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怪兽学家科尔曼称,大部分最先目睹怪兽的人,都是农民、渔夫或旅客,他们对现场环境所知不多,报道出来的情况,当然不能尽信,在众多目击怪兽消息中,大概百分之八十是误传、百分之二十可信可证。
尼斯湖怪
打开全球目击怪兽事件档案,最耳熟能详的,自然是尼斯湖怪了。这只湖怪一传传了一千四百年,最初目击者是爱尔兰神职人员圣哥伦布,他到苏格兰旅游时目睹尼斯湖有怪物袭击泳客,圣哥伦布情急下大喝一声,湖怪马上掉头潜落水底。
一九三三年,尼斯湖旁兴建公路,自此目击湖怪报告显着上升,二○○○年有十二宗,二○○二年有四宗。坊间普遍认为湖怪是种蛇颈龙,尼斯湖底住有好几条。
尼斯湖水深二百一十三米,连一幢四十二层高大楼也可隐藏,自然可以成为庞然大物的藏身地。不过,科学家屡次用声纳探测器大面积地测探尼斯湖,都未有发现什幺证据。二○○三年夏,英国广播公司出动先进探测仪,亦无功而退。
假如湖底真的藏有大怪兽,英国人莱德.史葛应该最有机会跟牠打照面。二○○三年十月,史葛在八人后勤小组协助下,在离湖面十米深的水底,进行慈善筹款,潜行二十六哩,亦未有发现怪兽。
不过,最近却传来消息,指尼斯湖浅水处,发现一具一亿五千万年前的蛇颈龙骨架,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科学家称,这是苏格兰一百年来首次重大发现,也是尼斯湖首次找到这类骸骨,证实这种蛇颈龙曾在该区栖息。不过专家表示,这亦不足以证明现今仍有这种恐龙存活。
尼斯湖是否有怪兽,这个争论恐怕还会持续下去,支持者咬定一九八七年一队科学家执行“深探行动”时,仪器分明显示深水处有大型物体在移动;怀疑派则表示,那幺大块头的动物栖居湖底,没理由一丁点物证也找不到,此外,单单一个湖泊,哪有大量资源养活一群巨兽?英国广播公司研究人员有一回从湖底捞出一根方柱形大木头,适时有辆长途公车驶过,几名目击者事后描述时,在木头上方加了个怪兽头。人类的想象力总是无穷无限。
“大脚八”脚印获证实
“大脚八”的传说,最近却峰回路转。
一九二四年,一个名叫奥斯曼的露营人士,在温哥华附近森林扎营时,声称有一晚被身份不详袭击者,连人带睡袋拖行数小时之久,当他最终有机会把头探出睡袋时,发现自己成为四头半人半猴巨兽的俘虏,大概在被掳六天后,其中一头怪兽吃了奥斯曼的烟草不适,奥斯曼伺机逃脱。自此,太平洋西北区共传出数千宗目击“大脚八”事件。
二○○三年十月,“大脚八”传说的可信性大大提高。美国得州警方法医专家切尔各特研究六个怪异脚印后,证实属于“大脚八”。
“雪人”传说
在偏远的喜马拉雅山山区,百多年来一直传称“雪人”出没。一八八九年英国陆军少校沃德尔在喜马拉雅山西北区海拔五千一百米的雪地上,发现神秘大脚印,当地挑夫表示,那是一种叫“雪人”的人猿留下的。此后五十年,再有三宗目击事件。
自此,零零碎碎的证据陆续出现,其中最令人振奋的,是一九五一年攀山家希普顿拍下的大脚印,照片上脚印旁放了个雪橇以便作大小对比,相信脚印长约三十三厘米,宽二十厘米。
几年前,奥地利知名攀山专家梅士拿声称,一九八六年他曾在西藏东部跟一头雪人碰个正着。梅士拿二○○○年出版雪人研究的新书,认为雪人是种罕见品种的棕熊。
二○○三年十月,情况似乎明朗化,至少证实这种传了百余年的怪兽,曾经存活世上。在西伯利亚偏远山区阿勒泰的永久冻土层上,人们发现一只保存完好的带毛断肢,科学监证显示断肢有数千年历史,而身份不详的断肢主人,解剖学上跟人类有不少相同处。
