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范文”唾手可得 有几个学生能坚定地说不?
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黄小淇居然会上网抄袭作文了。这是贵阳的家长叶欢近来最烦心的一件事。
这天,一篇只要写300字的想象作文愁坏了黄小淇。老师布置的周末作文题目是《未来的能源》,可小淇不太懂“能源”是什么意思,也想象不出未来的能源是什么样。
叶欢便提醒他:“你可以上网学习一下科学家们怎么说。”
没过多久,小淇交卷了。作文本上工工整整:“2030年的一天,我漫步在公路旁。只见,公路两旁栽满了挺拔的大树,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用混合燃料发动的……”
叶欢不太相信儿子会用“漫步”、“挺拔”这些词儿。她起了疑心:“这真是你写的?”老实的黄小淇立即低头承认:“是在网上抄的。”
叶欢气得拉着儿子到电脑前。网页还没有关掉,她发现,只会用一只指头敲键盘的小淇居然找到了一个专为小学生作文提供范本的网站,而这个网站上有十多篇题为《未来的能源》的作文。被小淇抄袭的这一篇有七八百字,“不知道他是懒还是聪明,只抄了300多字。”
虽然小淇写下保证书,以后再也不抄作文了,叶欢还是觉得事情严重,第二天便心急火燎地去找老师商量对策。可老师说,上网抄作文在这些四年级的孩子中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黄小淇的老师说,自从学生们从三年级时开始学着写作文,每个班都偶尔会有抄袭现象,以前是抄作文书和杂志,现在抄网络。
“现在孩子们都是连字母都不认识的时候就会玩电脑游戏,快捷键用得比老师还熟练。”这位苦恼的老师说,当孩子们学会了利用现代科技来逃避功课、偷工减料时,教师们该如何应对?这是互联网给中小学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一位语文界人士认为,如何引导学生向互联网唾手可得的“范文”坚定地说“不”,这不仅是一个德育问题,也应该引发语文教师们对作文教育现状的思考。
老师核查“Google作文” 一查一个准
贵阳市南明区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赵小婷每次发现有学生抄袭作文,都会在班上点名批评,但这样的情况每隔一两个月就会发生一次。
“其实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怎么样,老师心里都有数。如果哪个学生的作文表现突然超越了平时的写作能力,我肯定会查一查。”赵小婷说,这样的“核查”基本上“一查一个准”。
昆明某中学语文教师邢丽曾经布置给初二学生一篇命题作文《人生如四季》。一位女生交上来的文章文字非常优美,用了很深奥的词语,邢丽觉得“如果不是经历了沧桑的人不可能感悟到那个程度”,便有些怀疑。但女生矢口否认。结果邢丽没用一分钟便在网上搜出了原文。
赵小婷说,现在一些为中小学生辅导作文的网站收录了大量作文,几乎涵盖了老师们能想得出的所有题材和题目,而且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各层次应有尽有。
“虽然这些网站设立的初衷是为学生们提供优秀作文的范本,但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们也许就很难忍住全文照搬的冲动。”赵小婷说。
赵小婷甚至发现过有学生上网“悬赏”征集写手为其捉刀。有一回她发现一篇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关怀》“表达过于流畅”,便上网搜索,居然在一个互动问答网站上找到了原文。
原来,这个学生在这个网站上悬赏10分求人帮忙:“写作文《关怀》,四年级的,急急急啊,快啊,450字左右,记住小学四年级,不要太深奥哦!”看到无人响应,心急的孩子又把悬赏的分数提高到50分,没过几个小时,便有人跟帖奉上了一篇“原创”作文。
“虽然作者努力模仿四年级学生的语气,但那种成年人的思考模式和叙事方法是怎么都掩盖不了的。我真觉得奇怪,为什么会有人为了网上的虚拟分数帮助孩子们造假呢?”这位有十多年教龄的教师气愤地说。
学生视作文为“畏途”
学生们并不是不知道抄作文“不对”,但这些有过抄袭经历的学生来说,“写作文太痛苦了”。
