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9.20目录:图书,国学,经部,总类,
品牌:吕不韦
基本信息
·出版社:巴蜀书社
·ISBN:7806595910
·条码:97878065959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吕氏春秋》是先秦思相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的主编是秦国著名政治家吕不韦。
《吕氏春秋》旨在总结诸子百家之学,为未来的统一国家设计一套完备的治国方略,所以该书在编排结构上也显现出系统性和完整性。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类,第类之下又各统子目,形式上整齐划一,且各有其中心思想,大抵博而不杂,有条不紊。全书从论人到论天,到治国,到做人,到养生;由哲学而政治,而社会,颇具深意。这些都体现出吕不韦的宏识卓见。
本书以直译为主,个别地方如直译晦涩难通,则斟情采用意译。
作者简介
廖名春,男,1956年生,湖南武冈人,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媒体推荐
前言
《吕氏春秋》是先秦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的主编是秦国著名政治家吕不韦。
吕不韦(前2847—前235),《战国策·秦策五》说他是“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史记》本传说他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公元前259年以前,他“贾于邯郸”,发现了在赵国做人质的秦昭王之孙异人。吕不韦认为“奇货可居”,就与异人达成协议,他出资策划让异人成为秦国的王位继承人,而异人如立为君,就得分国与他共治。于是吕不韦以重金西游于秦,说服安国君及华阳夫人,使异人被立为嫡嗣。“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史记·吕不韦传》)。十四年后秦昭王死,安国君即位,是为孝文王,立异人为太子。第二年孝文王卒,异人即位,是为庄襄王。秦庄襄王一即位,就以吕不韦为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兑现了当初的诺言。三年后,秦庄襄王逝世,才十三岁的太子嬴政登上了王位。“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同上)。九年后,赢政才亲自执政。从庄襄王即位到赢政亲政的这一十二年里,吕不韦一直执掌着秦国的国政,是秦国权力最大的几个统治者之一。随着赢政的一天天长大,吕不韦的焦虑与日俱增。赢政独断专行的作风、刻戾凶残的性格和偏好法家的治国方略都与吕不韦格格不入。因此,吕不韦召集门客,编写《吕氏春秋》一书。书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土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同上)。其目的是想通过此举来宣扬自己的治国纲领,依靠舆论来确立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和权威性,以迫使即将亲政的赢政按他的治国主张和施政原则办事,从而维持秦国的长治久安,维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势。但秦王赢政亲政之后,并没有接受吕不韦的设想。他先借缪毒之事“欲诛相国”,因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才“不忍致法”(同上)。第二年(前237)十月,免除了吕不韦的相国职务,并把他赶出朝廷,逼他“就国河南”。而吕不韦在京城盘桓了一年多,“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同上)。在这种情况下,“秦王恐其为变”,就赐书于吕不韦,不但矢口否认吕不韦的功绩,而且要把吕不韦全家流放到蜀地。吕不韦担心被诛,只好饮鸩自杀。
《吕氏春秋》的成书年代,《序意》篇提供了线索:“维秦八年,岁在淆滩,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据清人孙星衍考证,“秦八年”是指秦国八年,即秦庄襄王灭东周后的第八年,亦即秦王赢政即位的第六年(前241)。这一年吕不韦的门客接受了编纂该书的任务,向吕不韦请教,吕不韦于是阐述了编纂《吕氏春秋》的宗旨和意图。由此看, 《吕氏春秋》当是公元前241年开始编纂的,大约编了两年。编成后就赶在秦王嬴政亲政(前238年)之前公之于众山。
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一书的宗旨和意图决定了《吕氏春秋》是一部讲治国之道的理论著作。它的自然哲学、历史观、科技思想等等,都是为阐发其治国之道服务的。因此,谈《吕氏春秋》,必须以它的政治思想为重心。
《吕氏春秋》虽然系吕不韦的门客“人人著所闻,集论”而成,但它的思想,特别是政治思想,却是吕不韦思想的代表。因此,它并非杂乱无章,彼此矛盾,而是有一定的系统、明确的中心。
……
目录
凡 例
总 序
前 言
《吕氏春秋》今译
孟春纪第一
仲春纪第二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天地生人而使他们贪恋多欲。欲望产生感情,感情需要节制。圣人修养身心、节适性情,以限制欲望,因而不会放纵自己的感情。耳朵想听各种声音,眼睛想看各种色彩,嘴巴想尝各种滋味,这是与生俱来的欲望。这三种情况,无论贵贱、智愚,贤不肖,人的欲望都是一样的,即使是神农、黄帝,在这方面也与桀纣相同。圣人之所以区别于普遍人,在于他们节适情欲;出于珍爱生命而行事,就会使情欲适宜;不是出于珍爱生命而随意行事,就会使情欲失当。这两种情况,是关系死生存亡的根本。
世俗的君主不能节制其情欲,因而动辄败亡。他们耳嗜乐音而不知止,目嗜美色而不知节,口嗜甘味而不知足,因而至于浑身浮肿,筋骨积结不通,血脉阻塞,九窍空虚,周身的器官都丧失了正常机能。到了这种程度,即使有精通养生之道的彭祖在,也无能为力。俗主对于外物,贪恋不可得到的,贪求不可满足的,极大地丧失了保全生命的根本。人们指责怨愤,自树仇敌;轻率任性而情志不专;他们炫耀权势,玩弄计谋,胸怀欺诈;他们轻视道德正义,注重追逐曲邪私利。等到身陷困境穷途的时候,尽管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亲近巧言令色的人,疏远正直忠诚的人,使国家处于危难,这时即便后悔以前的过失,也不能挽回局势。听到自己将要灭亡的消息这才惊惶,却不知造成这一后果的缘由。各种疾病猛然发作,变乱、危难不时发生。像这样治理国家,必然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祸患。那时,耳听乐音而不觉其乐,眼观彩色而不觉其美,口食甘味而不觉其香甜,与死有什么不同?
古代的得道者,生命能够长寿,乐音、彩色、甘味能长久享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心中早就确立了贵生的信念。贵生的信念早树立,就知道早珍惜生命,知道早珍惜生命,就不会精力衰竭。秋天寒冷来得早,冬天就一定暖和,春天多雨水,夏天就一定干旱。天地尚且不能两全,又何况人呢?人与天地是同样的。万物的形态各异,但它们的本性是一样的。举樽酌酒的人多,酒便渴完得快。万物耗费天子生命的很多,因而天子的生命便很快耗尽。不仅万物消耗它,天子也自损生命以操劳天下,却始终不觉察。虽然功成名就,自己的生命却也已耗损,以至耳不能听,目不能视,口不能食,忧思忡忡,神智恍惚而口说胡话,临终前神经错乱、极度惊惶。消耗心力到了这种地步,难道不可悲吗?
世上作臣子的人,都认为母叔敖得遇楚庄王是幸运的,在有道者看来并不如此,认为这只是楚国的幸运。楚庄王喜爱游玩狩猎,骑马射箭,纵情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