科尔曼认为,雪人故事的结局可能相当凄美———在人类找得更多的证据前,雪人早已绝种。
至于那不时出现英国郊区的大型猫科野兽,去年八月被康沃尔居民拍得徘徊田野的照片。当地动物园专家验证照片后,对英国广播公司表示,尽管无法监定大猫身份,但肯定是只不属于该地域的野兽。
英国大猫确有其“猫”
英国大猫目击事件宗数特多。二○○二年有逾千宗,二○○三年更多不胜数,其中大部分发生在苏格兰。英国民间更成立“英国大猫会”,监察和收集目击资料,宗旨是“找牠们出来保护”。
大猫跟其它隐秘动物不同的地方是,人们在其出没地方发现不少被咬死动物尸体,包括豹、猞猁、山猫和狞猫(一种非洲猞猁)。专家指出,大猫大概要追溯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富裕人家流行豢养野兽宠物的时候。一九七六年当局通过危险野兽法,勒令饲养野兽人家,要幺斥巨款领牌,要幺把野兽送往动物园,或者人道毁灭。当时不少宠物主索性把野兽放生原野,大概大猫就是这样,在树林繁殖生息。
二○○三年九月,警方声称,在东约克郡出没的,共两只大猫,很可能是黑豹或美洲狮之类的猛兽。
除了上述较为人知的隐秘怪兽外,世界上不少地方亦有怪兽传说。
其他怪兽传说
坎维岛怪兽:一个引人遐想但鲜为人知传说的主角。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五年间,坎维岛居民发现有两只怪物尸首给冲到岸上,看来是两足动物,有腮,有突起眼睛,当局后来把尸体火化掉,没作解释,事情不了了之。
尚普兰湖怪:美国版尼斯湖怪。几百年来,一直有人声称目击湖怪出现,结果造就了一个旅游景点,但当局从未找到湖怪存在的证据。-长颈象:一九一○年非洲刚果有人目击一头貌似大象的动物,但脖子特长,头长一角。接着几年有几宗目击报告。
吸血怪兽:传说有种专吸羊血的怪兽,主要在波多黎各活动,此外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新墨西哥和得克萨斯州亦有零星目击报告。一九九五年,有个叫玛德莲的女子声称看到“一只三、四尺高,皮肤像恐龙”的动物,它“双眼鸡蛋般大,尖牙特长,头与背中部生有长刺”。
另有人指怪兽“半蝙蝠半袋鼠”,甚至有点像大头外星人,目击者指怪物袭击鸡和羊等禽畜,受害动物尸体均有一血洞,鲜血流干。
奥卡诺根湖怪:传说加拿大卑斯省奥卡诺根湖栖息一种湖怪,长十二米,背部有多块隆起。最令人信服的目击事件,发生在一九二六年,不下三十人声称同时看到奥卡诺根湖怪。
马头鱼尾兽:相传南非有种食肉怪兽,光是一九九七年就导致九人死亡。据称这头马头鱼身怪兽会把猎物拉落水中,然后吃去猎物的头脸和脑组织。
魔鬼鸟:一种尚存的类翼手龙大鸟,住在新几内亚偏远地方,用满口牙齿的尖喙和利爪撕吃死尸腐肉。目击者说魔鬼鸟两翼翼距达一点二米。
袋狼:这种有袋目动物曾经是澳洲塔斯马尼亚的“土着”,二十世纪初最为常见,由于专门袭击羊畜,曾被广泛猎杀,政府相信袋狼已经绝种。不过,每年平均约有十多人声称在岛上偏荒地区发现其踪迹,包括脚印。一九九五年一名公园护卫还提供可靠目击证供。
专家认为,有证据证实袋狼在可见将来仍会存活,可能来自澳洲西部甚至新几内亚的袋狼,约五尺长,毛色浅棕,背有斑纹。
澳洲人猿:澳洲土着数千年来一直相信,澳洲人猿与他们共存,西方人首次目击事件则在一八八一年。
