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7.90目录:图书,国学,经部,易类,
品牌:邓球柏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7543812975
·条码:9787543812970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帛书《周易》古本去探索其“原来义蕴”,兼及古代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本书直以帛书经文为主,反通行本和后世传注只放在参考地位。本书释文包括校勘、注释、试译三部分。
《帛书周易校释》这本书,正是要通过帛书这个《周易》古本去探索其“原来义蕴”,兼及古代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作者工作的特点是,直以帛书经文为主,把通行本和后世传注只放在参考的地位。这样,他对《周易》的解释自然与前人迥然不同。当然,帛书与通行本比较,不一定帛书总是更好,而且异文大多数是文字的通假,但这究竟是前所未见的古本,对研究《周易》有重大启发。这一点,凡读过邓球柏同志这本书的都会感受到。
书中的前言也值得推荐。这篇前言长达76页,实际是一篇涉及多方面的学术论文。邓球柏同志对学术界的一些见解,提出了新颖的意见,是关心《周易》研究的学者都应一读的。比如他“认为不能因为《帛书系辞》没有出现‘大衍之数’章就以西周尚未形成大衍成卦法”(8页),主张“帛书卦体表明了六画卦是由三画卦组成的”(24页)等等,都同目前逐渐展开的讨论有关。听说台湾将出版黄沛荣《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研究》一书,黄氏论帛书的文章我读过一些,如《周易“重卦说”证辨》,以“习坎”卦名等论证重卦,和球柏同志之说有相近处。看来这方面的学术讨论是会越来越热烈的。
媒体推荐
序言
李学勤
湘潭大学邓球柏同志的《帛书周易校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版),是对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系统探讨的第一部专著。由于这十几年来一直在参加帛书的整理工作,《校释》的问世自然引起我浓厚的兴趣。幸承作者惠赠一册,披读既竟,于获益之余还产生了不少感想。
《周易》的研究热,现在表露得越来越清楚了。看看近日的新书目,和《周易》有关系的书真是不胜枚举。这么多书,想读也读不过来。《周易》本来是儒经之首,历代注释论述极多,据有的经学论著目录统计,竟有2500余种。去年12月,台湾研究《周易》的学者黄沛荣先生发表了一篇《近十年来海峡两岸易学研究的比较》(《汉学研究》七卷二期),所列近十一、二年间出版的《周易》方面专著,大陆、台湾都约30种,论文当然还多得多。关于《周易》的书,不仅数量多,而且流行广,甚至街头巷尾的书摊上都俯拾即是。
这样多《周易》的书,流派纷繁,但就其研究的方法路数而言,主要是两大派,一是义理,二是数术。《周易》本来是筮书,属于数术的范围,以数术讲《周易》可以说是本色,起源古远。《左传》、《国语所载关于《周易》的议论,虽有涉及义理的,为数不多。真正由义理角度研究《周易》,恐怕还是始于孔子。在马王堆帛书《易传》的《要》篇中,载有孔子与子贡的回答,就明白表示了他不相信卜筮,与史巫之流“同途殊归”的态度。《易传》即所谓“十翼”,是这一趋向的代表作。
此处说的数术,是用《汉书·艺文志》的名词。后来的古书或称“术数”,意思是一样的。《艺文志》说:“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其蓍龟家有《周易》三十八卷,这不是《易经》,而是专门的筮书。数术中的天文、历谱、五行等家,以及杂占的一部分,是蕴含有科学思想的成分的,而蓍龟家则纯乎是“决疑”的占卜术,属于古人的习俗信仰。
要说明的是,《易》学的象数和数术并不是同一个范畴。象数是用符号来表现和解释事物及其道理,与数术的行为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易》学史上,汉儒多主象数,王弼则扫象言理;宋儒虽所论不离象数,实际也是侧重义理的。明代的来知德、黄道周、方孔炤诸家,清代的焦循等等,尽管谈了好多象数,主旨还是讲义理。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讲理论、讲哲学。义理、数术两派,看似相关,其实是两条不同途径,如泾渭的分流。
