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婆娑罗王(梵Bimbisara ),是佛陀时代摩竭陀国的国王。他与王后韦提希夫人都是皈依佛陀,深信佛法,是佛教最初的护持者。晚年之时,他们被太子阿阇世幽禁的故事,成为极乐世界净土法门的缘起。
佛陀尚未成道之前,为了追求真理,远离祖国,途经摩竭陀国首都王舍城,这时频婆娑罗王正在皇宫高处眺望全城,忽然看见很多市在恭敬礼拜一位形貌庄严的年轻沙门。频婆娑罗王生起好奇心,亲自前往拜访,与之交谈后,才知道他是舍去王位,披上袈裟,追求出世真理,为解决人间生老病死的悉达多太子。国王非常赞许太子的才华威德,愿意把国土的一半分给太子,但悉达多婉谢了他的盛意,并为他解说世间的有漏法。太子说:“恣情纵欲,是招致痛苦的主因。人的欲望如同炽烈的火,再多的木柴投下去,也会感到不足。财、色、名、食、睡的享受,若是得到了,徒然增长爱着的念头;若是失去了,更是烦恼不安。这一切都只有使身体受苦而已。我追求真理,就是希望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救度世人。所以我洁身、乞食,舍弃欲念,远离恩爱,过着清静自在的生活,以免为了汲取名利而造业,将来堕入恶道。
“大王!你说老了以后再出家,然而年老的人,气力衰了,体力弱了,年轻时代的壮志雄心都没有了,死贼执着利剑一步一步跟随在身后,伺候时机,送你残生;无常好像猎夫,拿着老的弓,执着病的箭,要使如鹿一般奔驰在生死旷野的众生断命。这时候的你那里还能够激发出抗魔、普度众生的道念呢?”
频婆娑罗王深受悉达多太子怜愍众生的大悲心所感动,请求太子于得道之后,先到王舍城来受他供养,为民说法。悉达多太子也默许了他。
佛陀成道后第二年,率领弟子三迦叶等一千多人来到王舍城,频婆娑罗王一听悉达多太子已经成道来到王舍城,十分欢喜,带领群臣、眷属等一千多人前往礼拜佛陀,并恭迎佛陀入城。到了王宫,大众坐定之后,惊见全国所尊崇的拜火教优楼频罗迦叶道长也在佛陀徒众席中,大家感到好奇,“到底是什么力量使他放弃了事火的信仰呢?”
这时,频婆娑罗王已禁不住好奇心向佛陀请示。佛陀示意优楼频罗迦叶现身说法,以释众疑。优楼频罗迦叶说道:“大王!佛陀真是三界人天的导师,是四生有情的慈父。我能在有生之年皈依在佛陀的座下,感到无比的欢喜和荣幸。过去我以事火为功德,相信精勤苦行可以生天,享受五欲快乐;如今才知道,即使上生天界享受快乐,也不能舍离贪、瞋、痴的烦恼,更无法免于老病死的恐惧。佛陀所开示的涅盘寂灭之乐,使我身心清净,远离三毒,因而服膺真理,自然舍弃事火的苦行,归投在佛陀座下。”
优楼频罗迦叶坦白说出内心真诚之言,以及赞美佛陀巍巍的功德,频婆娑罗王听了称赞不已,再度恳请佛陀为大众开示,同沾法露。
佛陀环顾四周,观照众生根器,慈悲的说道:“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等的一切作用和活动,就是生死起灭的原因。因为执着于‘我’的存在,想满足‘我’的一切需求,所以生出种种的欲望,造作出种种的善恶业,以致无始劫来生死流转不已。其实,所谓的‘我’,只是四大假合之身,与受、想、行、识的因缘际会;明白了‘我’及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就不会再受束缚了。忘了我,而只为了一切众生,再忘了我及一切众生,而进入不动心的领域,把心扩大,与宇宙一体,那就是‘我’进入涅盘之时。大王!这才是人间本来的实相,那个地方才没有生死烦恼。”
佛陀又为他们说施、戒、生天的三论和四谛说,众人听闻了微妙之法,内心清凉,得到无上的喜悦。频婆娑罗王也当场证法眼净,得正知见,获法无畏,大众一起虔诚的皈依三宝。频婆娑罗王誓愿终生护持佛教,他感动流泪,对佛陀说:“敬爱的佛陀!领受您给予人世稀有的甘露,没有比这些更值得欢喜了。当我还是太子时,就有五个愿望:第一、是承袭国王的宝座;第二、在我的国土内能有正等正觉的大开悟者;第三、我能供奉佛陀;第四、我能得闻妙法;第五、我能证悟佛陀的教法。如今,我这五个愿望都已经圆满了。”
据《频婆娑罗王诣佛供养经》中记载,频婆娑罗王誓愿终生护持佛教,尽形寿供养佛陀及诸比丘衣被、饮食、卧具、医药等物。他是佛教的拥护者,佛教第一座精舍就是他供养的。晚年并于宫殿内的塔寺安置佛陀的头发、指甲,早晚恭敬礼拜,以表达内心对佛陀无限的崇敬和孺慕之情。后来,因太子阿阇世篡夺王位而卒于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