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分为Ⅰ度、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又分为Ⅰ型(即文氏现象或莫氏Ⅰ型)和Ⅱ型(亦称莫氏Ⅱ型)。
(1)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延迟)的心电图如下:
①P-R间期0.21秒(成人)或0.18秒(小儿)。
②PR间期超过相应心率的P-R间期最高值。
③PR间期虽未超过0.20秒,但与以往心电图比较,在心率相似时P-R间期相差>0.03~0.04秒时。
(2)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①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亦称文氏现象或莫氏Ⅰ型)心电图特征:
A P-R间期逐渐由短变长,而R-P间期则逐渐缩短,直到QRS波群脱漏,出现长R-R间歇,如此周而复始。
B 长R-R间歇后的R-R间期比其前R-R间期为长。
C 长R-R间歇小于任何短R-R间歇的两倍。
D 基本节律一般为窦性,亦可以是房性心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颤动。
E 上述是典型表现。但在合并心律不齐、隐匿性传导、超常传导等情况时,上述表现不典型,称非典型性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主要表现有:a P-R间期逐渐延长,但R-R 间期不进行性缩短;b 应该脱漏的心动反能下传;c 连续出现二次QRS波群脱漏;D 文氏周期的第一心动P-R间期不缩短。临床上以典型性文氏现象为多见。
②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如下:
A P-P间期规则,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跟随,房室传导比例多呈2∶1或3∶1,亦可呈3∶2或4∶3,偶有5∶4、6∶5或7∶6的。亦可仅偶尔发生。
B P-R间期固定,可正常或延长。
C 可以出现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即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较不包含QRS波群的P-P间期为短。
D QRS时限多数正常,亦可增宽。
E 基本节律多数是窦性,亦可以是房性心律、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颤动等异位心律。
F 在心房颤动时如心率较慢,R-R间歇长达1.6秒或以上时可考虑为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G 一般将3∶1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称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H 如绝大多数的P波未下传心室,仅偶有心室夺获的称为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3)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的心电图如下:
①心房及心室的激动各自规律出现,彼此无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一般由窦房结控制,亦可由室上性异位节律控制,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
②心电图上无固定或规律的P-R间期关系。
③心室一般由房室交界自律点发出的激动控制,亦可由心室内的激动点控制。前者QRS波群正常,频率40~60次/分;后者QRS波群宽大,频率40次/分以下。R-R可规则,如伴有多个起搏点、早搏、传出阻滞时,R-R可不齐及形态不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