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广东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三个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近几年来,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迅速,京沪粤三地也成为了互联网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而IDC行业做为互联网行业的支撑,也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经济的繁荣而迅速壮大。
据中国IDC圈与赛迪顾问2008年1月发布的《2007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IDC市场规模为34.6亿,比2006年增长60.2 %,同时赛迪顾问与中国IDC圈预测:2008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将达到53亿。
那么,五十几亿的市场"蛋糕"都被谁吃掉了呢?换言之,哪些公司抢占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呢?据中国IDC圈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做到上亿元规模的IDC企业,北京有中国万网,世纪互联,互联通,上海有网宿科技,而广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诞生过销售额过亿元的"IDC大鳄",甚至上千万的都很少。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记得去年,笔者也写过类似的分析文章《浅析:中国IDC市场为何北方独大? 》。当时,笔者的观点是之所以北方独大,在于北方IDC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营销策略运用到位,并善于宣传。营销策略的成功在于很好的把握了用户的需求,并率先建立起双线机房,弥补了电信与网通互联不互通的尴尬局面,同时也有了相对独立于电信运营商的话语权,赢得了市场的先机。而在对企业业务的宣传上,北方IDC公司也是一直不遗余力,这取决于北方(特别是北京)高度的市场化运作,从每年的互联网大会上赞助宣传的IDC公司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北京IDC服务商可见一斑。
时至今日,当我们审视下目前的全国IDC市场状况时,我们发现,目前在国内领先的民营IDC企业,大多有自己的自建双线或BGP机房,如世纪互联,有自称全国最大的中立数据中心,又或者是像中国万网一样有相对独立于电信运营商业务的域名与虚拟主机强势品牌。而北京这样的公司又何以能够做大做强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北京的优势,北京有全国最发达的媒体宣传中心,同时还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官方(特别是信息产业政策)相关政策,对市场发展前景做出最快的调整,这个从双线机房首先在北京出现就可看出北京IDC公司对市场的嗅觉敏感性。其次,北京的IDC公司一般都会号称是全国性的公司,这个是天然优势。这也使得北京公司在做市场活动时是通盘考虑,全国布局。这个从北京有点名气IDC公司都会在全国设立相应的分公司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再者,北京有全国最强的互联网企业,如新浪、搜狐等门户,这些企业对IDC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服务还是带宽的质量。这样的要求也使得北京的这些IDC们要不断的完善各种服务。笔者的朋友说过这样一个案例,他在中国万网那里注册了域名同时也用了万网的空间。有一次凌晨两点钟突然网站访问不了,然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中国万网的客服电话,转接到技术服务后,居然马上就有人接(以为在睡觉),说清问题后技术检查了服务器,同时检查笔者朋友的空间,发现是网页被人植入木马,建议笔者朋友重新上传网页应该可以解决问题。就这样经过处理过问题解决了,这使笔者想起了一位网通副总的感叹——让机房人员半夜起来重启服务器应该可以,不过检查服务器估计难度比较大。由此可见,内外兼修才是北京IDC服务商何以做大的根本原因。
我们再将目光聚焦上海地区,不难看出,上海地区的IDC业务基本上是由上海本地的IDC服务商,业务做得也是相当红火,也产生了一大批千万级别甚至过亿的IDC服务商。不过只要细心观察不难发现,目前绝大部分上海的IDC服务商都没有相关分支机构,都是以做本地业务为主,有点占山为王的感觉,在上海本地做得很强势,可是出了上海就基本没做业务扩展。而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笔者认为有两点。第一是上海没有北京那种全国性的优势,没有了全国布局的动力;第二是上海一直是电信的天下,很多IDC服务商更多是为电信做增值,而同时上海也有很强的互联网企业,像盛大、土豆等,所以更多的IDC服务商就倾向于为本地的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利用本地优势做好本地服务。例如,上海的老牌IDC企业如上海网域网,上海有孚,虽然成立时间都比较早,但是营业规模始终是徘徊在千万级别。像后起之秀上海华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集思网络),去年的销售额达到二千万多万,作为一个在上海做IDC的企业来说,业绩已经相当不错。不过在全国范围来说,步子迈得还是不够开,市场活动也不够积极,更多的还是对上海地区的精耕细作。
再来看看广东地区,目前大部分上规模IDC企业也都拥有了自己的双线机房。如群英,润迅,新一代等。但是却始终没有真正发展壮大。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拿润迅来说,作为广东地区老牌的IDC企业,做双线机房也相对较早。但是这些年做下来,始终无法取得突破,反而在双线业务上落后于后起之秀群英网络和新一代。去年,群英网络在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上高调亮相,对进军全国市场充满了信心,而且我们注意到,目前群英网络已经成立广州公司积极谋划全国市场,打响了广东IDC公司向全国进军的第一枪。而广州新一代目前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开拓国外市场上,而笔者认为这样的市场策略似乎有丢了西瓜捡芝麻的嫌疑。对于有五十几亿的国内IDC市场来说,诞生十几个拥有上亿规模的企业都是不成问题的。况且,行业正在进行洗牌,小IDC公司正在加速消亡,IDC行业正经历"大鱼吃小鱼"的市场阶段。这个时候,正是果断出击抢占市场的绝好良机,例如去年世纪互联就走出北京在广东成立了华南公司,并准备在上海筹建华东公司,继续做大做强的决心非常之大。而上海的网宿科技也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相继成立了分公司。
事实上,笔者在采访一些广东及上海地区IDC公司的老总时,多次感受到了他们对国内的IDC市场充满了信心,也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充满了期待。但是,是什么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呢?
笔者认为有很多地方可以向北京同行借鉴。第一是学习北京同行的市场运作手段,该花的钱就行花,积极的参与各种宣传活动,做好与媒体的关系,建立独立的市场运作部门,为企业的品牌把好第一关;第二是加紧修炼内功,做好服务,提升企业的增值能力;第三是尽量的避免与电信运商做同样的事情,比如单纯的卖带宽服务器,因为这样随时有可能被运营商取而代之,最近网通集团成立专门的IDC运营机构,里面有一项大的动作就是以后对于大客户方面,网通集团将自己牵头来做,这意味着IDC服务商可操作的空间将越来越小。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行业正在洗牌,门槛正在提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IDC服务商相对于电信运营商没有资源优势,只能从服务上寻求突破。像双线机房就是其中的产物,还有BGP线路机房以及CDN业务都是IDC服务商在市场竞争中的产生的服务性产品。还有像IP-VPN(因特网虚拟专用网)、SOC(安全运营中心)等新兴业务进入市场,IDC市场将会越来越细化,而谁又能更快抓住发展的稻草,抢占到市场的制高点呢?
最后笔者想提请IDC服务商记住一条生意法则:人无我有,人有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