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郎顾之争”引发的讨论进入第三个年头,但攻守双方的地位却在调转。一年多以前,作为新兴反对派的还是郎咸平,他是现行制度的挑战者,是弱者利益的代言人;但就在去年,随着顾雏军一案的尘埃落定,郎咸平在大众心目中的经济学家地位日渐巩固,现在敢向他提出意见的倒成了反方。
■学术批判郎咸平的声音渐密
一个月内,互联网上对郎咸平的评论不再是一边倒的赞誉。
第一个表示“不服气”的是长虹电器的老总赵勇,去年12月底,他在成都跟郎咸平狠狠舌战了一场,事后,两个人提供了不同版本的论战实录。综合双方的说法,郎咸平没有为他曾经对赵勇的指责给出证据,但赵勇也被郎咸平凌厉的辩论技巧堵住了口。
随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刘吉又撰文探讨经济学家的公信力,谈及郎咸平时表示其并没有对中国国有企业认真系统调查研究过,“又能对中国国有企业及其改革谈出什么准确而中肯的学术见解?”这样的说法马上招致互联网上连篇累牍的反对。于是,观察家盛大林站出来支持刘吉,指出郎咸平没有提出任何建设性的意见,而是简单地把国资流失的原因归咎为国企改革本身。
在学术界,对郎咸平的新一轮反对才刚刚开了个头,1月9日,学者李开发对郎咸平的批评已经回归实际,他重新提起国企MBO是否可行的问题,并认为郎咸平“国进民退”的建议不是合适的解决方法。
这下已经历时一年半的“郎顾之争”又回到理论上仍没有定论的起点。
■谁反对郎咸平谁就是人民公敌?
不过目前的情况是,要想在互联网上理性地争辩郎咸平的功过得失已经不太可能,以至于这位博客作者要十分委屈地问一句,难道反对郎咸平的人就一无是处?这位作者还想坚持理性地分析,不过,他得到的回应多数都是对郎咸平的道德支持。
热情高涨的支持者自有其说法。他们的观点大致可以包括:首先,反驳郎咸平的人并不能证明自己就了解中国改革的实际;其次,不管郎咸平是否只有道德号召力,只要他站出来为受害者说话就值得提倡。
昨天,在互联网上一片争吵声中,郎咸平在清华大学的演讲稿继续被热评,从2004年质疑顾雏军非法获取国有资产的“七板斧”开始,郎咸平凌厉的词锋逐渐从国企改革扩展到医疗、教育领域,每一次选择的话题都说到老百姓最关心的点上。
不过从今年开始,针对郎咸平的争论已经发生了变化,反对者们要求从道德层面回到国企改革如何操作的原点上来。确实,争论问题如何解决,总比争论持不同观点的经济学家哪一个是“好人”要实际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