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中国打工妹生存报告
分類: 图书,文学,作品集,中国当代,
品牌: 谢丽华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9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108032997
·条形码:97871080329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寻梦:中国打工妹生存报告》内容简介:不要以为这仅仅是一本记述打工妹经历的故事集。这是一本关于底层人如何改变命运,如何发奋图强的书。相信无论你是谁,只要捧读这《寻梦:中国打工妹生存报告》,都会被深深地感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梦想,但是在追逐梦想成真的路上,我们谁有她们这样的勇气和胆量?
这是一本小人物教你如何励志的书。书中这些从农村走进城市的女孩,面对极其严酷的生存环境,在几乎看不到希望的逆境中,杀出了一条条生存之路、生活之路。用金钱衡量,她们不算大款,用地位衡量,她们不算成功,但是用人的价值衡量,她们无愧人生!
这是一本老百姓书写自己历史的书。毫无疑问,再过百年,我们的晚辈从这《寻梦:中国打工妹生存报告》中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更为真实的时代,通过这《寻梦:中国打工妹生存报告》,他们也会对这个时代作出更为公允的评价。
编辑推荐《寻梦:中国打工妹生存报告》是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
目录
序一 什么时候她们才能够安居乐业
序二 对于打工妹,我们应该反思什么
第一章 打工,是为了寻找发展空间
一辈子做打工妹的代言人
不喜欢人家叫自已打工妹
相信后半生会比前半生过得好
第二章 挣脱婚姻的桎梏,冲出去
为逃婚打工,又为生存压力离婚
最大的愿望就是买个房子
走在独立而尊严的大道上
第三章 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
从命运的弃儿到十佳打工妹
打工妹出身的自由撰稿人
让梦想的园地开满鲜花
满载爱情的小船漂向远方
打工挣钱就想以后建设家乡
第四章 城市边缘人,农村带头人
她曾经是陈慕华家的小保姆
城市打工嫂乡村女能手
小小银针织出的创业梦
在结满希望的果园里
敢于明码标价的月嫂
第五章 纵然有挫折,也决不回头
“老天要我承受那么多,是因为我扛得起!”
城里的男人也不能随便嫁
最大的遗憾是北京不给上保险
我从小就很苦,但很要强
打工很苦,但也让我开了眼界
擦干眼泪,到北京、上海去闯
附录一 外出的农家女与回乡的打工妹——从流动谈人的现代化历程
附录二 中国流动人口政策变化与沿革
附录三 打工妹之家简介
……[看更多目录]
序言“她们为什么不哭?”这是十多年前,刚成立不久的打工妹之家接待韩国妇女代表团时,她们团长问我的一句话。
看我一脸茫然,团长解释说,刚才听到打工妹们讲述自己的经历,有的年少离家独自进城闯世界,有的夫妻分离一年才能相聚一次,有的给别人家看孩子,却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千里之外,这些不都是很悲惨的事情吗,可她们叙述的时候为什么看不到痛苦?
