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100万种昆虫,蟋蟀只有25种。但它名气很大,史不绝书,历来是帝王将相和平民百姓的赏玩物。
蟋蟀所建立的是“大男子国家”。雌性善良、多情,也鸣叫,除繁殖后代外,其它无所作为。雄性能鸣善斗,历史上有关蟋蟀的一幕幕活剧都是由雄性扮演的。蟋蟀家族里的油葫芦、灶马、金钟儿等是著名 “男高音歌唱家”,它们靠几丁质硬翅闭合来发声,每秒闭合10次至150次,速度越快声音越高。蟋蟀的鸣声是多变的,每一种变化都表达着它们的心境和情绪。“……”,声音平缓、悠长、安泰,这是雄蟋蟀在唱情歌,表达着求偶的愿望。雌虫循声爬到雄虫洞里,雄虫用头上那细长的触段亲吻雌虫,接着改变曲调:“口瞿口瞿——口瞿,口瞿口瞿——口瞿”,这表达着一种温情。雌雄虫碰在一起,雄虫再次改变曲调:“的铃的铃的铃”,这是雄虫表达着对婚姻的喜悦。在交尾时,雄蟋蟀的鸣声变成“铃铃铃铃”了,这是一种兴奋的鸣叫。蟋蟀的叫声还是一种斗争手段,发情期的两只雄蟋蟀在野外相遇时,双方都会高声鸣叫,高腔恶调,越叫越响,一副“盛气凌虫”的派头,好像谁叫得响谁本领高大似的,这是“战争”前的舆论威胁战,一直到最后开展肉搏战。
雄蟋蟀勇猛善斗,一旦拼捕撕咬交上手,双方都显得杀气腾腾,绝不像毒蛇蜈蚣咬上一口就悄悄溜走的阴气和小家小气,而是拼尽全力要把对方打败。为了取胜,它们在互斗中有人类打擂台一般的套路和策略,表演出陀螺滚翻、斤斗跌扑、龙虎虬跤、进退腾挪等拳击手的武打姿式。蟋蟀打斗在秋天的野外始终进行着,当人类把它们捉来并组织它们像古罗马决斗士一样表演时,那种斗嘴功、斗退劲、斗韧性的力的角逐,能激发观者竞技的勇气。古代文士为蟋蟀总结出“五德”:“鸣不失时,信也;遇敌即斗,勇也;重伤不降,忠也;败则哀鸣,知耻也;寒则进屋,识时务也。”虽很牵强,但比起毛毛虫来,它不失为一种可爱的性灵之虫。
白露开头,蟋蟀完成最后一次蜕壳,民间谓之“白露三朝出将军”,就是说蟋蟀开始进入它一生的黄金时代。到了寒露,蟋蟀长得钳老腿粗,威武雄壮,鸣声激越,弹跳有力,极爱打斗。但是白露以后的蟋蟀并不都是强虫,蟋蟀的品位决定于它的生存环境、种性、虫体质量。凡瓜棚、豆架下生存的蟋蟀,显得肥硕健美,但那是虫国的“纨绔子弟”,虚有其表,被比它小得多的强虫一攻,即折翅掉老腿。至于庭院、草丝、砖缝中幸存的蟋蟀,一般也是平庸之辈,只能在它们的同伙里咬咬斗斗,上不得大台面。而荒野石坑、古庙瓦砾、人迹罕至之处生存的蟋蟀,它们经受风霜雨露,秉承日月精光,吐纳自然之气,则能产生体性刚烈的强虫。如果在捕捉它时发现这与蜈蚣、毒蛇住在同一地域,则谓之“蜈蚣蟋蟀”、“蛟龙蟋蟀”,是虫中极品。它们一般中等个儿,头如黑珠,银丝贯顶,黑脸银牙,银脚金翅,钳白如霜,一蹦两米,撞物有声,最是骁勇剽悍,此类蟋蟀方可获得将军虫衔级。
蟋蟀玩家们都希望得到一只大王蟋蟀,其标准是身挺、背宽、形长、头大、腿粗、尾全,出战时有套游戏规则,“用兵”时有一套韬略,总原则是长不斗宽,黑不斗黄,薄不斗厚,嫩不斗老,病不斗常。蟋蟀是咬食植物根茎的害虫,但是它的鸣声给金秋夜籁带来撩人幽思的情致,古诗谓之:“蛩鸣古砌金风紧,蝉噪空庭玉露生,莫谓微虫天意识,秋来总作不平声”。蛩和微虫就是指蟋蟀,而且它具备精妙绝化的相扑技巧,人类也就原谅了蟋蟀在谋生上危害植物的一些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