据称澳洲人猿像人多于像猿,嗅觉极之灵敏,大部分目击事件发生在新南威尔士南岸和中岸,以及昆士兰的黄金海岸。悉尼以西的蓝山区共计有三千二百宗目击事件。一九七九年,两名旅行家声称看到一具袋鼠缺失肢体的尸首,附近还隐约站著作案野兽。他们形容野兽约三米高,满身披毛,瞪了他们一会,然后跑掉。
巨黏疙瘩:在百慕大、塔斯马尼亚和新西兰出现过的黏稠大疙瘩,黏黏滋滋的,没有骨头,八、九米宽,形相骇人。官方解释是降解后的鲸肉,不过这个解释未为科学界接受。
开赛暴龙:一种两脚类豹巨兽,仍存活于中非开赛河河谷,最知名的目击事件是一九三二年,一名瑞典庄园主及非洲仆从,看见这种怪兽袭击一头在吃草的犀牛。
南非海怪:只出现过一次,但有多人目击,这种披白毛的怪兽,似蛇非蛇,中间身躯肥厚。一九二二年牠被海浪冲上南非海岸,十日后失踪。
森林小矮人:害羞的类猿动物,二十世纪初出现苏门答腊偏荒地区,大概是种两脚人猿新品种。印尼政府曾承诺,假如证实小矮人的存在,当局会把苏门答腊大部分地方辟成国家公园。
泽西魔怪:新泽西州的泽西魔怪出没该州派恩巴仑斯地区一带,像只巨型蝙蝠,狗头马脸,二十世纪初以来一直袭击家畜。一九○九年,一对居于该区的夫妇,目击窗外有只三尺半高的魔蝠,长颈,狗头,马脸,翼长两尺,后腿带了个马蹄,用双脚走路,带爪的双手缩在身躯两侧,魔怪懂吠,双翼有飞行能力。



怪兽档案
名称:安第斯达科龙,现代鳄鱼的古代远亲
时代:1亿3500万年前
地区:南美洲
海中龙悄悄地凑近一群弓黑鱼,长脖子(长6米,大约占身体长度的一半)露出水面,却将笨重的身躯隐藏在后面阴暗的水中。这是尼斯湖水怪的经典造型。海中龙是蛇颈龙的一种,天生擅长于潜行,而不以速度见长。它把石头吞入胃中,石头具有船上的压舱物作用,同时还能帮助消化。它长着四条鳍状肢,每条都有人那么大,这让它能够在大洋中遨游。它在覆盖着今天美国可罗拉多州的海域中遨游,伺机痛下杀手……
在今天德国境内一个浅浅的咸水湖湖底,有一条无齿龙正在顺流漂浮,在千千万万奇怪的古代海洋生物中,无齿龙的古怪可以说少有能出其右的了。尽管看上去像是海龟的蝠鲼杂交出来的后代,无齿龙跟它们可没有一点关系。“无齿龙化石是最怪异的化石之一。”无齿龙身体的宽度大于长度,背着一个骨质外壳,是一种古老的海生爬行动物类别盾齿龙中的一员。它可以用扁平的牙齿咬碎生活在海底的贝类为食。




图为:深海怪物——“嘴鹤鳗鱼”
怪物海沟里发现的鳗鱼也是千奇百怪。虽然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鳗鱼是一类,但是怪物海沟里的鳗鱼已经发生严重“变异”。为了适应深海的捕食要求,“大嘴鳗鱼”(上)的嘴越来越大,巨大的下颌保证它可以一口吞下和自己体积一样大的鱼,然后再慢慢消化。可以说,它们成了深海世界里的蟒蛇。而“嘴鹤鳗鱼”(下)则像仙鹤一样有长脖子和长嘴。在嘴里面,有密集的细小的牙齿,它们的主要捕食对象是小虾,长脖子和长嘴保证了捕食的灵活和准确。
在美国加州蒙特雷外海,有一座藏在海底的峡谷,最深处超过3000米。那里阳光永远无法到达,那里游弋的海洋生物全部奇形怪状,那里就是怪物海沟!为了了解深海生态,海洋生物学家靠遥控潜航器深入这片幽暗的水世界,发现了仿若来自外太空的生物:它们会伪装、会发光,还会给自己“盖房子”。
