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48.90目录:图书,中国语言文字学,汉语文字学,
品牌:唐汉
基本信息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页码:923 页码
·出版日:2002年
·ISBN:7806682406
·条码:9787806682401
·版次:2003年9月第3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据这本书的“代前言”的介绍,作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是“去年(即2000年)才开始正儿八经对汉字的起源及流变进行研究”的,“这一年多,他放下了手里的所有工作和经营,一门心思研究古人的造字法,……终于提出了自己大胆的立论……”。通过这火箭速度的“研究”之后,他向汉朝到现代的文字学大师“叫板”、“说不”了!他认为过去的“古汉字研究有问题”,“许多汉字本义的解释错了”,“传统方法显然已经落后了”,应该“被推翻”;而他这本“新”的“著述”“将会在汉字研究领域产生震动”。为了扩大“震动”效果,他“琢磨”了“两年多”(请注意:前面提到他的“研究”才“一年多”),然后“建议”在奥林匹克公园“建起一座汉字博物馆”。那么,这个“博物馆”将展示些什么内容呢?作者在给北京市市长的信中漏了底儿:“我殚精竭虑……整理出一千多个基础汉字的形、音、义来源,在汉字发生和流变的学术研究上也有一些理论突破(本人可随时呈上即将付印的书稿《汉字密码——中国人的造字故事》),可为‘汉字博物馆’的建立提供一个至今无人能够提供的设计平台”。
面对这前无古人、惟我独尊的豪言壮语,人们不禁要问:这本书在汉字研究方面究竟提出了什么样的“新立论”、“新突破”呢?
笔者耐着性子,从头到尾地读完了这本“奇书”,发现它并未曾完全“推翻”文字学的“旧说”;相反地,书中不仅沿袭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而且把别人摹写的一些古文的字例复印过来据为己有。——但是,如果说作者没有自己的新“创造”,那也有些冤枉。他最突出的“创新”,就是无中生有地用“生殖文化”和“屁文化”(请注意:这是作者的原话,而不是强加于他的话!)去肆无忌惮地曲解不少汉字的字源。
本人不准备过多地引录这本“奇书”独有的奇谈怪论,以维护报纸的纯洁性,只在不得不引录的时候才举少数的例子,因为这本书中确实充斥着大量的不堪入目的描述“性”的文字。
如所周知,汉字中极少数与“性”有关的字源,自古以来早有一些文字学家揭示或论述过,例如“也”字是“女阴也”;“且”(“祖”的本字)源自男性的性器形状;“匕”、“”分别是雌、雄动物的符号(像“”、“牡”等字的偏旁)等。但是仅此而已,汉字在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的“生殖文化”和“屁文化”;汉字研究也不存在所谓的“受士大夫观念的影响,耻于谈性”的现象。
而《汉字密码》的作者却用了占全书分量很大的一部分篇幅,以主观想像去代替严肃的科学的学术研究,断言不少的汉字都是来源于人类甚至兽类的“性”。
作者所采用的“论述”方式是:先毫无根据地虚构出一些“符号”,然后据此“推论”出一批汉字的“字源”来。例如“倒(△)”是“女性符号”,由这个符号“孳乳”出来的汉字有“帝”、“不”、“丕”、“否”、“黄”、“同”、“才”、“在”等;“△”是“男性符号”,由它“孳乳”出“享”、“亨”、“余”、“叙”、“食”、“令”、“命”等字;“”和“△”的结合又产生出“合”、“会”、“高”、“京”、“膏”等字。其实,这些汉字的字源,有许多早有公认的定论,却被作者统统“推翻”了。
除用这个方法之外,作者又牵强附会,把更多的本来与“生殖文化”、“屁文化”无关的汉字也挂上了钩,这里只举数例:
把甲骨文“男”字的下半部、“吉”字的上半部、“父”字的竖笔等不同的形体都说成是“男性生殖器”,甚至把“酉”字倒置过来也算是一例;
把甲骨文“卑”字的上半部、“公”字的下半部、“申”和“文”的整体都说成是“女性生殖器”;
把甲骨文、金文“系”、“玄”、“率”、“胤”、“绍”、“素”、“繁”、“组”、“幼”、“绝”等字的构成部分“∞”都说成是“脐带”;
把“方”字说成“用生殖器朝向对方”;把“臾”字说成“表示男子的自慰,即双手将生殖器勃起后的手淫”;把“予”字说成“男女性交以射精为终结,……有给予之义”;“宴”字的本义是“用女人款待来客。……源自上古时期,女俘虏属大家共有,并用之招待客人的习俗”;“毋”则“表示禁止与母亲发生性关系”;而“用”字居然是“大便后用树枝、草根擦屁股”!……——够了,够了!这部“奇书”中龌龊不堪的“奇思妙想”还不止这些,不能再引述了,真是匪夷所思,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亏他想得出来!
