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2007年11月2日—星期五
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美若动武将陷“更深泥沼”
【综合消息】据报道,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贾法里警告美国不要对伊朗发动攻势,因为军事行动将会使美国陷入比伊拉克和阿富汗还要深的泥沼。
伊朗半官方的法尔斯(Fars)通讯社引述贾法里的话说,一旦伊朗遭到攻击,革命卫队将回以“致命的反击”。他说:“敌方知道,若它攻击伊朗,必将陷入比伊拉克和阿富汗还要深的泥沼,而且最终必败退。”
据报道,就在贾法里讲话的前一天,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批评了美国上个星期落实新的制裁措施,美国的措施禁止美国公司同与革命卫队有关系的公司交易。
伊朗的核计划导致它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张,美国认为,伊朗核计划的目标是制造核武器,美国也指伊朗供应武器给伊拉克的武装分子,伊朗已否认这两项指责。
近几个月来,各国一直在关注美国是否会对伊朗动武,美国表示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但也没有否定动武的可能性。
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星期三在巴黎说道,军事行动并非“不可避免”,也非美国“称心之选”,他认为,采取更严厉的惩罚措施有助于避免军事行动。
伯恩斯此趟欧洲访问行程旨在争取欧洲国家对伊朗的新制裁行动。
另一方面,深具影响力的伊朗前总统拉夫桑贾尼也提醒国民提防宿敌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
拉夫桑贾尼在德黑兰对军事将领讲话时说:“自从(1979年的伊斯兰教)革命以来,敌人策划了多项阴谋,但目前的局势是‘史无前例’的。”
他说,驻扎在中东地区的美军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调动,美国的军事部署也制造了恐慌的气氛。
【时事点评】我们注意到,这则新闻提到了“历史”,也提到了深具影响力的伊朗前总统拉夫桑贾尼,总而言之,这则新闻让我们觉得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展开话题。
●双方在“口水四溅”的同时、各自拿眼睛死盯的是“制裁”这档子事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非常清楚,不论是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贾法里对美国发出的“严正警告”、还是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星期三在巴黎的“那番说辞”,明眼人是一看就知:尽管双方彼此都在拿与“战争”相关的“攻击”、“反击”等狠话互殴,但是,就在双方“口水四溅”的同时、各自拿眼睛死盯着的其实都是“制裁”这档子事。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近几个月来,各国一直在关注美国是否会对伊朗动武,美国表示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但也没有否定动武的可能性。
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星期三在巴黎说道,军事行动并非“不可避免”,也非美国“称心之选”,他认为,采取更严厉的惩罚措施有助于避免军事行动。伯恩斯此趟欧洲访问行程旨在争取欧洲国家对伊朗的新制裁行动..........
●这位职业外交官何以在这个节骨眼上“吐露心声”?
事实上,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所说的“军事行动并非‘不可避免’”,的确是真心话!因为这的确“非美国‘称心之选’”,不过,有必要指出的是,这位职业外交官在这个节骨眼上“吐露心声”,即不是什么“说露了嘴”,更不是“有口无心”的“实话实说”,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他一吐真言的真实意图、其实就写在“这句话”里面,即:“.........采取更严厉的惩罚措施有助于避免军事行动”。
不难看出,他此次出访欧洲的任务就是扛着“不要逼美国做‘并非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根大棒,“威、逼、利、诱”欧洲人在“美国新版对伊制裁案”上签字画押。●再谈“美国新版对伊制裁方案”的“战略目的”与“战术目的”
对这份所谓的“美国新版对伊制裁方案”,我们曾经给出如下观点:
第一,它有“战略目的”,华盛顿的“战略意图”在于向同伊朗做生意的其他国家公司发出“强大的威慑”,迫使它们断绝与伊朗的生意往来,意图把伊朗从国际金融体系中排挤出去,继而将伊朗彻底排斥在世界经济循环之外。
在我们看来,实现这一“战略目的”对全局非常被动的美国极具“现实意义”:
首先,这一“战略目的”着眼于阻止中国、俄罗斯、欧洲和其它国家与伊朗的经济往来,从而在彻底孤立伊朗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防止“非美势力”、特别是“中欧俄”利用伊核问题这一战略支点,在美国投入大量战略资源的战略核心地带--大中东地区(除了传统的中东国家外,还包括地中海沿岸国家、中亚阿富汗、东欧部分国家)进行战略腾挪。
其次,这一“战略目的”还着眼于将美国攻打、并推翻萨达姆政权之前曾经玩过的那一套,既:利用联合国全面制裁萨达姆政权、全面激化其国内矛盾,全面掏空其战争潜力、直至全面削弱其国家意志、为最终颠覆其政权打下坚实基础的那一套“老把戏”,在伊朗身上“重新来过”。
●不为人待见的“达马托法案”
就如我们在之前点评中所强调的:从历史上来看,做到这一点,绝非布什政府的应急之作,根本就是美国历届政府所“一直渴求”的。其实早在克林顿时代,就在美国借助联合国之名全面削弱伊拉克国家意志、进一步掏空其战争潜力、并激化其社会矛盾的同时,美国人就已经开始对伊朗“如法炮制”了。为达此目的,华盛顿甚至开动国会这部立法机器、弄出了一份不为人待见的“达马托法案”。
所谓“达马托法案”,是美国参议员达马托1995年9月提出的一项制裁外国公司向伊朗出口能源技术的法案,后由克林顿签署并生效。美国参议院几经修改于1996年7月通过了达马托法案。该法案规定,凡是在伊朗和利比亚两国能源领域年投资额超过2000万美元的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的公司,都将受到美国的经济制裁。
●对外一贯强硬的美国国会却为该法案留下了一个后门
然而,非常有意思的是,对外一贯强硬的美国国会却为该法案留下了一个后门——给予美国总统以“豁免权”。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国会当时之所以“愿意”留下这扇后门,主要在于两点:
其一,就如美国国家安全前顾问格雷西克所说:美国对他国采取的制裁法案从根本上讲是不符合国际准则的。当然啦,对习惯用“霸权思维”针对国外立法的美国国会而言,“是否符合国际法、是否符合国际道德”从来就不是它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美国国会针对国外立法时,首先考虑的是美国核心利益,其次是美国取得某个核心利益的“相对实力”。
但是,这种违反国际法的“事实”,却被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盟拿来作为“反击支点”。结果,《达马托法案》一出台首先即遭到美国盟国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其中,尤其以大西洋对岸的“反击浪涛”拍得最猛:欧盟在其核心国家(法、德、意大利、包括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的带领下,立刻站在“国际法”的制高点上,扬言将启动“在WTO框架内对美国采取正式对抗行动”的进程;不仅如此,在国际法之外,欧盟也果断地“以威胁相向”,并明确警告美国:在WTO框架内处理问题的期间,如果美国胆敢对欧盟企业实施该法,就一定会报复,就算局势发展成“欧美全面贸易战争”也在所不惜。
在这种局面可能全面失控的巨大压力下,不得已,克林顿政府被迫做出让步。1997年,美国和欧盟正式同意双方将避免由于该法案引发贸易对抗。
在这里,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全面了解”这一页“历史”,对把握今天的局势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下面,我们就不妨欣赏一下“欧美”用来避免“欧美贸易对抗”的“技术手段”!
●在避免局面全面失控的问题上,美国国会特意留下的那扇后门显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最后的情况就是:法国道达尔公司、俄罗斯Gazprom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于1997年9月获得了开发伊朗北帕斯气田第二、第三阶段的合同,项目总投资20亿美元。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上述公司“顶撞”美国“达马托法案”的事实下,在避免局面全面失控的问题上,美国国会特意留下的那扇后门显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结果就是:克林顿政府豁免了该项交易。而作为“条件”,欧盟也同意增加与美国在防止核扩散和反恐方面的合作。●“欧美”97年得以避免“欧美贸易对抗”的“技术手段”!
