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8.30目录:图书,中国语言文字学,语言学,理论与方法论,
品牌:黄耀堃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页码:339 页码
·出版日:2004年
·ISBN:7806432388
·条码:9787806432389
·版次: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32/0开 0开
·中文:中文
内容简介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是军事界的熟语。我愿模仿说:“没有追求的学者称不上学者,至少不是个好学者。”追求,古语就是“取法”;“取法乎上”,就是追求的目标高。作为一个学人,追求的结果是其论着有特点;“取法乎上”,其论着则必具特色,甚或显着特色、重要特色,这该是通理。
黄耀堃先生的这本论文集,字敷不算多,却具有鲜明特色、重要特色。
何等特色?几许特色?
首先是“实”,“实实在在”的“寅”。黄耀堃先生集子里的每篇论文从正文到注脚都是实实在在的。此话怎讲?我的意思是,他的文章中无虚妄之言,无浮蔓之辞。无虚妄之言就是句句均有来历,皆有根据,没有夸诞不经的臆想或者捕风捉影的指摘,有的是脚踏实地的论述和谨慎严密的推理。无浮蔓之辞,就是大陆学术界常说的“没有水分”。
请看他论神珙《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圈》的“五音”,不是指声调,也不是指声纽,而是“五种韵类的分析方法”,逐一缕述,有如剥笱,从而导出结论,又如论“五音之家”、论“纳音(纳甲)”,取资证据极为丰富,上自传世经史子集,下至出土秦简漠简,其中若干书文,闻所未闻,不由击节叹赏。我学习音韵学也有一些年头了,但是不知有“纳音”和“纳甲”,及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京都大学《均社论丛》上读到黄先生的大论,方晓此二词,到九十年代初,我为研究《卢宗迈切韵法》,翻阅了大量宋人文集,发现宋代文士讨论“纳音”的文章颇多,可见“五音之居”、“五音之家”、“纳音”、“纳甲”等在古代是个很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遗憾的是,如今懂这些的犹如凤毛麟角。英藏敦煌文献《归三十字母例》是汉语古典语音学即切韵学的重要典籍,黄先生历叙诸家研究之得失,然后根据先唐韵书目次等资料断以己见,重新推定其次第。又例如发表在新《燕京学报》上的《宋奉的检例与比较研究》是一篇很长的论文,黄先生反复比勘,指出这两本宋代切韵图前的检例与图本非一体,宋本《切韵指掌图》的检例不可能抄袭白或改编自今天所见的《四声等于》,论据确凿,难以颠覆。总之,此书诸文篇篇实实在在,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中国话里,“实”经常和“平”连在一起,这就是“平实”一词,可见“实”本来是平常的、当然的、应该的,然而在当今的学术界,“实”却是不平常的、应表扬的、需提倡的。试看在当今的报刊上、在网上,多少文章在抨击、声讨那些不正的学风甚至腐败的学界!遗憾的是收效不彰。这就越发显得,本应是平常的“实”,却成了不平常的事。当今之际,“实实在在”如此难能可贵,所以我每读到黄耀堃先生的文章的时候就感到亢奋,油然而生敬佩之心:“天地间还有如许实在的文字!”使人不能不联想起《世说新语·文学》中孙兴公的话:“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我作如下诠释:实实在在方能掷地作金石声。饱含水分焉能如是?
作者简介
黄耀堃,1953年生于澳门。大学华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并在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取得文学硕士及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并为《汉学研究集刋》、《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学刋》、《台湾文学与文化研究学刋》及《方法论与中国文化研究刋》等学术刋物编辑委员。着有《音韵学引论》、《论说变中的香港语文》等论著。
媒体推荐
序
魯國堯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是軍事界的熟語。我願模仿說:“沒有追求的學者稱不上學者,至少不是個好學者。”追求,古語就是“取法”;“取法乎上”,就是追求的目標高。作為一個學人,追求的結果是其論著有特點;“取法乎上”,其論著則必具特色,甚或顯著特色、重要特色,這該是通理。
黄耀堃先生的這本論文集,字敷不算多,卻具有鮮明特色、重要特色。
何等特色?幾許特色?
