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哲学新论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自然科学总论,
品牌: 倪钢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页码:28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511100955
·条形码:978751110095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技术哲学新论》内容简介:20世纪以来的哲学研究已经渐渐摆脱了纯粹形而上学和思辨传统的束缚,哲学的主题和研究模式开始介入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具体问题,“技术转向”就是哲学领域的一个精彩的“转向”。对技术问题的关注反映了哲学家们的创新企图。同时也彰显了社会现实的需要。事实上,技术哲学的出现不仅完成了与科学哲学的分离,它也为技术问题的研究找到了人文主义路径。近30年以来,以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为代表的技术哲学研究日益兴盛,中国技术哲学研究也渐入佳境.技术哲学已显国际化态势,《技术哲学新论》就是应势而上之作。
《技术哲学新论》可以作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以及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大学生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政府、企业、公共事业单位及各界人士的学养拓展性读物。
作者简介倪钢,男,辽宁沈阳人,理学学士、哲学硕士,哲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东北大学。曾经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lC)访学并从事双语教学研究,现就职于宁波大学。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曾任辽宁省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营销学会理事,在大型国有企业挂职任副总经理两年。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级课题若干项,著有《技术与文化变革》等3部专著,出版了《技术史》等2部译著。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报刊发表较高水准论文30多篇。执思乐知,天性耿直,性情中人;明察体悟,志平趣广,敦厚仁心。迷于音乐、围棋、游泳、短跑,珍爱老庄、孔子,享受英文律动。
编辑推荐《技术哲学新论》是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1章 技术概念诠释
1.1 从哲学的视角研究技术概念的意义
1.2 技术定义的哲学梳理
1.3 日常生活中的技术
1.4 哲学语境的技术描述和解释
第2章 技术本质探寻
2.1 技术本质的一般看法
2.2 文化视野的技术本质
2.3 隐喻视角的技术本质
第3章 技术结构解释
3.1 技术要素
3.2 技术结构定义
3.3 技术结构的理论观点
3.4 技术结构理论观点的哲学分析
第4章 技术功能解析
4.1 技术功能的一般概括
4.2 技术文化功能因素分析
4.3 技术文化功能的具体分析之一:信息技术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4.4 技术文化功能的具体分析之二:信息技术对宗教文化的影响
第5章 技术史的追问和反思
5.1 技术史是什么
5.2 技术史蕴涵什么哲学问题
5.3 技术史的研究方法和语境
5.4 技术史的评价和解释
第6章 马克思主义技术观阐释
6.1 马克思主义技术观的概念解释
6.2 马克思主义技术观研究及其意义
6.3 马克思主义技术观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6.4 马克思主义技术观的思想根源
6.5 马克思主义对技术概念和技术问题的基本理解
6.6 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本质观
6.7 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功能观
第7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和艺术观析要
7.1 马尔库塞的技术异化功能论
7.2 马尔库塞关于技术与社会文明的分析
7_3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
7.4 哈贝马斯的“技术意识形态”观
7.5 阿多诺的新音乐哲学
7.6 马尔库塞的艺术功能论和艺术形式观
7.7 马尔库塞的艺术本质观
7.8 卢卡奇的艺术起源论和艺术本质论
7.9 卢卡奇的艺术审美思想
第8章 技术价值问题新解
8.1 技术价值概念解释
8.2 技术的审美价值
第9章 技术的美学观
9.1 技术美的概念
9.2 技术美的构成性因素解析
9_3技术与美的同一性分析
9.4 技术与美交互的可能性分析
9.5 技术与美融合的必然性
9.6 技术美本质研究的意义
9.7 技术美本质研究的困境和出路
9.8 技术美本质的诠释与反思
9.9 技术美感的哲学探究
9.1 0技术美与审美过程
第10章 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哲学阐释