其二,从“上述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国会之所以会留下那扇后门,实出无奈:主要是因为该法案完全以美国全球战略利益为依归,严重侵犯了其它大国的全球利益,还包括美国主要盟友英国、日本的经济利益。特别是,被印度寄予厚望的“伊、巴、印能源管道”也直接冲撞了该法案,因此,该法案也严重侵犯了印度这个南亚大国、甚至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这类伊斯兰国家的重大利益,不难想像,由于其“打击面”是如此之大,也就注定其“可操作性太差”。
其三,从“其一”与“其二”的描述中,我们很容易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美国立法部门宁愿留下一扇“足以令各大国产生无限遐想”的“后门”、也要通过那份“可操作性太差”的“达马托法案”,就“事实”而言,倒也为美国行政部门处理伊朗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伺机启动”之“讨价还价”的平台。
显然,先用“准备好的”“制裁方案”将局势搞得水响,再经过一番“必然的”“讨价还价”,最后通过那扇早就备妥的“后门”,“技术性”地走出“贸易对抗”之两败俱伤的困局,正是“欧美”97年得以避免“欧美贸易对抗”的“技术手段”!
●与意图“直接扑杀”伊朗的《达马托法案》相比,“新的大规模制裁”温柔了许多
众所周知,伊朗最赚钱的是“能源行业”,如果撇除伊朗巨大的地缘战略价值,仅从“实用经济层面(与之相对应的是宏观经济层面,两者的差异我们将在后面展开)”去考虑问题的话,那么,不论是中国、俄罗斯,还是欧盟、印度,之所以不顾华盛顿的一再警告坚持与伊朗“来往”,最看重的也就是“能源行业”这一块。
然而,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不难看出,美国人的《达马托法案》就是针对这种“往来”而“量身制作”的,意在连根拔掉伊朗人的“摇钱树”、动摇伊朗的国本,“从根本上”削弱伊朗的综合国力,从根本上阻止“非美大国”与伊朗的经济联系,从而在根本上将伊朗排除在国际金融、经济循环之外,为最终颠覆伊朗这个“政教合一政权”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搞清楚了“那段历史”、及从克林顿政府到布什政府一脉相承的、致力于制裁伊朗的“战略意图”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今天的情况,我们也就不得不提出这么个问题,那就是:既然“极具针对性”的《达马托法案》依然“健在”,那么,布什政府有什么理由不将“直接针对”伊朗能源行业的《达马托法案》发扬光大,从“根”上动摇伊朗政权,反而又整出一个“看似严厉、实则温柔得多”的“最新制裁方案”呢?
为了更好地讨论问题,我们不妨再来看看美国所谓“新的大规模制裁”的主要内容:美国对包括伊朗国防部在内的20多个伊朗政府机构、银行和个人实施制裁。而根据这一制裁举措,伊朗政府机构、银行和个人在美国的资产将被冻结,美国私人团体或个人不得与这些被制裁的伊朗机构或个人进行金融往来。
显然,任何人都可以看出,与意图“直接扑杀”伊朗那棵赖以生存的“摇钱树”、打击面覆盖国外企业与个人的《达马托法案》相比,这份针对美国、伊朗政府机构与个人的所谓“新的大规模制裁”,其“杀伤力”要差远了,“打击面”更是狭窄了许多。
●几句题外话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对承受美国全面经济制裁已经长达数十年的伊朗而言,简直算不了什么。非常清楚,在长期的经济封锁中,伊朗人、或者相关政府组织根本就不可能将其“主要资产”放在美国。
当然了,如果说还真有伊朗人、或者组织将自己“主要资产”放在美国的话,那只能怪他“不开眼”,如果美国政府也“言必行、行必果”的话,那当然要倒霉了。
不过,我们想说的是,恐怕“这些不开眼的伊朗人、或组织”恰恰又是美国政府“不愿意制裁”的伊朗人或组织,不仅如此,还要加以保护:比如所谓的“伊朗流亡政府”及其人员,或者为美国政府“办其它事”的伊朗人或者组织。
●不过是布什政府关起门来自己玩儿的事情!