从一些字倒可以看出这本书的作者在“论述”汉字时是随意性的和自相矛盾的。例如,作者把“同”、“舍”等少数汉字下面的“口”解释为“女性生殖器”,却对包含“口”这个偏旁的大量汉字视而不见,避而不谈。这谈得上起码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吗?
据《汉字密码》的作者说,他建议筹建“汉字博物馆”的本意是“……为世界提供一处开放式的汉语教学基地,为子孙后代(每年都有二千多万孩子入学)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笔者只担心:这个设想中的“博物馆”的“设计平台”如何选对选准?如何用正确的汉字科学知识去教给下一代,而不是用胡说八道的伪科学去以讹传讹,误人子弟?这是必须慎之又慎的事。
作者简介
唐汉,语言学家,著名学者。
媒体推荐
代前言
小人物唐汉向大学者叫板
“古汉字研究有问题”
想建一座汉字博物馆
日前,一份《关于在国家奥林匹克公园筹建汉字博物馆的建议》送到了北京市市长刘淇的办公室。起草这份建议书的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大号叫唐汉。
怎么想起要建汉字博物馆呢?唐汉说:“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都浓缩于汉字母语之中,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和传承着中华文化。每一个汉字,尤其是初始阶段的汉字,几乎就是一种实物的摹写、一幅生活场景的缩影,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现今,各种博物馆林立,发挥着各自的不同作用,然而,汉字这一人类伟大发明,却没有一个能够表现、证明它的魅力的基地。我们已将这一遗憾带入了21世纪,但绝不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失之交臂。”
唐汉琢磨建汉字博物馆的事已经两年多了。他对记者说:“汉字博物馆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一是为子孙后代(每年都有二千多万孩子入学)提供一处开放式的汉语教学基地,从本源上解决汉字难识、难记、难写的问题;二是让外国朋友快速学习汉字,认识汉字的科学性,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其三,现在汉字出现了繁、简两套系统。通过实景展现,通过汉字的归类及符号分解,对汉字蕴含的遗传密码重新认识、排列,是达成共识的唯一途径。汉字博物馆是团结海内外华人的一面旗帜,也是统一祖国大业的一座文化、精神桥梁。”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是‘人文奥运’,如果能在奥林匹克公园建起一座汉字博物馆,利用这个契机,将会起到向全世界展示汉字文化的作用。”当然,这个建议会不会被采纳,现在还不好说;不过,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提出这种建议,表现出人们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关注和热心。”
唐汉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他会提出筹建汉字博物馆的建议?此事说来话长。
许多汉字本义的解释错了
中国人每天都离不开汉字,可是您知道这些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您也许听到过古代仓颉造字的传说,但仓颉尽是一位神话人物。其实,我们现今能见到的最早汉字是刻在龟甲和牛骨上的甲骨文。甲骨文的主体符号约有三百多个,汉字就是根据这些符号排列组合的,目前人们能识读的甲骨文有一千五百宇左右。接着有了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金文有三千七百多字。到了秦汉时代的小篆,约有八千七百多宇。由此看来,甲骨文是我们认识汉字形、音、义的重要途径。
