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头部右侧在出生后不久就出现鲜红斑痣,请问这是否就是血管瘤,是否可以自行消退,用不用做激光治疗?
疾病概述
由血管组织发生的肿瘤称为血管瘤,其中80%属先天性的。血管瘤属于良性,生长缓慢,很少恶变。
毛细血管瘤:为表浅的毛细血管扩张、曲折、迂回而成。多见于婴儿,大多数为女性。出生时即可发现皮肤有红点或小红斑,逐渐长大,红色加深并且隆起。毛细血管瘤的增大速度常比婴儿发育更快。瘤体境界分明,压之可稍退色,放松后恢复红色。可用冷冻疗法或手术切除,也可用X线照射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一般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它的形态和质地均象海绵,故称为海绵状血管瘤。多数生长在皮下组织内,也可在肌肉内,少数可在骨或内脏等部位。皮下海绵状血管瘤可使局部轻微隆起,皮肤正常,或呈青紫色,肿块质地软而境界清楚。治疗应及早施行血管切除术。小的海绵状血管瘤也可在局部注射血管硬化剂(如5%鱼肝油酸钠)。
血管瘤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良性肿瘤,约3/4小儿血管瘤在出生时就已存在,其余的也在1岁内出现,女婴较男婴多见。
婴儿的部分组织中常保留有胚胎性血管组织,这些组织错构瘤样生长即形成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它仍有正常的组织结构,但血管瘤的数量、分布与形态和正常有别。血管瘤好发于颜面及四肢皮肤,影响美观,还可因外伤、摩擦、搔抓出血,而引起细菌感染。有些血管瘤生长先快、后慢、甚至会自行消失。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婴儿血管瘤的生长情况,做好家庭护理,掌握最佳时机进行治疗。
[编辑本段]疾病分类
口腔科
[编辑本段]疾病描述
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约1/3)或出生后不久(1个月之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其组织病理学特点是瘤内富含增生活跃的血管内皮细胞,并有成血管现象和肥大细胞的聚集。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极少数见于口腔黏膜。深部及颌骨内的学血管瘤目前认为应属血管畸形。
[编辑本段]常见种类
◎橙色斑 出生后即有,斑块大小不等,呈橙红或淡红色,不高出皮肤表面,轻压即退色,哭闹时颜色加深。橙色斑多见于前额、上眼睑及枕部,一般都在出生后数月内自行消退,不必处理。
◎红斑痣 又称葡萄酒色斑。出生后即有,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压之不退色,不高出皮肤表面,位于真皮层内,由毛细血管网组成。出生后,红斑痣随身体的增长按比例增长,但范围不再扩大。红斑痣不能自行消退。红斑痣除影响美观外,一般无其他危害,必要时可采用冷冻治疗。
◎毛细血管瘤 多见于皮肤,以枕部、头面、四肢和背部最多,不少长于口唇和舌部。毛细血管瘤大小不一,大的可占据面部或肢体的大部,小的只有几毫米,略高于皮肤。毛细血管瘤一般出生后就已存在,6个月内生长迅速,一二岁后逐渐停止生长。它影响美观,破损后有大出血的危险,家长应密切留意。如果血管瘤较小,生长速度较慢,不在暴露部位,可待其停止生长后自行消退。若血管瘤生长速度较快,又严重影响美观,就应立即进行治疗,可采用同位素敷贴等方法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 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肝、肾等处都可发生。外观呈紫红色,周围有迂曲、怒张的小静脉,扪之柔软,有弹性,挤压时缩小,撤压后即复原。这种血管瘤随婴儿年龄增长而增大,有时长得很大、很深,严重损害容貌和破坏正常组织。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治疗,注射硬化剂或行手术切除。
◎蔓状血管瘤 多见于四肢,表面及周围有许多树枝状扩张的血管,迂回曲折呈蔓状,局部皮肤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有时可摸到血管搏动或听到血管杂音。对于这种血管瘤,应尽早手术,也可用弹力绷带等包扎肢体,以缓解肢体出现的酸痛等症状。
[编辑本段]诊断
血管或脉管畸形的诊断并不困难,位置较深的血管瘤或脉管畸形应行体位移动实验和穿刺来确定。
1.瘤体外观特征(葡萄酒斑状或杨梅状等)。
2.压之褪色或缩小。
3.体位元试验阳性,扪诊及静脉石,穿刺抽出凝全血(海绵型),扪有搏动感,听诊吹风样杂音,压闭供血动脉及杂音消失(蔓状型)。
