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使命:援川日记2

分類: 图书,建筑,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品牌: 林锦枝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343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538162073
·条形码:978753816207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特殊的使命:援川日记2》内容简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亿万中华儿女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从全国各地奔赴地震灾区,帮助灾区人民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我县按照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和中共泉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急驰援,倾力相助。救灾初期,全县上下立即行动起来,广大干部群众踊跃捐款捐物,共计捐款捐物达20532809.94元,捐建活动板房1100套22484平方米,并派出三批六人到灾区协助指导和管理活动板房建设。
编辑推荐《特殊的使命:援川日记2》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序
正文
灾民感言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一刻让整个世界为之哀恸,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城镇瞬间被夷为平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亿万中华儿女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从全国各地奔赴地震灾区,帮助灾区人民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我县按照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和中共泉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急驰援,倾力相助。救灾初期,全县上下立即行动起来,广大干部群众踊跃捐款捐物,共计捐款捐物达20532809.94元,捐建活动板房1100套22484平方米,并派出三批六人到灾区协助指导和管理活动板房建设。
随后不久,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了东部18个省市对口援建地震灾区,我县对口援建彭州市葛仙山镇。这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更是一项特殊的使命,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优越性,充分展现了新时期各族人民的同胞情、人间爱。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马上选派了一位县领导和六位富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同志组成前方工作队进驻灾区,并在后方成立了援建灾区办公室。一年多来,前方工作队与后方援建办密切协作,在卫生防疫、支教、当地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以及工程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称赞。第一批投资2150多万元,援建彭州市葛仙山镇的“惠安大道”已建成交付使用;第二批投资2200万元援建葛仙山镇楠杨社区幼儿园、镇中心幼儿园。
文摘插图:

按泉州规划院设计要求,鸭子河大桥桩基深度达到22米,中间还要穿过4米厚度的鹅卵石层。如若采用二台桩孔机械同时施工,12根桩基至少也要一个月,检测桩基质量(试桩)又得等28天混凝土凝结,合格后,再做柱墩和盖梁已是春节过后的事了。这当中还是以桩基全部合格来排时间,要是有一根桩基出现质量问题,那么,工期又得拖延至少一个月。22米以下的基础,摸也摸不着,看也看不见,有谁敢保证不出任何闪失?实际上水下作业不确定性因素最多——万一桩基护壁钢管提升的速度与灌注混凝土的速度不协调,地下水压力将泥浆流入桩心,就会出现断桩或缩颈等质量事故。那样子的话,只能作为废桩,重新补打二孔桩基,并用桩承台将三根桩基联成一体。显然,河流中的桩基是一种技术性强的特种施工方法,必须选择经验丰富的桩基班组,才有可靠的质量、工期保证。但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较多,桩基队伍需求量大,不像地震前那样僧多粥少,震后施工班组变成了粥多僧少,一时间,桩基队伍出现了卖方市场,不但要高价,还不能随邀随来,要预约要定金还要等他们安排时间。大前天,一组桩基队伍已把施工机械搬到现场,但立刻又以场地不完善为由,将施工机械撤离现场,任由中兴公司催促,仍然一拖再拖。公司向我汇报,我觉得这支桩基队伍的诚意值得怀疑,或许是故意制造紧张、等着再要高价,或许是业务确实繁多、忙不过来,或许是想先揽下业务,等着手中的活干完再在这里干。不论何种情况,像这样的合作态度,在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还会出现变卦,到时候骑虎难下,那样,工程进度毫无疑问处于被动状态,限定在春节前完成桥墩盖梁更是难上加难。
后记《特殊的使命——援川日记(1)》出版后,在惠安县和彭州市两地均引起较大的反响。许多人觉得在地震灾区援建的艰苦条件下,既做好了工程管理工作,又能将援川的时事记录下来,真不容易。他们问我,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的?
从大的方面说,对口援建是历史上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战胜地震灾害以来从未有过的一件大事,当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可歌可泣的人和事,若能及时地将这些事迹记录下来,无疑是为对口援建留下一份来自于基层一线最真实的史料,若干年后,当人们重新忆起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时,就有可依凭的线索。这是我充满激情不疲写援川日记的动机之一。
从专业角度看,“5.12”汶川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空前未有,造成了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那么,如何做好人居环境的防震减灾,就不仅是城镇规划建设专家学者们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全体民众需要了解乃至于掌握的生存常识。而地震震害现象和灾后重建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实物和实例,如果能将这些实物和实例拍摄下来,并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一起写进日记里,就可以利用人们对抗震知识的需求和对灾后重建工作的关注,在阅读日记的过程中,普及建筑防震减灾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我不知疲倦写援川日记的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