不难看出,如果美国政府果真对“新的大规模制裁”“认真执行”的话,恐怕就只能“自己跟自己玩了”!不过还好,有分析人士已经讲得非常直白了:由于还只是美国政府宣布的“行政命令”,不是《达马托法案》之类的正式法律,也不涉及美国、伊朗之外的第三国,因此,是“真玩”还是“假玩”,都不过是布什政府关起门来自己玩儿的事情!
●这个时候宣布“新的大规模制裁方案”,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又不难看出,明知境内“伊朗资产”有限的美国政府在这个时候宣布“新的大规模制裁方案”,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剑锋所指的是那些境内“有许多伊朗资产”的国家。我们知道,华盛顿要灭掉萨达姆政权的原因有千百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伊拉克地下“装有太多的石油”,且萨达姆有意举起埃及已经扔掉的“泛阿拉伯”大旗、整合海湾国家、并拒绝被美国所控制;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是为了在大国间寻找突破口,得到欧盟的支持,萨达姆不仅鼓吹、并“身体力行”过“要用欧元结算伊拉克的石油贸易”。
还有一条,是经过长期的全面封锁之后,伊拉克社会矛盾全面激化,萨达姆政权施行高压统治,完全失去了民心,国家凝聚力完全丧失。
●美国打伊拉克的“前面两条理由”,伊朗人那里是一个不缺
事实上,站在美国人的角度看问题,也就不难发现:“前面两条理由”在伊朗人那里是一个不缺,不仅不缺、而且是有过之而不及:
首先,伊朗的地下不仅“有太多的石油”,而且还有丰富的天然气,且伊朗也有心凭借自己独特地理位置、丰富的油气资源、悠久的波斯文明、伊斯兰什叶派的领袖地位等诸多条件,成为海湾的主导力量,并拒绝为美国的所控制;
值得指出的是,当年触发克林顿政府实施《达马托法案》的“直接原因”,说起来就是这么一件事儿:1995年11月,伊朗计划对外国投资者开放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后收归国有的油气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正在对伊朗采取制裁措施的克林顿政府认为,有必要立刻行动,有必要通过立法来阻止此类投资。
众所周知,当时,伊朗人拿去向“所有外国投资者”开放的那些油气资源,有些正是从美国人手中没收的。显然,伊朗人决心推动“海湾石油非美国化”进程,才是让美国“真的生气”的原因。
其次,伊朗不仅在“身体力行”地“用欧元结算伊朗的石油贸易”、还在怂恿其它产油国摈弃“美元”转用“欧元”、甚至尝试着以“某种特殊的石油贸易方式”(与欧洲国家合作进行能源开发,与俄罗斯进行石油换石油交易,在中国建设石油储备等)“变相地”用其它货币进行能源结算,其目的是想利用大国间的矛盾“扩展”突破口。
●在美国急需注入“大量低成本美元”的关键时刻,其“真正的急务”在于阻止“两个进程”
由此可见,对美国决策者而言,在其独霸中东的战略因伊拉克战争的“胜而不利”而陷入全局被动之际,在“美元”因这种全面被动“提前触发”的次贷危机而逐渐被抽去“脊梁”之际;特别是,在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由美国催化、目前已经日益加剧的太空竞赛,又急需美国注入“大量低成本美元”的关键时刻,其“真正的急务”在于阻止海湾成为一个不为美国所控制的海湾之进程,在于阻止海湾国家将“石油美元”一点点儿淘换成“石油欧元”、甚至是“石油卢布”、“石油日元”,乃至“石油人民币”之进程。
●嫦娥工程、以及中俄联合探测火星计划的所发出的重大战略信号之一,就是“调侃”美国人
在这里重复强调一点,嫦娥工程、以及中俄联合探测火星计划的所发出的重大战略信号之一,就是“调侃”美国人:“中俄”不会、也没有“石油美元”陪美国人去玩那种“低层次的”导弹防御系统,但准备、也有钱陪美国人玩“高层次的”太空防御系统、当然,美国的太空技术最先进,“石油美元”已经将美国的探测器送到了火星,但是火星太远,建“基地”够不着地球,月亮倒刚好,至于现在正在起劲造“中俄”“现在就有能力废掉”之导弹防御系统的美国人,今后是否有足够的“石油美元”重返月球、那可不一定!
