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纸堆里的传统文化,不仅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与现代心理学研究相遇,还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我们不妨用现代观点,从孔子的修己、安人之学中,谈谈如何找到“幸福感”。
“修己以敬”。《论语·宪问第十四》中,“子路问君子”,孔子回答了三句话。第一句便是“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要想达到这种心态,首先要“修心”,让自己拥有体验幸福的能力。想象一下,一个每天抱怨的人,只能看到没有得到的,内心永远贫瘠,不能体验到幸福快乐,更无从“修己”。
“修己以安人”。这是孔子的第二句回答,除了修养自己,还要使周围的人安乐。这与现代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不谋而合:世界上幸福感排在前10%的人,与其他人的区别在于他们拥有更温暖亲切的人际关系。可见从古到今,良好的人际互动对人的幸福都是至关重要的。你帮了别人,别人也会因此喜欢、欣赏你。君子成人之美,其实也在成全自己的幸福。
“修己以安百姓”。“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也许有人会疑惑,孔子一生并不得志,经常陷入生活与事业窘境,何以想到安百姓呢?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生活过得怎么样,取决于人们如何想问题,如何看世界。因此,乐观的心态是幸福感来源的保证。生活中不缺少苦恼,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是积极行动还是沉湎悲伤。如果多做几件快乐的事儿,哪还有时间悲伤呢?培养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才是获得幸福与解脱的大智慧。
延伸阅读:积极有效心理疏导是预防自杀的关键 导致现代人心理疾病高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