“西方飞行者号”科考船搭载着“怪物海沟水族研究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前往怪物海沟所在的海域,随船携带的是遥控潜航器“鲨鱼号”。“鲨鱼号”可以随时放下母舰,它上面携带有特殊浮标,还有高科技、敏锐的摄像头,能悄无声息地“游”在所有海洋生物身边,捕捉它们在水里最真实生动的一面。所有画面将通过光纤传递到“西方飞行者号”上的监控屏幕。于是,一群科学家成天待在黑暗的控制室里,盯着屏幕看“鲨鱼号”传送回来的影像。那是一场迷人的展示,让科学家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怪物海沟和地球上其他地方的海域是如此不同,在那里,终年没有阳光、氧气非常稀薄、水压巨大、没有任何海洋植物,生存条件相当恶劣,生物对此做出各种适应,最终的结果是,这里的海洋生物几乎全部是捕食高手,而它们,从形状到习性,其奇特性远远超出了所有科学家的想像。
怪物海沟就像海底的“热带雨林”。在这里,各种形式的海洋生物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有鱼类、贝壳类、软体动物、蠕虫、珊瑚,还有无数种类的细菌从海沟最底部的海水里渗透出来。
虽然生存条件非常恶劣,但是实际的情况可能和很多人设想的不同,深海恰恰是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生物最集中、种类最繁杂的地方,而这里也是人类了解最少的地方。在水面下200米到700米,是海洋生物最集中的地方。由罗宾逊教授带领的“怪物海沟水族研究委员会”已经用了4年时间在怪物海沟进行科学考察,但是直到今天,他们仍旧能经常目睹从未见过的生物潇洒游过。每次来到怪物海沟,他们都感觉自己像19世纪的新大陆探险者———肯定能有新发现。
当然,“怪物海沟水族研究委员会”的科学家们不是来这里猎奇的,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了解这片深海海域的生态系统,同时试图分析这里生物的发展历史,也就是它们的进化和变异过程。偶尔,附近渔民也能看到这些奇特的海洋生物,但那都是被他们的拖网捕到海面上的,虽然觉得奇特异常,但是渔民不懂它们的研究价值,有的人甚至将其高价出售。以前有个渔民曾经打捞到一只全身透明的鱿鱼,它就生活在怪物海沟,因为见不到阳光,身体全部白化,最后变成了透明的。它的触须有好几米长,也是完全透明,最薄的地方比蜻蜓的翅膀还纤细。整条鱿鱼精美得像个艺术品,可渔民最后将它以高价出售给当地的一个富豪。那富人将这透明鱿鱼做成了标本。但是标本永远不可能告诉我们,这条鱿鱼在水里有多优雅,它是怎样运动、怎样捕食、怎样交配、同时怎样繁殖的?实际上,类似的透明鱿鱼在怪物海沟也是相当罕见的。罗宾逊教授回忆说,在他考察怪物海沟4年的时间里,只见过8次,像那条那么大的就更少了。
人类早在1872年就展开了对深海的研究。当时大英帝国派出了“HMS挑战者号”,进行了第一次研究全球海洋的航行,航行时间超过3年,在360个观测站测量水深、水压、气象、海流的运动方向和流速,收集不同深度的海水和生物标本,采集海床上的岩石标本。航程结束后,科学家出版了50集的研究报告。在出发时,几乎所有科学家一致认为,深海就是海洋中的“沙漠”,不会有太多生物存在,甚至可能没有生物。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随着他们的拖网一次次放下并拉上,最后,在那次航程中,科学家们共发现超过4000种新的海洋生物。有形状怪异的海星、各种难以描述其准确形状的蠕虫、螃蟹和鱼类。也正是在那次航行中,科学家们首次看到能发出荧光的海洋生物。该次航行首次证实了在深海也有生物存在,并且探测到了当时最深的海底,超过了8000米。为了纪念“HMS挑战者号”的成就,目前已经测得的地球上最深的海沟———11034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就被命名为“挑战者深渊”。被“HMS挑战者号”的成绩所振奋,从那以后,人们开始不断向深海探索,搜索异域奇珍。