10.1 技术与艺术关系研究的意义
10.2 技术与艺术关系研究的理路和方法
10.3 技术与艺术的相同点与差异点
10.4 造成技术与艺术异同的因素分析
第11章 技术的若干现实问题研究
11.1 技术与世界图景:基于IT的意义嬗变
11.2 基于信息技术的界面文化解释
11.3 技术哲学的案例研究:阿尔伯特·波哥曼
11.4 后现代精神视野的技术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一、问题意识
20世纪以来的哲学研究已经摆脱纯粹形而上学和恩辨传统的束缚,哲学的主题和研究模式开始介入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具体问题,“技术转向”就是哲学领域的一个精彩的“转向”。“技术转向”反映了哲学家们的创新企图,也彰显了社会现实的需要。事实上,技术哲学的发展不仅完成了学科建制,它也为现实的技术问题找到丰富的人文主义研究路径。然而,技术哲学还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语言和方法的体系,人们看到的情景是:技术哲学几乎跨越了所有的哲学门类,在主题、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跟进哲学的整体进展。技术哲学的工程传统和人文传统也少不了形而上学、历史唯物论、辩证法、现象学、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等哲学理论和哲学方法的“资助”。当然,技术哲学也需要科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美学、逻辑学、宗教学等其他哲学门类的“支援”。技术哲学的这种兼容并包的发展态势,鼓励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奉献他们的精力和才智。
自从被誉为“哲学家的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提出世界图像论和语言游戏的哲学观点以来,哲学一直没有走出语言分析或言语解释的怪圈:哲学越想脱离语言和言语的束缚,它就越产生哲学问题。事实上,哲学的历史从来就是语言或言语的历史,倘若取消了言语或语言,哲学也就不复存在。但是,哲学如果只在言语的世界里游荡,那它就找不到精神家园。老子的《道德经》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对老子的这句话,后学们多有高论。有的说老子这句话应该解释为“道如果是可以言说的。
文摘1.2技术定义的哲学梳理
自从技术产生以来,人类就试图定义它。事实上,技术的最早的定义已经无从查证,因为史前的技术也一定获得了它的概念形式,就类似于人们生活中创造的一切物品或现象一样。史前技术也应该在日常的言语世界中有一个确定的符号,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技术史,也记录了大量的人类关于技术的定义和定义的解释。当然,最早的史料记录,并没有直接给出技术的定义,而是给出了相当于技术的概念的定义。例如,对于技能、技巧、技艺、方法、手段、做法、操作等概念都有较明确的记录或解释。技术哲学产生以来,学者们给出了无数的技术定义,这些定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显而易见。这里,大概梳理如下:
第一,技术是知识、方法、技能、工具的总和。哲学辞典或一般字典没有把技术定义成一个单一的事物或现象,几乎所有的工具书都从不同的方面定义了技术。法国百科全书派的领军人物狄德罗认为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方法、工具和规则的体系”,他的这一观点也经常被学者们引用。技术定义的总和说也绝非一人所为,例如英国技术史专家c.辛格认为技术是“人类能够按照自己意愿的方向来利用自然界所储存的大量原料和能量的技能、本领、手段和知识的总和”。
后记学术为天下之公器,是经天纬地之事业。中国古代先哲指明了学术研究的意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开太平。技术哲学也有着学术研究的同样价值吧!作为哲学园林中的一道靓丽风景,技术哲学应该探索天地问的博大和仁爱,应该体验惠及民生的乐趣,应该昭示圣贤的睿智,应该保护和维持世界的和谐。这本著作的终极意义也在于此吧!
作者在近十年之间,完成了工作、生活、研究的种种转向和变迁,但是对于技术问题的学术兴致并没有淡薄。当这部著作即将面向读者指评之时,我的思绪又以跨越时空的方式回眸思想和行动的历史,我记起攻读研究生学位时导师们对我的启发和鼓励,我记起企业挂职锻炼时同仁的帮助,我记起在美国访学的情景,我记起亲朋好友的关心和支持,我记起写作这《技术哲学新论》所经历的日日夜夜。没有人可以脱离别人的关怀,也没有人的智力和体力纯粹是一种自我的力量。没有爱心和支持的力量,就没有这《技术哲学新论》的出版,就没有这《技术哲学新论》蕴涵的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在《技术哲学新论》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贾卫列编辑的信任和帮助,得到宁波大学陈正良教授的支持和关心,没有他们的努力,《技术哲学新论》就不会如期出版。《技术哲学新论》引用了大量相关的理论成果,吸收和借鉴了中外技术哲学工作者们的观点和方法,借《技术哲学新论》出版发行之机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由于作者本人的学识的限制,缺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