因此,对美国利益集团而言,是继续搞“没有用的”导弹防御系统、还是将“已经捉襟见肘的钱”加大太空投入方面,与中、俄、法、德、英、甚至日本比拼重返月球,现在就去吵吧!
●中国开设棕梠油期货产品的两个信息
值得强调的是,从中国日前一再强调“人民币自由浮动没有时间表”,且“正式宣布”开设棕梠油期货产品的“事实”来看,“方方面面”应该明白这么两点:
第一,“人民币是否自由兑换问题”、“何时自由兑换问题”是中国主权,中国将严格地按“自己的时间表”来进行,这是个大原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第二,在中国已经是许多商品“最大宗买家”的支撑下,尽管人民币仍然没有自由兑换时间表,但是,棕梠油期货产品的如期开市(尽管中国不怎么产棕梠油,但中国是世界棕梠油头号买家,理应参与定价),意味着“人民币自由浮动”“不一定”是中国开设石油期货交易产品的前提条件,意味着“让人民币自由浮动”“不一定”是中国参与世界能源商品定价的前提条件。也意味着“是否自由兑换问题”并不妨碍中国建设石油期货交易所、参与世界原油定价的进程。起码“大量购买、且同时大量生产并大量消费原油的中国”是这样认为的。●“对方之急所就是已之急所”,各方都知道这个理儿
喜欢下围棋的读者应该知道,现代围棋中有个术语、谓之为“急所”,意思是棋局中最为紧迫之处。显然,在既定中东战略全面被动,且引致其全球战略全面被动之际,对华盛顿决策者而言,其“急所”就是采用一切手段阻止“上述两个进程”。喜欢下围棋的读者还应该知道,在现代围棋的理论中,针对“急所”,赫然有着这么一说,谓之为“对方之急所就是已之急所”。从上面的情况来看,在伊核问题上、乃至在整个中东、中亚、甚至全世界博弈的各方,都知道这个理儿。
●美国急忙抛出这份较《达马托法案》“温柔了许多”的“美国新制裁方案”的重要意图。
显然,如果站在美国决策者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那些已经受益于“石油欧元”、“石油日元”进程,或者“将要”爱益于“石油卢布”、乃至“石油人民币”之进程的国家,就是“境内伊朗资产”已经很多、或者将要很多的国家,如何促使这些国家、特别是“境内伊朗资产”已经很多的欧洲国家接受“美国新的制裁方案”,才是美国在中东和会之前,急忙抛出这份较《达马托法案》“温柔了许多”的“美国新制裁方案”的重要意图。也正是如此,我们对下面这两则消息也就格外重视。
巴总理称将与美以共同重启“路线图”计划
【拉姆安拉消息】据报道,北京时间2日,巴勒斯坦过渡政府总理法耶兹向媒体证实,他将与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和美国中东安全协调员基思•代顿共同执行中东和平“路线图”的第一阶段计划。
法耶兹说,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美国三方尚未正式启动这项工作,但是执行“路线图”第一阶段计划是本月底召开的中东和平国际会议取得成功的关键。他说,如果大家希望中东和会成功,和平进程重回轨道,就必须执行“路线图”第一阶段计划。
以色列外长利夫尼当天否认以色列想拖延有关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的谈判。她说,以色列拒绝巴方要求的建国时间表是担心如果该时间表未能得到执行,将会导致新一轮的暴力冲突。
由中东问题有关四方(联合国、欧盟、俄罗斯和美国)磋商后制订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于2003年6月正式启动,其核心内容是通过三个阶段计划的逐步落实,最终实现建立一个与以色列和平共存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目标。
根据“路线图”第一阶段计划,巴以双方首先应实现停火,随后巴方应打击恐怖活动并实行全面政治改革;以方则应冻结犹太人定居点建设,拆除2001年3月以后在约旦河西岸地区建立的定居点,并采取拆除路障等措施改善巴勒斯坦人的生活。