现在的探测手段比1872年时不知道要先进多少。像“鲨鱼号”这样的遥控潜航器无疑是尖端科技的集中代表。它的大小和一辆SUV差不多,每天被放下水两次。它不仅可以拍照、拍摄录像,它还具备相当“原始”的打捞功能———罗宾逊教授的很多珍贵标本就是“鲨鱼号”的贡献。“鲨鱼号”上装备了巨大的水底探照灯,灯光100%模拟太阳光,这样可以保证科学家们在屏幕上看到的生物和他们在自然光下看到的完全一样。另外,它还是可以载人的,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将人运载到海床上。这绝对是令科学家们血流加速的事情!遗憾的是,在“西方飞行者号”上,罗宾逊教授是除了船长以外的绝对权威,没有他的允许,所有科学家都不能擅自下海。更多的时候,这项科学考察任务是静态的,科学家们就是坐在各自的监视屏幕前,平心静气地观察,偶然发出赞叹和感慨。
在这迷人的深海生物展示上,每个人都有他的最爱。在第一天航程结束时,罗宾逊教授的最爱就是一只栉水母。它和所有的水母一样是捕食性动物,但是它的本身却像肥皂泡一样脆弱,若隐若现地游在海里,像个幽灵一样。在它的外皮上有很多闪亮的小点,使它看上去像12月夜晚的圣诞树一样美丽。有些种类的栉水母身后飘逸着长而拖曳的触角,仿佛是鸟尾上的羽毛,又好像是厥草刚刚舒展的绒毛,虽然比蝴蝶还要纤细脆弱,但精致程度决不亚于Tiffany最新设计的珠宝。栉水母带给所有科学家的感受代表着深层海水给人的一切感受:极尽美丽,也极尽奇异。
因为没有阳光,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氧气,在怪物海沟没有任何海底植物生长,因此所有生物都是捕食性的。这绝对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很多生物的捕食技巧和效率高得让陆地上那些飞奔的猎豹也汗颜。同捕食技巧相对应的是,这里的生物的伪装技巧也让人叹为观止。因为海洋是个没有边界或者任何形式的限制的家园,类似太空,因此这里的生物体积往往大得惊人。科学家们偶尔能看到彻底利用了这片广大栖息地的动物,例如仿佛绳索的管水母。管水母也是透明无色的,看上去不过是钟状的头连着一串胃和触角。每个胃会利用触角自行觅食。在强劲的海流中,绳索状的管水母想要定位似乎是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它在这方面有突出天赋。无论海流的强度和方向怎样,管水母总像一根长长的钓鱼线一样垂直“立”在水中。触角看不出有什么大动作,就已经捉住不幸游过的小鱼小虾,然后直接送进某个相连的胃里。它非常长,看不到顶端,因此罗宾逊教授让“鲨鱼号”随着它的身体前进,屏幕上不断显示的是它的胃和触角,一个接一个,似乎没有尽头,似乎又有点邪恶。最后,教授统计出,这只管水母的长度超过50米,“鲨鱼号”花了5分钟的时间才游经它的整个身体———它完美地利用了这无止境的水世界。
