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坝软件再掀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辩。强制安装一度被指罔顾民意,如今不强制了,是否真就顺应了民意并防筑起本该有的“绿色网墙”?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李毅中首次回应绿坝风波称,此前关于强制安装绿坝软件的误解,纯属“文件考虑不周,没有表述清楚”引起。他明确表示,对于绿坝软件如何安装、预装,将听取各方意见并尊重消费者的选择。除学校等公共场合,不会强制安装“绿坝”。
就在社会各方围绕“绿坝”该不该、值不值热论不休时,一个16岁的高中生10秒钟便让它“溃坝”的新闻有如当头一瓢冷水。看来,如不能从源头上净化网络环境,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对不良网络信息的“免疫力”,从心理上疏导上瘾成疾的上网行为,再彪悍再尊重民众的软件也恐难奏效。
绿坝软件出发点无可厚非,尊重用户选择应是前提
李毅中部长指出,安装绿坝软件的初衷和目的就是要把有害的网络信息过滤掉,减少、减轻对未成年人的毒害,自无可厚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
工信部此举既是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家长们解燃眉之急,也是符合法律规定、履行公共管理职责的责任。面对工作繁忙而无暇约束规范孩子的家长们喊出的“救救孩子”,人们由此期待这道绿色屏障真能成为那颗最闪亮的救星。
然救星未到,讨伐军却先揭杆。绿坝软件此前受到的种种非议脱不开罔顾民意这条罪,这应该也是李毅中部长此番特别强调“绝不会出现在所有销售的计算机里一律都要强制装上绿坝软件,工信部的本意是按市场规则和自愿原则,装上软件后,用户可以用,也可以不用”的最大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该解释的解释过了,该尊重的尊重了。先不论由绿坝而起的种种的风波是否就此平息,单就这一不强制的方式便说明,回归人性化的举措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真正药方。
“防”不是“治”,再高技术的软件也难根治网络顽疾
整治规范互联网内容、引导未成年人科学上网的工作却远未到一劳永逸的时候。来自《成都商报》近日的报道,一位“非常相信政府免费安装的这款软件”的田先生因为担心放暑假的高一女儿会染网瘾,便从网上下载安装了绿坝软件,并设置第二天24小时限制上网。就在他以为再无后顾之忧后,女儿却不屑地告诉他,“网上早有破解方法了,简单得很,我都上了一天了!整个过程只需10秒!”
田爸爸对此哭笑不得,全社会更不可等闲视之。尽管李毅中部长此番也表示过“对这个软件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正在改进。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更好的软件,有更多的选择,更加市场化。”但症结似乎已经不止落在软件本身了。
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科技并非万能。最关键的是,解铃还需系铃人,而科技不是系铃人,也充当不了真正的解铃者。不论绿坝软件能改进和升级到何种版本,也不管今后会不会出现比“绿坝”更为“绿坝”的软件,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总是防不胜防。以软件技术作为“杀毒”的硬手,这样的软件功效依旧只如“硬件”。
事实上,早在绿坝之前之外,一些最新的杀毒软件,甚至最常用的windows自带的软件也都具备一定的“上网过滤”、“家长控制”等功能,可设置使用电脑时间、指定运行程序,还可屏蔽不良网站内容,监督并了解电脑使用的过程和状态等,但网络留给未成年人的顽疾就是治不好,这说明,“防”不是“治”,再严密的技术都防不住也治不好人心里的漏洞。
未成年人对网络的痴迷甚至盲目,诚然需要相关硬性手段予以矫正,但其处在青春期的心理好奇和叛逆或许更是症结。通过强制手段限制乃至禁止其行为只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还可能重演“南宁启航训练营”酿成的那类悲剧。
从源头净化网络,为孩子心灵装“隐形绿坝”
当然,这不意味着绿坝软件毫无用途或可有可无,只是标本兼治才是关键,因此,心理疗法应被很多忽略了它的家长、老师们重视。疾呼绿坝软件的家长们多半是平时太忙,没有太多时间陪在孩子身边。那么,当你们有一分钟与孩子相处时,就请珍惜这一分钟,听听孩子的心里话,想想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对症下药引导他们走出网络误区。
此外,学校等教育部门也应跟上。正如在游泳池边树栅栏、装警报以保护幼儿虽必不可少,但教会孩子游泳更重要,如何让未成年人在面对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危险”时,拥有自己的“免疫力”,任重道远。
这自然不是单凭家长、学校两方即可做到,还需要全社会的各方努力。监管部门加强对网络内容的整治,从源头上净化互联网环境,与绿坝软件一样都具有极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