然而,由于双方冲突持续不断,彼此间缺乏基本信任,巴以局势始终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在启动数月后便陷入难以推进的尴尬境地。
赖斯承诺帮助土耳其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武装
【综合消息】美国国务卿赖斯11月2日在土耳其访问时表示,在伊拉克北部活动的库尔德工人党武装是“共同威胁”,美国将帮助土耳其打击工人党武装。
据美国媒体报道,赖斯在与土耳其外长巴巴詹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认为库尔德工人党武装是对我们的共同威胁,受威胁的不仅仅是土耳其利益,还有美国利益。这将是一个需要下决心长期应对的棘手问题。”
巴巴詹则表示:“我们对美国期望很高。在目前这个阶段,说再多的话已无济于事,需要行动了。”赖斯说,美国将寻求加强与土耳其的情报和信息共享。她说,她已经开始与土耳其领导人讨论更多长远的解决方案。
此前,土耳其已经明确表示,如果美国不采取切实措施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武装,土耳其将发动越境打击行动。美国很担心土耳其的越境打击会破坏伊拉克北部相对平静的局势,同时为其他国家树立了不好的榜样。据了解,伊朗对库尔德工人党武装也恨之入骨。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法耶兹说,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美国三方尚未正式启动这项工作,但是执行“路线图”第一阶段计划是本月底召开的中东和平国际会议取得成功的关键。他说,如果大家希望中东和会成功,和平进程重回轨道,就必须执行“路线图”第一阶段计划。
●已经“出版”N年的“路线图”、何以“第一阶段计划”都无法落实?
众所周知,那份所谓的、由美国“主笔”、欧洲“签字”,联合国“参与”、阿盟“不反对”的“中东和平路线图”,已经“出版”N年了,可就是这么一份取得“广泛共识”的玩意儿,到现在为目止,却连“第一阶段计划”都无法落实,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个“主笔”、“签字”、“参与”、“不反对”之中、有太多是场面上的文章。显然,美国人打心眼里不愿意“非美大国”决策中东和平进程、从而逐渐失去对以色列的控制;而“中欧俄”却非常想决策整个进程,而阿拉伯联盟和以色列即要借助“非美大国”的参与以平衡“美国独大”,又要防止“大国”最后抛开阿盟、以色列,损害自己的利益,也就在这种“极端不信任”之中,“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在启动数月后便陷入难以推进的尴尬境地。
●“欧美”似乎做成了某项交易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说过,赖斯与保尔森之所以要“整出”一个“联袂演出”,“高调”地将一份“早已执行、却毫无助益”的“美国制裁方案”“拽进”电视屏幕,向“方方面面”进行“广播”,意在完成这么个“战术目的”,既:抢在即将召开的中东和会之前,将这份“美国版制裁方案”作为“谈判标的”,扔在极为关注“库尔德问题”的欧盟、阿盟、特别是土耳其人面前,与此同时,华盛顿的眼睛也死劲地“瞅着”必然会有所表示的北京与莫斯科。
然而,在“中俄”、特别是“非常在意”中东和平稳定的欧盟对“库尔德问题”始终保持一种沉默的过程中,华盛顿打击的那张“肢解伊拉克、空投‘库尔德国’、大乱中东”牌,最终是否起到了“威胁欧盟、阿盟”的作用,在土耳其决定“是否”大规模越境打击库尔德武装之前,仍有待观察!至于是否对伊朗起到了威胁作用,我们的观察结果是肯定的,即:毫无作用。
但是,土耳其政府突然弄出一招“制裁库尔德”、外加小规模越境打击,似有“自下台阶”之用,而赖斯承诺与土耳其共同打击库尔德武装,似乎表明“欧美”做成了某项交易。