4.血管造影示瘤区造影剂浓聚或血管畸形。
5.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编辑本段]治疗方案
血管或脉管畸形的治疗应根据病损类型、位置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来决定。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外壳切除、放射治疗、激素治疗、低温治疗、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等。一般采用综合疗法。对婴幼儿的血管瘤应行观察,如发展迅速时,也及时给予一定的干预治疗。
[编辑本段]基本常识
血管瘤是指发生于血管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是由于血管组织的错构,瘤样增生而形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占75%,继发性25%左右。继发性多数在婴儿期出现,少数在成年期发现,病因尚不清楚。原发性即先天性胎生性是由人体胚胎期血管网增生而形成,出生时即有,血管瘤较小时可无症状。血管瘤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长在颜面及四肢暴露部位,可以影响容貌。不同程度地压迫、破坏周围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有的可以反复出血、感染,极少数人会产生恶变,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学认为血管瘤是由于热毒内蕴,心火妄动,血行失常,以致气血纵横、脉络交错、凝聚成形,显露于肌肤或内脏而成。治法:凉血行瘀,祛火滋阴。
血管瘤宜早期治疗,治疗越早,疗效及预后越好。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体表血管瘤
1、影响美观:体表血管瘤可发生于人体表面各部位,但以颌面、颈、躯干、四肢等部位多为常见,因其颜色多为红、黑、青且形状不规则或外凸,或曲张,或蜿蜒等,严重影响美观,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伤害。
2、受外力撞击、压迫影响,引起大出血致使血流不止。
3、破坏周围的组织,引起畸形,影响功能。
4、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异常。
5、瘤体发生溃疡。
6、肢体严重畸形。
7、遗传给下一代。
内血管瘤
肝内血管瘤实际上是先天性发育异常,由于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或继发性血管扩张所致,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根据其含纤维的多少,可分为硬化型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外皮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
本病多见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可单发,也可多发,左右肝时均可发生,肿瘤大小不一,小者仅在显微镜下才能确诊,大者可重达20余公斤,本病发展缓慢病程可达数十年之久。
主要危害有:
1、当肿瘤逐渐增大或压迫胃肠时,引起上腹部不适,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导致患者内脾胃等正常器官发生变形,破坏其功能形态。
2、位于肝表面的巨大血管瘤自行破裂,可造成腹腔大出血,危及生命。
3、可转变恶性血管瘤。
4、肝区疼痛和心理压力。
体表血管瘤的分类:
血管瘤依人体的结构分为体表血管瘤和体内血管瘤。体表血管瘤分为口腔血管瘤、面部血管瘤、四肢血管瘤、躯干血管瘤、头部血管瘤、颈部血管瘤。
鲜红斑痣又名葡萄酒色痣(port wine stains)和焰色痣(nevus flammeus)俗称“红胎记”,它是因为先天性毛细血管壁薄弱,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所致。一般在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出现,如果出生数月之间不见它的踪影,一般也就不会再发生了。它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血管病变,其发病率为0.3—0.5%,表现为—个或数个境界清楚的淡紫红色、淡紫色和红色的斑块;大小不等,起初不高出皮面,若不治疗到中老年时可呈结节状增生,压之易褪色。大部分损害于额面部,颜色可有一定变化,常哭闹、用力或洗澡遇热时颜色加深。病变可见于全身各部分,以面部、颈部、四肢为多见。多为单侧,偶可见双侧,有时可累及粘膜。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而扩大,不会自行消退。有些病人并发全身性异常如青光眼等。