昆明的初一学生陈莲莲(化名)说,每次老师布置作文时,教室里总是叹气声、抗议声一片。如果哪个周末的作业中有“作文”这一项,那一定是整个周末最艰巨的任务。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写不出来,总是觉得没什么好写的。”这个平时语言表达很流利、跟同学们讲起笑话来“效果特别好”的女生说:“特别讨厌写作文,尤其不爱写说明文和散文。”
在一次快被一篇命题游记“逼疯了”的情况下,她上网搜了有关那个景点的资料,并大段大段地抄了下来。当然,老师很容易就发现了这篇“游记”的破绽。
“我还不算夸张的。我们有同学写《我的……》,要求写身边一个熟悉的人。他上网抄,抄到一半才发现,网上那篇文章的题目是《我的战友邱少云》。他讲给我们听,我们都笑话了他好久。”陈莲莲说。
当然,孩子们都知道如何防范老师的“核查”。有的学生会改动作文中的一些关键字词,有的会大幅度打乱文章的叙事顺序,还有的会将几篇文章掐头去尾捏合成一篇。
“Google写作”引起对作文教育积弊的反思
“中小学生阶段,通常还没有建立起明确的是非观念,而且意志薄弱,很难管理自己。网络这么方便,孩子们通常又作业压身,想偷懒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老师们一定要明确教导学生,照搬网文是不对的,抄袭就是一种偷窃。一定要建立"抄袭耻辱"的价值观。”《中学生》杂志作文版主编刘加民说。
赵小婷认为,中小学阶段的孩子生活积累较少,提起笔来觉得无话可说,这时语文老师们常常会鼓励学生多读范文,模仿自己喜欢文章的立意、结构、写作思路和手法。学生“引用过度”是常有的事,老师要注意教导孩子们对“引用”和“抄袭”加以区分。
但老师们的反思并未止步在道德教育的层面。许多语文老师开始从自身查找原因,总结作文教育上的不足。
刘加民说,中小学生抄袭作文,除了道德教育的缺失外,更深层来看,是作文教育长期以来的积弊所致:一是缺少命题技巧;二是作文理念不正确,三是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缺少命题技巧,是指老师布置作文题目时,不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出让学生可以沉下心来观察体验自己的生活、又充分表达个人看法和主张的题目。”
邢丽的观察与此不谋而合。她发现,学生抄袭多发生在一些“没有下笔之处”的题材上,而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东西可以写”的题目比较喜欢。
“我后来也反思,像《人生如四季》这一类的散文,是不是真的适合初中学生来写?对于十多岁的孩子来说,没有经历的积累,没有对人生的观察,就意味着没有写作素材。写出来有的很苍白,有的无病呻吟,只能东拼西凑。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中学生作文吗?”
现在,邢丽注意多布置一些让学生“能有很多落笔点”的、半命题的、开放式的作文,比如《我的……》、《现在我最爱的人》、《感谢你,……》之类。她发现,“这样可写的东西多,也能有真情实感”。
刘加民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作文教育偏离了“表达孩子的真性情”这一理念。
“作文应该诚善美”,他说,假如孩子们认为写作就是胡说八道,糊弄阅卷老师,那么他的写作态度是错误的;假如作文内容消极颓废、假装深沉、极端偏执,则违背了作文作为“具有教育性的学习活动”的初衷;假如作文以刁钻古怪为荣,以新奇另类为美,那么会严重损害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孩子们抄袭作文,就是以玩耍和游戏的态度应付老师,这是"不诚"。归根结底,是因为老师没有教导他,应该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美好人性。孩子们只知道作文是扯一通假大空的话,对于他们来说,把别人的经历当成自己的经历,把别人的感悟当成自己的感悟有何不可?”刘加民反问。
刘加民说,孩子们之所以会“把别人的经历和感悟当成自己的”,在于我们的教育环境并未很好地鼓励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这又如何能让孩子们写出新鲜的、体验式的、个性突出的作文呢?”
(责任编辑: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