甲骨文是在上世纪初出土发现的,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探寻汉字的形、音、义,主要依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宇》等古籍。辨析和解释古汉字的学问叫训诂学。您一听到这个名词,就会觉得它枯燥和晦涩。的确,要弄清楚一个汉字的生活来源,比如“风”这个字古人为什么这么写,研究训诂学的人往往要花一辈子的心血,最后还不见得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从古到今,研究文字学的名家很多,有些汉字,经过一代又一代文字学家的研究,应作如何解释几乎已成定论。岂知,在21世纪初的今天,一位自称不是汉字专家的“小人物”,用自己的汉字研究理论,把自《说文解字》以来的许多汉字的解释给推翻了。他甚至对甲骨文和古代史研究大家郭沫若的观点也大胆说“不”。这位“小人物”就是唐汉。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唐汉把他的汉字研究成果汇集成书,这部五十多万字的专著《汉字密码》将会在汉字研究领域产生震动;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本非常通俗易懂的书,是一本图文并茂、可以让中学生也登堂入室,进入汉字殿堂的图书。
目录
上册
代前言 “古汉字研究有问题”
第一章 汉字与动物
一 说羊道吉祥
二 牛是有用之物
三 臭狗屎与香肉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牛是一种反刍类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六畜之一:力大性善,可用于耕地或载物,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现代社会,牛由“耕畜”渐渐退役,又成为“畜牧业”的主力,牛奶、牛肉、牛皮都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
古文字中的“牛niú”字,是一颗水牛牛头妁简化图形,上像内弯之牛角,下像简化了的牛头,重点突出了牛角、牛耳的特征。如果与古文的“羊”字比较,显然,这是依据两种动物“角”的不同特征描绘而成。汉字中,凡从“牛”之字,都与牛及其动作行为有关。
“牛”之所以发“牛”的字音,大概源自牛的拗脾气,但有人认为是采其叫声而来,亦即所谓的“拟声语”。中国人形容沉重、浊厚的声音, 叫做“哞一哞”,而“牛”的叫声就很
接近这种发音。
金文和小篆的“牟móu”字,下部均为牛头之形,上部的撇或弯圈之形,表示牛在鸣叫。甲骨文的字形则以“牛、口”会意。所以“牟”的本义为牛叫。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说:“牟,牛鸣也。从牛,厶象其声气从口出。”这是说:牛头上方的螺旋形符号,表现了由低到高的牛叫之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其《牛赋》中有“牟然而鸣”的描述。
在古文字学中,“牟”常常被“谋”字所假借,久借不还,“牟”也有了谋取之义,如“牟利”一词。“牟”的本义,即牛叫,则由后造的“哞”字来表达。
“牟”在用作地名即山东牟平县时读作mǜ。
牛在远古时期,是一种野生动物,也就是野牛。要将野牛驯化为家养动物,将牛的疯狂野性改造为“老黄牛”、“孺子牛”之类的优良品性,史前时期的先民们可谓煞费苦心,锲而不舍,经年累月才终有所成。
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牢láo”字。两种字形都像一头牛被圈养(实质上是关押)在地窖之中。“牢”字的外框便是古代地窖的象形白描。
在对殷商遗址的发掘中,人们发现许多大大小小、或圆形或长方形的地穴,这些地穴浅的有二米或四米,深者达九米。有些地穴的前面有逐渐爬升的坡道,坡道的底部可以用木制的栅栏门堵起来。如果把捕获的野牛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一代接一代地圈养在此类地窖中,再加上一些饥饿喂食的奖惩制度,再野再倔的牛脾气也会慢慢消失,代之以忍辱负重的牛性。这便是“牢”的“功绩”。
“牢”的本义为牛窖,也就是豢养牛的地穴,引申泛指圈养牲畜的圈栏,如成语“亡羊补牢”中的牢。由此,又引申为关押犯人的监牢、牢狱。此外,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4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