●美国手上的牌,又换成了一张始终不甘心打出去的旧牌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赖斯今天在土耳其访问时最终给出“在伊拉克北部活动的库尔德工人党武装是‘共同威胁’”、及“美国将帮助土耳其打击工人党武装”的态度,事实上意味着美国手上的牌,又换成了一张旧牌,一张美国早就捏在手中,磨蹭了许久、却始终不甘心打出去的旧牌,即:用“中东和平进程”交换欧盟、阿盟的“伊拉克配合”、“伊核合作”。
显然,明眼人是一看就知:
第一,美国要求从欧盟、阿盟那拿到的所谓“伊核合作”,其“谈判标的”正是那份“美国新的制裁方案”;
第二,在华盛顿通过它的“两个中东代理人(以色列政府、阿巴斯政权)”放风重启中东和平路线图的背后,就是用“中东和平进程”交换欧盟、阿盟的“伊拉克配合”、“伊核合作”的第一步。
●在一一做完“上述两步”之后,华盛顿必然要逼“中俄”表态
针对这份“美国新的制裁方案”,东方评论员一再强调,如果在2005年之前,特别是在胡锦涛主席06年访问俄罗斯、中俄签定旨在“构建国际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的“联合公报”,上合成功举行旨在“完善上合组织政治、军事、特别是经济功能”的06年首脑峰会之前,能否争取到欧盟的全面支持,的确是华盛顿能否实现将伊朗彻底排斥在国际金融体系之外,继而将伊朗排斥在世界经济循环之外的“决定性核心要素”。
然而,时至今日,由于中俄综合实力的极大提高,世界力量对比已经有了重大变化(详细分析参见《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07年10月26日星期五中东部分),一个公认的事实就是:美国人为了达成上述制裁伊朗的“战略目的”,尽管获取欧盟的全面支持仍然是核心因素,但已经不是“决定性”的了。
因此,在目睹美国人一一做完“上述两步”之后,任何人都能看出,眼睛死劲地“瞅着”北京与莫斯科的华盛顿,必然要逼“中俄”在“伊核配合”的问题上也表明态度。
●就如何“逼”的策略而言,华盛顿的手法还是非常老到的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明确指出,就如何“逼”的策略而言,华盛顿的手法还是非常老到的。在我们看来,让约旦国王怀揣着“巴以愿意重启中东和平路线图”的消息“高调访华”正是美国人的策略之一。
●布什请那位国王“公开捎来的”条件
显然,在约旦国王访华、并赞扬“中国的声音在这里(中东)备受尊重”的背后,是华盛顿对北京开出、并请那位国王“公开捎来的”条件,大意应该是:如果北京也接受那份“谈判标的”,那么,美国打算立马为北京订购一张“北京期待已久的”“中东和平会谈”的办公桌。●华盛顿请那位国王将“条件”给北京“公开捎来”的用意是阴险的
不难看出,华盛顿请那位国王将“条件”给北京“公开捎来”的用意是阴险的,是想将北京“晾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对中东和平极为上心的”阿盟、欧盟面前,甚至是“晾在”对自己的国家被肢解极为担心的伊拉克面前,从而“彰显”中国对“中东和平”的真实态度。
●尽管美国人附带的“条件”“有点儿意思”,但“中俄”绝不会“照单全收”
然而,前面也已经说了,由于伊朗身上担负着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所有大国”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层面的核心利益,是中东所有核心问题中的“核心”,美国制裁伊朗的“战略目的”更是“昭昭于世”,而美国能否达成制裁伊朗的“战略目的”,“决定性因素”又在于“中俄”是否同意、并参与制裁。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不论是北京、还是莫斯科,对于那份“实质性伤害伊朗经济稳定、社会稳定、为进一步颠覆伊朗政权打下坚实基础”的“制裁方案”,尽管美国人附带的“条件”“有点儿意思”,但也绝不会“照单全收”。
●美国人还在台海这块“边角余料”里施展这种下三滥的手段,还有意思吗?
