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私募的业绩排名在一些人眼中似乎是其进行自我宣传的噱头,可最近在跟国内某著名阳光私募的投资总监交流时发现,这种排名已给本就压力非常大的他们更增添了一分不小的压力。
印象中业绩排名只有公募基金才有。公募基金只要能够排在中上游甚至前二分之一,基金份额持有者就会满意,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的管理费就基本不成问题。而私募基金主要追求的是绝对收益,不必过问短期的净值排名,基金管理人收费主要是在盈利中提成。一位市场人士介绍,购买私募产品的门槛较高,至少为100万,基金份额持有者比较信任基金经理,因此私募基金经理很少考虑短期的业绩排名。
尽管与公募相比,私募基金经理与基金份额持有者有相对更紧密的信任关系,但是这也只是对于上千万的比较大的基金投资者才成立,100万的投资额并不能够得到与私募基金经理交流的机会。因为私募的团队较小,其基金经理的投资研究任务更重,不可能有时间跟比较小的投资者解释为什么近期的业绩表现不好。
100万对于一些资金量相对较小的私募投资者来说不是一个小数,投向哪一只私募产品是其需要认真考虑的。毕竟不是所有的私募都能够做得很好,以2008年为例,阳光私募的平均业绩和公募差不多,同时阳光私募间的分化很大,贸然投资私募的风险也很大。他们难以深入了解这些公司和他们的基金经理,这就需要借助一些参考建议。
目前市场上也存在一些提供这种服务的第三方理财公司和证券公司的研究机构。他们向会员提供阳光私募的评级,按照评级基金产品分类,其中净值不稳定或者总是排在后面的就得不到推荐。据一位分析师透露,他给会员提供的建议包括很多内容,如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是否与市场行情吻合、熊市做得好的基金经理不一定在牛市也做得好等等,但是投资者最关心的还是业绩的排名,相对更合理地综合考虑了风险和业绩的评级并没有受到那么多的欢迎。
尽管单个100万在私募基金经理的眼中并不大,但是多个100万加在一起也让私募们不敢小觑。于是排名渐渐成为让私募基金经理们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私募比较关心业绩排名,因为这影响到市场对他们产品的关注以及产品的销售,实际上这种排名对基金经理的操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私募排名的普及无疑将加剧私募基金本身的分化,有助于私募基金的多元发展。目前,一部分基金仍将坚持大客户原则,保持自己风格,不为排名影响;但也有为数不少的私募基金开始关注业绩排名对其产品销售的刺激作用,而在这些阳光私募基金的身上正逐步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公募化特征。
本文由www.0577lb.com站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