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信号是指挥火车的命令,也是告诫人们安全的警语。掌握有关的铁路的信号,也是保证自身安全的一种生活常识。
1.火车鸣笛
◆鸣笛一长声——是它开动或接近车站、道口桥梁等地的预报。
◆鸣笛一长三短声——是它发生重大事故需要救援或发现前方有不安全因素的警报信号。
◆鸣笛二长声——是告诉人们要倒退行驶。
2.固定在车站两头的信号灯光,也是一种警语。
◆红色:指令火车停下或不许越过。
◆绿色:准许火车通过或开动。
◆黄色:同意列车进站停车或从车站出发,单要减低速度或注意了望行驶。
◆白色和兰色:列车编组或解体的调车信号,前者容许通过,或者禁止超越。
◆紫色:表示铁路道岔的位置。
3.铁路工人手拿信号旗、信号灯或直接用手臂发出的 信号,叫手信号。
要求火车停止,白天展开红色旗,晚上用红色灯。白天无红色旗时,两臂高举头上向两侧急剧摇动。晚上无红灯时,用白色灯上下急剧摇动。
只是火车开动,白天以绿色旗,晚上用绿色灯,向列车方向作上弧线圆形转动。
参考资料:http://www.sxhuanyu.com/jianjie/lcxh.htm
铁路信号
从铁路行车的第一天起,保证行车安全就成为首要问题。火车只能在固定的轨道上跑,如果在同一位置同时出现“第二者”,后果不堪设想。
火车是在英国发明的,最早的列车是由一位带绅士礼帽、穿黑大衣和白裤子的铁路员工骑马在前引导运行的。他边跑边以各种手势发出信号,就像现在的交警指挥汽车一样。当然这只能是在白天行车,每小时才走10公里。后来发明了用长方形板子作信号,横向是停车,顺向为行进。夜间则以灯光显示,红灯停,白灯行。1841年英国人古利高里发明了长方形的臂板式信号机,它安装在一个高柱子上,以臂板放水平位表示停车,向下倾斜45°表示行进。夜间仍用红、白灯作信号表示停或行,由于白灯易与住家灯光混淆,后改为绿灯,后来还增加了黄灯表示注意或减速。这样的信号机一直沿用下来,不过臂板的个数、形状、颜色、显示方法都有了改进。操纵方式由人站在机柱下扳动,改为将导线连到值班房进行操纵,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也提高了效率。
美国罗宾逊博士于1872年发明了轨道电路,他第一次实现了列车自动控制信号的显示。现代铁路用自动信号设备在车站间设几个闭塞分区,每个分区间隔1.5~2公里。入口处设闭塞信号机,显示绿灯时确定前方有两个闭塞分区空闲,列车可按允许速度运行;黄灯说明前方只有一个闭塞分区空闲,提醒司机注意随时可能出现红灯。这样,两个车站间可以同时运行两三列火车,既保障了行车安全,又提高了线路使用率。
地形、气候会给司机造成了望障碍,于是机车自动信号应运而生。司机室里安放了一架与地面显示完全相同的小信号机,给列车加了个双保险。万一列车闯红灯,自动停车装置会拉响警笛并紧急刹车。
在铁路和公路交叉的道口上,有道口自动信号机来报警护行,当列车驶过时,两个红灯交替闪光,电铃鸣响,栏木上三个信号灯亮起,接着栏木自动放下,直到列车驶过才升起。
铁路信号还有旗、牌、标志、火炬等视觉信号,以及号角、口笛、鸣笛、响墩等听觉信号。比如在线路中间竖块红色方牌表示此段正施工,列车不得驶入。线路若遇到灾害或事故,可在左侧钢轨上隔20米放响墩,发出爆炸声,要求紧急停车。
手信号靠旗子或灯(白天用旗,晚上用灯)或徒手按规定方式显示发车、减速、通过、引导等信号如两车相会时,右手高举拢起的旗子,表示邻线车安全,这是打招呼,也是互检信号。机车鸣笛也构成一种信号,如火车发出一长声三短声表示列车发生危险,需要救援。铁路信号的颜色除了基本的红黄绿外,还有月白、蓝、紫、白作为辅助色,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50年来,铁路信号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现仅京九铁路的信号设施已达到18种,像李玉和仅靠手中的一盏红灯指挥列车行进早已成为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