至于“马英九阵营”先是删去那个早被掏空的“九二共识”、后又以“幕撩私自处理”为由,“放风”将恢复“九二共识”,当然也是华盛顿“请北京同意制裁伊朗”的“一点儿意思”。
不过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伊核问题”、“朝核问题”已经玩到了今天这副模样之后,在“中美”为了“中东大局(伊核问题)”,在朝核问题都可以“各有所图、有所合作”的情况下,美国人还在台海这块“边角余料”里施展这种下三滥的手段,还有意思吗?
●在美国对“制裁方案”做出“实质性修改”之前,“那点儿条件”还是“哪儿来的回哪去”!
不难想像,尽管约旦国王在访华期间赞扬“中国的声音在这里(中东)备受尊重”、为北京“将更深层次地”介入中东和平进程提供了“无限遐想”,但是,我们认为,在美国对那份“新的大规模制裁方案”做出“实质性修改”之前,约旦国王的捎带来的“那点儿条件”,暂时还是麻烦捎带回去,哪儿来的回哪去!
至于北京“何时”、以“何种身份”参与中东和平进程的问题,只要伊核问题在那儿杵着,阿富汗问题在那儿“趴着”,北京也不急!(温家宝总理不是今天不是出访四国吗?谈的除了军事合作之外,全部是经济合作),因而即不可能对“新的大规模制裁方案”“背书”,更犯不着指望在那张出版了N年的“中东和平路线图”“扒拉点儿”什么出来。
●巴基斯坦方向将会风云激荡
因此,如果“欧美”在“库尔德问题”上,因“中东大乱”对“欧美”是个两败俱伤而均有所顾忌、从而做了交易的话,那也好,那就请欧盟,包括阿盟,特别是所有“真正关心”中东和平的人们稍安勿燥,不妨先看看“中东和平路线图”能否重新启动?再看看“启动之后,又能走多远”?毕竟阿巴斯不代表整个巴勒斯坦!“中东路线图”更不能体现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利益。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华盛顿对欧盟做出让步,欧美在库尔德人问题上做了交易,换得欧盟在制裁伊朗问题上的某种承诺,却又因无法得到“中俄”的让步、从而华盛顿的“制裁方案”仍然无法达成“上述战略目的”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为了逼迫北京做出明确的选择,对中国的中东战略、伊核政策、以至全球战略至关重要的巴基斯坦方向,将会风云激荡。
●至于中国如何应招?我们的感觉是:那就要看穆沙拉夫的胆量了!
有消息说,巴基斯坦最高法院决定推迟决议“穆沙拉夫就任总统资格”,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华盛顿的招术已经使出来了,至于中国如何应招?我们的感觉是:那就要看穆沙拉夫的胆量了!更要看“中俄”的决心了!什么决心?就是我们强调了多次的观点:中俄有必要“放风”“快速将巴基斯坦纳入上合组织”的可能性!
●欧盟在耍滑头,逼迫美国“实质性修改”的工作“扔给”北京与莫斯科
至于欧盟,与美国做这种交易明显是在耍滑头,一方面,“中东和平进程的决策权”当然要,因为,仍然不敢“立刻肢解”伊拉克、仍然不敢“立刻空投”“库尔德国”的美国人,在进行战争准备期间,必须得到欧盟、阿盟的支持,以最大限度地阻止“伊朗核计划”“极可能的飞速发展”。
另一方面,“新的大规模制裁方案”也必须逼迫华盛顿做出“实质性修改”,因为这种制裁欧盟一旦参与,必然严重损害欧盟的政治、经济利益,并将战略价值无可替代的伊朗更进一步推到“中俄”一边,直至欧盟彻底失去“中东协调人”的基础,重新沦为美国的小跟班。显然,这个逼迫美国“实质性修改”的工作就“扔给”将在巴基斯坦、阿富汗、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与美国直接过招的北京与莫斯科了。欧盟将视情况进一步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