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甲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吐蕃扎甲

扎甲指长方形的甲片用皮条,绳索穿起,早前多用皮,后有铁。顶峰之时就是13~14世纪欧洲人的紧身铠甲,有些前部已是板甲,后身,两肋还是扎甲。日本的大铠也算扎甲。扎甲属于广义的鳞甲。

在商周时就有了铠甲,且为青铜扎甲,一直保留到秦代,汉以后铠甲的防御力有很大提升,多为铁叶扎甲,其铁叶的厚度完全可以抵挡一般刀剑。宋朝的铠甲也不逊色,《梦溪笔谈》里有这样的记载:“凡锻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今冷锻之————————”据说此甲强弩五十步都射不入,可见其坚固。

汉代胄甲是由甲片一片片串连而成的扎甲形式。依照甲片不同可分成两种:一种为长方形甲片。长方形甲片的铠甲依形式又分两种,一种是胸背两甲用带与肩相系而成,另一种还加上披膊,防御性更强。两种都为普通士兵的装束;第二种为鱼鳞状小型甲片编缀成的胄甲,腰带以下及披膊等部位,也采用扎甲形式,以利行动方便,似为当时指挥人员的装束。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考古人员复原汉朝扎甲

汉代军事城堡出土的铁制胄甲发现,当时用于战争的扎甲重约二十二斤,需要用六百五十余片甲片编缀而成,十分精致复杂。

扎甲是采用长方形片甲,将胸背两片甲在肩部用带系连,或另加披膊,这是普通士兵的装束;或者用鳞状的小型甲片编成,腰带以下和披膊等部位,仍用扎甲形式,以便活动,这可能是武将的装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