鲜红斑痣的临床表现
鲜红斑痣的临床表现变化较大,可以只表现为淡红色的点状红斑,也可表现为大面积的鲜红色的斑片,皮损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一般来说,如不治疗鲜红斑痣很少会自行消退。 。损害可发生于体表各部,但以面、颈和头皮好发。病灶通常位于身体的单侧,偶或双侧,有时可累及粘膜。呈现光滑红紫色的表面,但随着年龄增加病灶可能会变厚,到中年以后有些人发生损害颜色变深和皮肤肥厚甚至会有结节状增生,而加重美观上的困扰以及治疗的难度。损害为一个或数个粉红色至暗红色的斑片,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压之退色。皮损大小随着患儿生长面成比增加;色泽一般逐渐加深,可从粉红色至红色或暗紫色。
此种血管问题是永久存在,不会自行消失的,大多数并没有合并其他异常,而纯粹只是美观上的问题。有少数患者可能合并其他方面的异常。长在额头、眼部周围的病灶则需要检查是否合并眼睛或神经系统方面的异常,而长在四肢合并有肢体肥大的病患也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诊断要点:
1、多于出生时或出生后即发生,随年龄而扩大,成年期停止生长,不易消退。
2、多发生于头面部及四肢,可累及口腔粘膜。
3、皮损为淡红或暗红色斑片,境界清楚。压之褪色。表面可有小结节状增生。
4、无自觉症状。
鲜红斑痣的并发症
鲜红斑痣是没有办法预防发生的。但是有一些征兆是可以用来筛检是否合并其他异常的:
1、长在脸部的上三分之二: 要小心是否合并眼睛以及神经方面的异常
2、长在肢体上: 如果肢体肥大,要小心骨骼肌肉方面的异常
3、长在背部的中线: 要小心合并其下脊随内的血管异常
长在上述位置,并不代表一定合并有身体内的异常,只是机会较高。
鲜红斑痣的分类
Seiicli从组织学上将鲜红斑痣分为四型:
① 收缩型:其血管改变与正常组织区别不大;
② 扩张型:血管明显扩张,通常有红细胞充盈;
③ 中间型:介于收缩型与扩张型之间;
④ 深部扩张型,整个真皮层都有血管的扩张。
鲜红斑痣的治疗
鲜红斑痣由于好发于面颈部,影响美容,给众多患者带来诸多不便。病损的部位通常很深,位于皮内,常规的治疗方法难以将之改善。如果治疗太浅,无法去掉病损,如想达到理想的治疗深度,则一定会留下瘢痕,同位素或X线的治疗原理较为相似,均是利用放射线的原理来治疗病损,如治疗过量常引起放射性损伤,这种放射性损伤将是不可逆的,最终会导致疤痕的形成。而其它的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冷冻及CO2激光等治疗一般无效。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脉冲激光的出现,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目前全球较先进的一种全新的可调长脉宽VPW532脉冲激光仪,由电脑控制进行治疗,所发射的专门用来治疗鲜红斑痣的绿色激光能极为顺利地穿透病损部位以上的皮肤,进入到病损部位,并对病损部位的血管进行治疗,治疗时,血管内部的血红蛋白在强大的激光下完全凝固,这些凝固的血红蛋白将异常的血管封闭,结果鲜红斑内的病变血管消失,从而得到改善和改善。研究表明,对于鲜红斑痣的治疗,理想的激光脉宽时间应在1一10ms范围内。其长脉宽的激光能比较缓和地加热各种不同管径的血管,使之萎缩凝结,且这种平缓加热的过程可大大减少对血管的机械性撕扯,从而避免皮下出血;加上配合使用激光冷却头,使治疗时激光对皮肤的热损伤减至较低或无。初步的临床结果已显示了这种激光在治疗鲜红斑痣和毛细血管扩张方面良好前景。由于这种激光几乎不损伤皮肤,所以,治疗时是不会留下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后所出现的紫瘢,可完全恢复皮肤本色。这种治疗方法疗效非常明显,由于部分患者的血管扩展严重,另外治疗后,少数血管会发生再通,所以一般需要多次(2—7次)治疗,两次的治疗间隔不得少于一个月。如果及早治疗,一般是可以藉由多次激光完全去除,而不留下疤痕的。可是如果增生过度,而造成唇形改变或五官变形,则需考虑各式激光以及开刀的合并使用。
治疗后治疗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皮肤水肿(依个体差异,水肿程度是不同的),并有可能发生小水疱,部分反应较为强烈的患者还会出现较大水疱。这些反应通常将在一周内消退(个别患者可能更长些),消退后一般不会留下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