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作用机理为: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损伤细菌的细胞膜,抑制细菌细胞的蛋白合成,抑制细菌细胞的核酸合成.
抗生素有很多副作用:比如肾毒性(氨基甙类抗生素、头孢唑啉和复方新诺明等易引起儿童药源性肾病),耳毒性(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对肝脏有损害(磺胺类、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等可引起黄疸、干细胞损伤、严重者可以引起急性肝坏死),对血液系统有损害(氯霉素、黄胺类、头孢菌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耐药性。
抗生素濫用問題愈來愈受到公眾關注,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的調查發現,有近半數市民求診而被處方抗生素時,藥物療程都不超過3天,遠較藥物整個療程指明需要的5至7天,足足少了一半廣 告
,隨時激化社區細菌抗藥問題,或會出現更多惡菌,令病情加深。
負責調查的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批評,醫生既已對藥物有專業認識,如此濫用和不適當處方,問題非常嚴重,醫生因收費所限只配兩三日抗生素藥物的問題必須正視,建議社區診所建立具有監察和制衡的配藥制度。
一般療程最少5至7日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去年11月成功訪問794名市民或家長,了解市民對抗生素的認識,及私家診所醫生處方抗生素的習慣。結果顯示近六成受訪者說,醫生只會為他們處方4日或更少的抗生素,少於一般抗生素須服用最少5至7日療程。
對於坊間診所先處方數天抗生素,再指示病人數天後再覆診的做法,調查結果發現,當病情有明顯好轉時,近兩成會自行停用抗生素,若病情沒有好轉,近四成人更會轉換醫生或到急症室求診。
另外,有多達兩成人被診斷為傷風或流感時,會被醫生處方抗生素,但該學會的藥物教育資源中心總監崔俊明強調,傷風流感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致,但抗生素根本不是治療病毒感染,而是針對細菌感染﹔若非長期病患或老弱者,一般人傷風流感根本毋須以藥物治理,只要多飲水和休息便可。
不過,本報記者昨日因喉嚨痛等流感症狀,前往坊間一醫療集團診所求診,並要求醫生處方抗生素,醫生為記者檢查後,也有清楚解釋抗生素只醫治細菌感染,而非引致感冒的病毒感染,教導記者不要誤以為服用抗生素便一定會快點康復,否則只會「害了你」。
崔說,目前市面上只有一種名為Azithromycin的抗生素只需服用3天,其餘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歐敏汀、頭孢夫辛和紅黴素,均須處方5至7天,療程過短或濫用抗生素,會有利惡菌生存及引致細菌出現抗菌性。
調查亦發現,雖然調查顯示九成市民不會主動要求醫生處方抗生素,但只有三成市民知道抗生素是用作治療細菌感染,其餘七成人則誤解抗生素是治療病毒感染、「特效藥」或消炎。
藥劑師斥醫生只顧競爭
該會會長吳劍華批評,醫生對藥物有專業知識,如此胡亂和不適當地處方抗生素,問題非常嚴重。該會認為醫生不應只顧競爭,處方3日或2日藥物包診金價優惠價吸引病人,而未有讓病人得到合理和適切的藥物。他重申,若處方抗生素,無論病人是否覆診,也要處方足夠5天服用,並建議診所可把診金和藥費分開,該病人清楚所服用藥物抗菌性質素。
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