也有坐地捕食的生物。有一种橘色的海葵(flytrapanemone)就是守株待兔的高手。这种海葵居住在海面以下大约1600米的地方,平时一动不动,就在暗处等待着食物自动游进它那大大张开的胃室里。而更多的是勤劳经营的捕食者。在怪物海沟里有一种“巨大”的蠕虫,名字是BathochordaeusCharon,尽管名字很长,其实它的体形就和一只蝌蚪差不多。它的腺体能分泌出胶质的丝状物质,它将胶丝织成一个网,自己坐在网的中间充当肥美诱饵。如此可以黏住游过的微生物,其原理就和陆地上的蜘蛛织网诱捕昆虫一样。“鲨鱼号”曾经观察到这样一个“网”,在海底,网的直径超过了2米。在巨大的网的中间,蠕虫还用更细的丝编制了一个过滤器。过滤器可以张合,就像蛾子的翅膀。蠕虫用自己的尾巴不断打水,水经过过滤器以后,能将可以充当食物的内容“截留”。看,一条蠕虫竟然有两个捕食办法,这样的效率真要让蜘蛛“甘拜下风”了。有趣的是,蠕虫分泌的胶丝用久了会失去黏性,每当这个时候,它就抛弃已经失效的网,重新“吐丝结网”。罗宾逊教授曾试图捕捉这样的蠕虫,在实验室里培养,做进一步研究。遗憾的是,它们是那样脆弱,只要离开海洋,很快就死了。
很多生物逃避捕食的技巧也相当突出,最经典的恐怕就是“吸血鬼鱿鱼”了。这种奇特的鱿鱼和我们餐桌上的鱿鱼不一样,能耍很多戏法,“嫁祸于人”就是其中之一。科学家很早以前就发现,“吸血鬼鱿鱼”有3个会发光的器官,分布在鳍的底部、眼睛的后方和皮肤上的各处。不过,在怪物海沟的探索过程中,科学家们有新的发现:他们在“吸血鬼鱿鱼”身上又找到了两个发光源,其中一个位于触角的尖端,8个触角都有。受到轻微刺激时,触角就会发出蓝色荧光。当受到强烈刺激时,“吸血鬼鱿鱼”就摆出防御姿态,将所有触角卷曲在头顶。此时,科学家们又发现了新的生物光源:“吸血鬼鱿鱼”的触角尖端会喷出含有发光小粒子的黏液。就像章鱼喷出墨汁混淆捕食者一样,“吸血鬼鱿鱼”在逃避危难时喷出这种发光黏液,如果捕食者接触到这种黏液,就会成为潜伏在附近的其他捕食者的明显目标,自己反而可能丧命。
“鲨鱼号”下潜到怪物海沟的海底大约需要6个小时的时间,主要原因是科学家在中途总要停下来欣赏进入视野的奇妙生物。这表示大家必须在控制室里待很久,担心怕错过什么,从头到尾,没有人敢离开。当“鲨鱼号”最终沉到海底时,科学家们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可以漫步海底了,这让所有人感到沮丧。他们借着“鲨鱼号”的灯光可以看到远方的海床,也能看见旁边比较小的海沟。所有人都希望能探索这些地方,或者能看到更远的海床,但是时间总不够。当罗宾逊教授宣布:“时间到了,该开回水面了。”所有科学家像发疯似地收集海水样本,一到船上,他们又发疯似地带着样本往实验室里跑,希望海水中的生物能多生存几分钟、几个小时、甚至几个月。这样人类对深海海沟的有限了解又能多一些了。

说Mamlambo的头很像马,这样的结构要吮吸人的脑浆还很有难度呢
Mamlambo据说是一种会吃人的怪物,最早在南非发现,幸好在除南非以外的地方,还没有发现这种半鱼半马的怪物的踪迹。1997年,南非一个小村落炸开了锅,当时村民说村子里突然闯进一个怪物,怪物会袭击人类,更可怕的是,它只吃受害者的脑浆。当时村民统计说有9个人被怪物杀死,路透社也做有相关的报道,但是一直没有人捕捉到它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