比较合适的。至于现代汉语,那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序》)
汉语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古代汉语研究的分期问题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过程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目前争议较多的问题之一。目前大多数学者能够接受的看法是:以先秦、两汉书面语为代表的上古汉语;以东汉到隋末含较多口语成分的典籍语言为代表的中古汉语;以晚唐五代至清代初年古白话为代表的近代汉语。西汉是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阶段;初唐、中唐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的过渡时期;清代中晚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就是要研究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了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探索这些发展和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揭示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后记2007年秋季,因安徽大学将“大学语文”作为全校非中文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开设,我们匆忙编写了一本教材,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为慎重起见,我们特别标明为“试用本”。当时确立的“汉语言文字”、“文学审美”、“中华文化”三大版块的框架,较之同类教材有其特色.因此被安徽省教育厅列入“十一五”规划教材。在2008年11月举行的全省高校文学院长、中文系主任联席会上,该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框架结构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两年以来,承担该课程教学的老师积累了不少关于教材的心得,大学生们既欢迎这门课程,也提出了很多关于课程和教材的好建议。据此,我们于2009年上半年开始酝酿修订教材。鉴于“试用本”教材的缺陷和教学实践,本次修订幅度很大,在结构、体例、文选三方面均作了调整。一是结构的完善,既保持“汉语言文字”、“文学审美”、“中华文化”三大版块的框架,又根据教学实践,在各个版块下设若干讲,全书共分为17讲;每讲之前加一个“概述”,以方便同学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知识。就教学而言.这样的结构可拆可分,可以由一位教师从头到尾讲授,也可以由不同专业的老师分别承担各讲。二是选文的更新,淘汰了与中学语文教材重复的篇目,增加了不少贴近人生、有趣味性的篇目,以使学生从中得到审美的、文化的愉悦感。三是体例的优化,旧版只有总体概述和选文,此次修订则按照体类分别进行概述,还增加了“阅读提示”、“作者简介”、“知识链接”、“思考与实践”等内容,意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同时也增强趣味性。
本教材先由主编拟出修订大纲,编委会进行了认真讨论,然后分工到各位参与编写的老师;初稿完成后,由主编、副主编统稿、修改。各讲的概述和选文承担者如下:
第一讲:郝士宏、程燕;第二讲:曹小云、樊彩萍、陆学莉;第三讲:岳方遂、邓春、徐福坤;第四讲:鲍红、张丽;第五讲:吴怀东、张洪海;第六讲:鲍一恒、李睿;第七讲:吴怀东、王泽庆、纪念;第八讲:魏世民、王柯、张琼;第九讲:杨小红、王夔;第十讲:朱万曙、耿传友;第十一讲:汪杨;第十二讲:方习文;第十三讲:丁进;第十四讲:王莉;第十五讲:刘飞、耿传友;第十六讲:孔现红;第十七讲:朱万曙、王柯、毛丽蓉。附录:应用写作知识,张洪海、凌晨;古体诗词写作常识,方孝玲。
本教材以安徽大学中文系教师为主,同时联合安徽财经大学、合肥师范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学院、巢湖学院等兄弟院校的教师共同编写。
我们认为,大学语文课是在校大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增强能力的重要课程,不断提高课程的质量、使大学生愉快地受到陶冶,是我们的庄重追求,而教材建设无疑是提高课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乐于接受来自授课教师和听课同学的任何批评和建议。为使本教材具有时代性,我们精选了部分当代名家的作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