首先是“實”,“實實在在”的“寅”。黃耀堃先生集子裡的每篇論文從正文到注腳都是實實在在的。此話怎講?我的意思是,他的文章中無虚妄之言,無浮蔓之辭。無虛妄之言就是句句均有來歷,皆有根據,沒有誇誕不經的臆想或者捕風捉影的指摘,有的是腳踏實地的論述和謹慎嚴密的推理。無浮蔓之辭,就是大陸學術界常說的“沒有水分”。
請看他論神珙《四聲五音九弄反紐圈》的“五音”,不是指聲調,也不是指聲紐,而是“五種韻類的分析方法”,逐一縷述,有如剝笱,從而導出結論,又如論“五音之家”、論“纳音(纳甲)”,取资證據極為豐富,上自傳世經史子集,下至出土秦簡漠簡,其中若干書文,聞所未聞,不由擊節歎賞。我學習音韻學也有一些年頭了,但是不知有“纳音”和“納甲”,及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從京都大學《均社論叢》上讀到黃先生的大論,方曉此二詞,到九十年代初,我為研究《盧宗邁切韻法》,翻閱了大量宋人文集,發現宋代文士討論“納音”的文章頗多,可見“五音之居”、“五音之家”、“納音”、“纳甲”等在古代是個很普遍的社會文化現象,遺憾的是,如今懂這些的猶如鳳毛麟角。英藏敦煌文獻《歸三十字母例》是漢語古典語音學即切韻學的重要典籍,黃先生歷敘諸家研究之得失,然後根據先唐韻書目次等資料斷以己見,重新推定其次第。又例如發表在新《燕京學報》上的《宋奉的檢例與比較研究》是一篇很長的論文,黃先生反覆比勘,指出這兩本宋代切韻圖前的檢例與圖本非一體,宋本《切韻指掌圖》的檢例不可能抄襲白或改编自今天所見的《四聲等于》,論據確
鑿,難以顛覆。總之,此書諸文篇篇實實在在,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中國話裡,“實”經常和“平”連在一起,這就是“平實”一詞,可見“實”本來是平常的、當然的、應該的,然而在當今的學術界,“實”卻是不平常的、應表揚的、需提倡的。試看在當今的報刊上、在網上,多少文章在抨擊、聲討那些不正的學風甚至腐败的學界!遺憾的是收效不彰。這就越發顯得,本應是平常的“實”,卻成了不平常的事。當今之際,“實實在在”如此難能可貴,所以我每讀到黄耀堃先生的文章的時候就感到亢奮,油然而生敬佩之心:“天地間還有如許實在的文字!”使人不能不聯想起《世說新語·文學》中孫興公的話:“卿試掷地,要作金石聲!”我作如下詮釋:實實在在方能擲地作金石聲。飽含水分焉能如是?
……
目录
試釋神珙《九弄圖》的“五音”
——兼略論“五音之家”
試論《歸三十字母例》在韻學史的地位
《切韻》韻目取字問題研究
口調五音與納音
一 並試論“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魏1958”的第一组是“東董送屋”四韻,聲紐分别為“端端心影”,如果全部改調為與“東董”相同的舌頭音的話,則變成為“東董凍穀”,魏建功認為這一組的去聲、人聲和平聲、上聲不一貫的原因,是“凍轂”二字有又音或者是連綿字,因而《切韻》的编者不取“凍穀”二字作韻目,於是他提出這樣一個說法:
……這可以增長我們封韻富體制的了解:《切韻》韻目
用字都是獨立早音的。又可以導引我們注意:韻書中間速
綿字應該注意分别處理。(41)但是綜觀全本《切韻》,就發覺上面的一段話是缺乏證據的。首先研究一下是否全部韻目都是所謂“獨立單音”的。只要粗檢一下韻書,立即發現不少反證,如“王三”就有好幾個韻目注有又切:
先 蘇前反又蘇見反
巧 苦絞反……又苦教反
合 胡閤反又古沓反
葉 與涉反又式涉反(42)
其他早期《切韻》系韻書,也往往在韻目下注有又切,如敦煌抄本S6156:
覺 古岳反又古孝反(43)
因此“《切韻》韻目都是獨立單音的”的說法,恐怕並非陸法言(陸詞,約559—?)的原意。至於所謂把“連綿字”“分别處理”也非《切韻》的實際。“分別處理”一語比較含糊,甚麼叫“分別處理”呢?不用這個字來作韻目,就是“分別處理”的嗎?“魏1958”沒有詳细說明,魏建功在文中又用“避免”二字,(44)但《切韻》似乎也沒有注意到要“避免”連綿字,粗檢“王三”,就有下列各條:
吻 口吻
恨 恨戾
銑 金、、
梗 桔、、
號 、、令
勁 、、健
幼 小、、
陷 沒、、
梵 讚、、
屋 、、舍
覺 警、、(45)
上列各韻目注釋都用了雙音節的連語,而且其中部份是連綿字(“、、”即韻目之字),雖然龍宇純指出其中有若干筆誤,(46)但大多是確實無訛。至於其中“桔梗、勁健、警覺”都是雙聲連語。因此“魏1958”對送韻和屋韻的解釋及其推論皆不能成立。
再看看“魏1958”對第二組“冬宋沃”的解釋。魏建功認為:
韻書音類相同的各韻,原則上韻目要取同纽的,……”
因此“一‘送’既用了心母,所以二‘宋’就相連地也用心母”’於是“魏1958”得出下列看法: 我們由此了解:橫排有“音類相從”中間的三十字母次 序,同時縱列互相照應也有三十字母次序貫串在“四聲一”貫的裡面。
這個所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