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七朝都会之称,迄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
开封在宋代以后虽然历尽沧桑,但仍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遍布市县的名胜古迹,依稀可辨古城风貌。目前,开封有名胜古迹景点167处,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个,龙亭、铁塔、大相国寺、包公祠、禹王台、延庆观、繁塔、岳飞庙等都是享有盛名的观光景点。作为犹太人在中国定居最早的城市,开封现今保留着古代犹太人的许多遗迹。近年来,还先后兴建、复建了宋都御街、矾楼、清明上河园、天波杨府、中国翰园碑林等一批仿宋景观,再现了古都昔日的繁华景象。
开封在每年春、秋季定期举办宋都文化节、东京禹王大庙会、古都灯会、菊花花会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活动,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岳飞庙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开封县朱仙镇,距市区22.5公里,始建于明代,明清多次修葺,占地约6000平方米。现存大殿1座,为明代建筑。原殿前有楹联曰:“若斯里朱仙不苑,知当日金牌北召,三字含冤,定击碎你这极恶滔天黑心宰相;即比邻关圣犹生,见此间铁骑南旋,万民哭留,必保全那精忠报国赤胆将军”。
宋都御街
宋都御街位于开封市中山路北段,是为再现宋代御街风貌,于1988年建成的一条仿宋商业街。
据史记载:北宋东京御街北起皇宫宣德门,经州桥和朱雀门直达外城南薰门。长达十余里,宽二百步,是供皇帝御驾出入,显示尊严气派的主要街道。
新建御街系在原御街遗址上修建。南起新街口,北至午朝门,全长400多米。虽不及古御街之长,但其规模和气势在国内尚属少见。御街南端竖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前面各立一尊石雕大象,上骑武士,手持长枪,肃穆威严。两侧角楼对称而立,楼阁店铺经营开封特产,传统风味,古玩字画,各具特色。漫步御街,仿佛一步跨进历史,令人充满对昔日宋都繁华景
包公祠
开封包公祠是为纪念我国古代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复重建的。它座落在七朝古都开封城内碧波荡漾、风景如画的包公湖西畔,是国家旅游局开发建设的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自金、元以来,开封就建有包公祠,以纪念这位先贤。开封包公祠占地l公顷多,是一组典型的仿宋风格的古典建筑群。它气势宏伟、风格凝重典雅。祠内主要建筑与景现有大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厢廊大殿、东西展殿、假山瀑布、石雕百龙亭与喷泉、小桥流水、磷峋奇石。
其中大殿内高3米多、重达2,5吨的包公铜像引人注目,包公蟒袍冠带,正襟端坐,一手扶持,一手握拳,仿佛要拍案而起,一身凛然不可予夺的浩然正气,是集历史、思想、艺术于一’体的包公写照。像两旁陈列着反映包公真实生平和清廉品德的历史文物与典籍。二殿展有包公的出仕明志诗、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家训、包公书法手迹、墓志铭等。
开封府题名记碑上刻有北宋开国以来148年中183任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可谓京官的花名册),唯有包公名下有一条深深的凹痕,这是人们观赏碑刻时总在其名下指指点点,天长日久磨出来的,它正是历代人民爱戴包公的见证。东西展殿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包公的传说轶闻,历史故事,特别是东殿的群组蜡像《铡美案》与真人大小一样,色彩鲜明、形神俱备、毫发俱现、栩栩如生,倍受中外游客赞扬。
大相国寺
古都古寺,源远流长;名城名蓝,远播清香。 大相国寺位于自由路西段。开封是“富丽甲天下”,“自古帝王都”的历史文化名城,民间有“一苏二杭三汴州之说。而“大相国寺天下雄天梯缥缈凌虚空”(元 陈孚),是一座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卓越地位和广泛影响的著名寺院。寺院历史上名僧辈出,名士荟萃,活动频仍,寺藏丰富。
鼎盛时期辖64禅律院,占地达540亩。高僧,达官,文人,使节,民众出入其间;佛事,巡幸,文娱,参访,商 贸汇集其中,成为中 外佛教及文化交流中心,深为海内外佛教界瞩目。 当今的大相国寺院落深广,殿宇辉煌,雄风尤在。每逢金秋时节,寺满黄花,城满芬芳,更有霜钟扣击,声播八方古老的佛寺在新时代获得新生。 清明上河园 浏览次数:760
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京开封的繁华景象,其中主要建筑有城门楼、虹桥、街景、店铺、河道、码头、船坊等。展现了酒楼、茶肆、当铺等宋代商业设施,描绘了汴绣、官瓷、年画制作、杂耍、盘鼓表演等民间文艺,摹写了神课算命、彩博、斗鸡等京都风情。清明上河园再现了《清明上河图》中展示的,宋代商贾云集,行业荟萃的繁华景象。展示了宋文化特色的汴绣,官瓷,风筝,木版年画,剪纸,茶道,宋式纺织,古玩字画等各色店铺林立园中。食街烧卖各式宋菜,豫菜和各种风味小吃,为了方便游客给游客助兴,园中还设有综合服务和休闲购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