我恍然大悟,告诉她:因为这是她们自己的选择。改革开放之后,农民才有了选择的权利,他们可以选择留在家乡种地,也可以选择进城打工。农村妇女们也不例外,在1.2亿的农村流动大军中,女性约占三分之一。
“她们为什么进城?进城后做什么?今后的路如何走?”这是《农家女》杂志1993年就开始讨论的话题。那时候,她们的想法似乎很简单,为了挣钱,为了见世面,更多的好像什么也不为,就是随波逐流,你走我也走。
有个打工妹告诉我,她初中没毕业就出来了,不是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是自己不想上了,看到同村的小姐妹出来一年就变得和城里女孩一样鲜亮,她羡慕极了,为辍学她还挨了父亲一顿打,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出来了。
至于出来后做什么,大多数打工妹是没有思想准备的,因为服务行业入门的门槛低,而且管吃管住,所以她们的第一份工作往往选择服务业。“今后的路如何走”,这对打工妹来说可能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也是我们国家的流动人口政策不能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对流动女性的称呼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从“外来妹”到“打工妹”,从“打工妹”到“流动妇女”,从“流动妇女”到“女农民工”,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新市民”的称呼(当然涵盖男性)。
从个体来说,打工妹是要长大的,她们会变成打工嫂、打工妈妈,甚至打工奶奶、打工姥姥;从一个群体来说,较之10年20年前,流动妇女平均年龄的增长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计划生育降低了人口出生率,义务教育和“两免一补”的推行以及新农村优惠政策的实施,现在“招工难”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因此,那些已经成为打工嫂、打工妈妈,甚至打工奶奶、打工姥姥的人,如今面对的已经不是“今后的路如何走”的问题,而是她们将来的归宿在哪里的问题。
那个义无反顾走出来的打工妹已经结婚并成了准妈妈,她现在发愁的是孩子在哪里生在哪里养。回老家吧,是回婆家,还是回娘家?而她的婆家在安徽,娘家在云南。而且她工作的公司说了,只要回老家生孩子就不给带薪产假。权衡之下,他们决定不回老家。可是在城里生孩子吧,他们一直与别人合租房子,生孩子势必会影响合租人的正常生活。她和丈夫都是打工族,打工的薪水是租不起独居的。
文摘一辈子做打工妹的代言人
郭慧玲
马小朵小档案:
马小朵,江苏省溧阳县入,42岁。16岁那年,她背起行囊和几十斤大米来到北京,开始了八年的保姆生涯。八年当中,她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拿了一个中文大专文凭和一个计算机函授文凭。拿到文凭后,她一心想回到家乡的小学教书,但四处碰壁,只好回到北京继续当保姆。
在中央文献出版社做临时工时,她与一位北京青年相识相爱,结婚生女。但是为了一纸户口,她又只身南下深圳。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缘打工妹之家,成为它的工作人员,并受其派遣到美国访问学习。回来之后,她创办了同心希望家园,专门为打工妇女和儿童服务。23年时间,她由一位从农村出来的打工妹成长为一位社会工作者。
对马小朵的访谈贯穿我的整个访谈期间,在两个半月的时间内,我对她作了三次访谈。三次访谈的材料却要演绎她23年的漫长打工生涯,这对我而言,不可说不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因为她的打工历程几乎与中国民工流动这段尚未落幕的历史重合!而且马小朵真真实实地用自 己的青春岁月,为大时代作着鲜活的见证,既真实且令人动容。
只是,故事尚未完结。事实上,中国农民的现代化历程也才刚剐开始。当前的马小朵,不只是要做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她更要成为这个群体的领头人,她在思索着如何让这个群体成为中国现代化、城市化的主体,她在马不停蹄的工作中展开人生另一个阶段的探索与努力。
中国最早的打工妹
马小朵,1966年生于江苏省溧阳县的一个村庄。1982年中国民工潮尚未浮现之际,刚满16岁的她背起了行囊和几十斤大米,拿着一张写着打工的同乡住址的纸片,踏上一列开往北京的火车奔向不可预知的未来。
这样的壮举在当时封闭保守的家乡还是头一件,光看她的名字和听她讲话的声调,实在无法想象当时的她如何勇敢地迈开走出家乡的第一步。想象当年的她,是否就像一朵纤细的小花在土墙一角迎风绽开,而在一阵风起云涌之际,她抓住了机会,不但顺风起飞,更能逆风而行,尽最大努力让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延伸到看不到尽头的前方……
23年后的2005年,当我访谈马小朵时,她已经是_位在京城对打工群体——重点是妇女和儿童——进行教育培训和维权的社会工作者了。她受美国纽约一家华人职工团体的资助而组织的同心希望家园,是北京最年轻也是资源最少的农民工组织。2004年底到美国受训三个月,带着仅有的1.5万美元资助回来后,她就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她所热爱的这份工作。
但是今天马小朵拥有自己的事业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