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互联网低俗之风眼下在人们的高度关注下已经掀起一场净化互联网的攻坚战。“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满足了青少年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同时,一些有害内容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全国政协委员李玉玲近日介绍了她提交的建议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开展学校心理化教育、设立网瘾救助基金等提案。
网络低俗之风的盛行,青少年是最大的受害者。在互联网日益重要的今天,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的互联网环境日益重要,甚至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因此,净化网络环境才能避免垮掉一代人,为青少年创造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当前抵制网络低俗之风的重中之重。
网民低龄化趋势明显
中国青少年网民占中国网民三分之一还要多,这一群体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26.9%。可见,青少年已成为我国网络文化生产和消费的主力军,网络及其所承载的网络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据报告,从上网时长上看,部分青少年学生存在网络沉迷现象。网瘾专家陶宏开教授认为,电脑网络的发展方向需要纠正,只有我们真正引导青少年把电脑网络主要当作一个学习、工作和研究的工具来使用,那才叫做健康上网。
实际上,青少年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娱乐化应用偏高,而作为学习工具的比例相对较低。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90%的青少年上网是玩网络游戏,其余是网上聊天和浏览不健康网站。暴力游戏的宣传、网络的不真实感、黄色流毒的肆意,这对涉世不深,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产生非常不利影响。
杭州青少年研究所的专家阎素芬副教授认为:现代社会中网络具有交流和发泄的功能。网络是必不可少的情绪交流和舒缓工具,在信息时代已经不可能完全排斥网络,从这一点来说,青少年是网络发展的受益者;但是学生也是网络低俗文化的最大受害者。青少年学生既要在网上交流的开心、玩的开心、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顾及别人的合法权益和隐私。
数据显示,在线娱乐需求是中国年轻网民最重要的需求。青少年学生网民在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等方面的使用大于全国平均水平,有91.4%的人使用在线音乐,而使用在线电影和玩在线游戏的比例分别为79.6%和67.1%。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认为,正是由于中国网民打破了年龄限制、低龄化网民增多才造成了互联网娱乐化的趋势。
青少年抵抗力不足引发担忧
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苑春鸣委员在向大会递交的提案中建议,全社会应当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使广大青少年成为信息时代的主人。
网络的迅猛发展,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文化情趣、综合素养、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信息传递迅速,图文并茂,并集知识娱乐为一体。这对于思维活跃、渴求新知、兴趣广泛的年轻人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青少年不但是索取知识和信息的受众,成为信息、知识的发布者,而且还能成为网络文化的开拓者。
但是,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便捷的信息服务,使他们在感受到网络文化巨大魅力和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和消极作用。比如,一些青少年沉湎网络游戏,无所事事,萎靡不振;虚假信息、网络色情暴力等泛滥;网络“恶搞”挑战道德底线等等。这些问题对网络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很大。互联网确实存在着文化生态方面的巨大缺陷。
由于年龄和阅历等不同的原因,青少年约束自身言行的能力和抵御各种社会诱惑的能力相对较弱,容易成为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对象。专家认为,不良文化极易产生“蝴蝶效应”,从而在文化识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群体中引起文化震荡。因此,我们既要看到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带来的积极作用,也应该充分重视网络文化带来的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蚀,引导他们对网络文化进行正确消费。
构建绿色屏障须多管齐下
网络低俗之风对于青少年道德的影响,对中国将来的发展不可低估,如果想彻底净化互联网空气,挽救青少年身心健康,需社会各界采取积极的措施,合力实现。当务之急要齐抓共管,多管齐下,形成教育的合力。
网民代表建议,多管齐下遏制互联网低俗之风。网民牛彦奇说,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必须打“持久战”要完善相关立法,让违法网站知道“疼”、感到“怕”。网民韩玉庆提出,要以攻为守,加大打击违法网站的力度与范围。
中国保险学会秘书处李芳建议,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限制或禁止低俗网站做宣传推广和从事电子商务等,对于优秀网站要宣传,在网吧等公共场所推荐。北京网康科技有限公司崔渊博建议,鼓励开发相关软件,禁止青少年浏览特定网站。铸成律师事务所姚克枫认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不仅需要政府,也需要普通网民为构建和谐网络贡献力量。(文/雷宾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