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小作坊起步到蜚声全球的大企业,从“义乌集市”到“温州模式”的创立,从“胆大包天”挤入商业蓝海到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化竞争,“浙商”这个响当当的群体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的先行探索者和代表者。今天,敢为人先的浙江“先行者”们聚首“创业创新?浙商之道”高峰论坛,梳理探讨引领浙商发展的“浙商之道”。
“当前经济形式从紧的大环境下,浙江‘制造大省’的模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困难重重不代表生存无望。浙商已经清楚认识到当前形式,先行一步开始了产业升级转型。”浙商们纷纷表示,过去给人文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管理手法平实的浙江“草根企业家”已经开始成功转型“文化型企业家”,走出“埋头拉车”的简单发展时代。
从做大做强到做强做大的意识转变
浙江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早在全国都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时候,浙江就放手让成千上万的“民商”自由搏击,民营经济一枝独秀。但是,人民币升值导致浙江一些出口企业效益下降甚至倒闭,而欧美银行在次贷危机中受到的冲击终于开始影响全球产业链的下游。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式最好的办法就是迎难而上,把调整看成一次在洗牌中胜出的机会。”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浙商在产业升级的同时在企业管理理念上转变为“先做强再做大”。“事实上中国的市场已经逐渐成熟,市场环境决定了企业不再适合大而全的多元化发展。浙江的企业现在更多地开始从多元化转向专业化发展,精攻细分市场,在细分市场上做强之后再向多元化发展,避免企业进入无序多元化。”
从产业链低端走向产业链高端
面对高成本时代,中国制造补贴全球的企业生产模式已经发生改变,浙商开始重新审视建立在贴牌生产、低价跑量基础上的传统市场模式,审视自身产业价值,调整定位,向产业链上游逐步转型。在“创业创新?浙商之道”高峰论坛上,浙商们举实例印证了浙江企业发展的新路。
“浙江经济发展不再是粗放型的发展,浙商的竞争优势也不再是价格优势。创业创新中不断成长的浙商懂得品牌、文化、战略等对企业的发展意义。现在,浙商更多关注改变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来提升竞争力,从发展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向产业链上游靠拢,而不是一味地降价求市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柳洪志表示,目前浙江一些中小企业纷纷转型,改变原有的简单贴牌模式开发自身品牌。
从单打独斗转型联合抱团
在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初期,浙商纷纷以“单打独斗”的“江湖侠士”形象出现在商海沉浮。而今,许多成熟的浙商开始了“联合抱团”的商海征程。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浙江温州、嘉兴、台州等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联合抱团”的形式“取暖过冬”。
“浙商抱团出击,是为了更好的逆流而上。”浙商们表示,企业间联合抱团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拓展资金配置途径,是在适当的时候为企业做减法。“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企业抱团有利于企业更加长久的生存发展。这也是企业对市场的贡献因素之一。浙江企业面临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一些中小企业可以选择抱团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曾经有经济学家用“遇到阳光就灿烂,遇到雨露就发芽”来形容浙江的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自我创新能力。浙商从“垦荒牛”到“智谋家”的角色转变,浙江企业从简单制造到聚焦产业链高端的角色定位,终将使经过凤凰涅盘的浙江企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