奇怪的是,清儒崇尚考据的学风,披靡一时,对《周易》研究的影响却很有限。从胡渭开始,一些学者考订《易》图渊源,进而企图复兴流《易》,做出不小成绩,可是清人最擅长的小学训诂的方法,在《周易》方面的发挥并不很多。有清一代的《易》这作品,仍以义理、数术两派为主,没有拓开新的局面。象孙诒让《周礼正义》那样博赡的考据著作,是找不到的。考据应该可以成为《周易》研究的另一派,然而在清代未能成立。直到王国维研究《周易》经文里的古史故事,才出现别开生面的契机。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文献,很多地方凭借着清代学者奠下的基础,而于《周易》一书,这方面就显得薄弱。
从文献学角度考察《周易》的著作都出于近人,例如李镜池《周易校释》、《周易探源》,于省吾《双剑侈易经新证》,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等等。高氏《古经今注》旧序说:“应该考释经文,参阅旧说,探索它的原来义蕴”,代表了这条研究途径所采取的基本态度。问题是《周易》经文异本繁多,旧说更极其纷纭,要想折衷其间,探寻本义,是非常困难的。
帛书《周易》的发现,打开了《周易》研究的一个新境界。帛、书的抄写约在汉文帝初,而本子的形成还要更早,这是我们迄今能够直接看到的最古的《周易》本子。帛书有经有传,与通行本有很大差异,对于研究《周易》一书的渊源传统有极重要的意义。同时,如邓球柏同志在《帛书周易校释》,中所说:“卦名、卦辞、爻名、爻辞中与通行本不同的字是研究古文字、音韵、训诂以及研究春秋、战国、秦汉社会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极宝贵的材料。”
……
目录
序言
凡例
前言
第一宫
键 (键宫第一卦)
妇 (键宫第二卦)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这一章从残存的文字看是告诫人们通过阅读“履霜坚冰至”以后,看到天时变化的规律,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要求人们达到与天道合一的境界,顺从五行的变化,给子孙后代留下馀庆福泽。这与《文言》的解释有类似之处。《文言传》说:“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虞翻说:“谓初。《乾》为积善,以《坤》牝。阳灭出《复·震》,为馀庆,谓‘东北丧朋’,乃终有庆也。《坤》积不善,以臣弑君,以《乾》通《坤》,极《媚》生《巽》,为馀殃也。”李鼎祚说:“圣人设教,理贵随宜,故夫子先论人事,则不语怪力乱神,绝四毋必。今于易象,阐扬天道,故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者,以明阳生阴杀,天道必然。理国修身,积善为本。故于坤爻初六,阴始生时,著此微言,永为深诫。欲使防萌杜渐,灾害不生,开国承家,君臣同德者也。故《系辞》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是其义也。”朱熹说:“古字‘顺’‘慎’通用。案,此当作‘慎’,言当辩之于微也。”张振渊说:“天道有阳必有阴,原相为用。然阴之为道,利于从阳,而不利于抗阳。坤道可谓至顺矣:而顺之变反为逆,故圣人深著其顺之利,明臣子之大分,究极其逆之祸,立君父之大防也。”吕祖谦说:“‘盖言顺也’,此一句尤可警。非心邪念,不可顺养将去。若顺将去,何所不至。惩治遏绝,正要人著力。”《文言》要求人们抓住一个“顺”字,与《二三子》要求人们“理顺五行”意义相近。干宝则不这样,他说:“重阴,故称六。刚柔相推,故生变。占变,故有爻。《系》曰:‘爻者,言乎变者也。’故《易》、《系辞》皆称九、六也。阳数奇,阴数偶,是以乾用一也,坤用二也。阴气在初,五月之时,自媚来也。阴气始动乎三泉之下,言阴气之动矣。则必至于履霜,履霜则必至于坚冰,言有渐也。藏器于身,贵其俟时,故阳在潜龙,戒以‘勿用’。防祸之原,欲其先几,故阴在三泉,而显以履霜也。”《象传》解释也不相同。《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九家易》曰:“霜者,乾之命也。坚冰者,阴功成也。谓坤初六之乾四,履乾命令而成‘坚冰’也。此卦本乾,阴始消,阳起于此爻,故‘履霜’也。驯,犹顺也,言阳顺阴之性,成坚冰矣。初六始垢,媚为五月。盛夏而言坚冰,五月阴气始生地中,言始于微霜,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