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褐纹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我国南、北方均有发生。褐纹病、绵疫病、黄萎病在北方都是重要病害,所以通常被称为茄子三大病害。
(一)病原及侵染
茄子褐纹病的致病菌是茄褐纹拟茎点霉菌,在真菌分类上属于半知菌亚门拟茎点霉属。该菌的特点是形成近球形的分生孢子器。单独着生在子座上。这种病原有广泛的抗逆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给予证实。
1.广泛的寄生营养基础,无论什么营养都可以使它的菌丝进行生长,并在后期产生分生孢子器,这一点可通过室内各种培养基培养得到证实,当然有茄汁成分则生长发育更好。
2.茄子各器官上都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幼苗期的幼茎、子叶可发病,成株期的叶片、果实、茎秆都可被侵染。
3.有强有力的侵染能力,无需专门从器官的孔口侵入,
任何情况下从表皮、伤口等处都可直接侵入。但是它也有侵 染的薄弱环节,寄生器官的光滑部位不易附着、侵入,纯粹 的清水不能使分生孢子发芽。
病原本身是以产生分生孢子器,然后产生分生孢子作为它的侵染体。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8-30℃分生孢子器的形成适温是30℃,分生孢子形成的适温是28-30℃,孢子发芽适温是28℃。
从以上病菌不同生育阶段的适温情况,结合春播茄子(寄主)的生长发育阶段来看,在温度条件达到适温时,正值茄子进入各器官分化发育完全,进入盛果期的时期。另一个主要发病条件就是空气湿度,也就是说温度条件达到了,关键条件就是湿度。病菌需要80%以上的相对湿度。南方多雨,6-8月份条件成熟,所以南方地区田间发病较重。北方地区则决定6-8月份的降雨量。雨量多、降雨次数多发病则重。反之发病则轻。在山东地区7-8月份正值雨季,空气湿度经常满足病菌要求、寄主本身也正值盛果期,所以,发病较重。
作为茄子褐纹病的典型症状。主要发生在成株期。但是苗期也有发生,成株期的主要症状是在叶片、茎秆、果实上。首先出现水浸状的灰白色侵染点,后期扩展成不规则形褐色边缘的灰白斑,最后在病斑上生出许多隆起的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叶片发病多从下部开始。果实发病多从花萼和果实相接处。茎秆发病多在下部。幼苗发病多在根茎处形成棱形水浸斑,后期变为黑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病菌可以通过浸染果实而传入种子中。有病的种子不饱满,而且种脐部变成黑褐色。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土壤表层的病残体上越冬,有时菌丝能潜入种皮内,有时分生孢子器可粘附在种子表面,这些情况都成为田间的初侵染源,残存在土表或种子上的病菌,可存活2-3年时间。从孢子侵入寄主到产生分生孢子器(内有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雨等传播媒介在田间重复侵染,则形成大面积的发病。在发病过程中。除上面提到的温、湿度为主要条件外,幼苗徒长、植株密度过大,通风条件不好、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重茬连作等都会加重病情的发生。此外品种的抗病性也有差异,一般长茄比圆茄较抗病,白皮茄、绿皮茄比紫皮茄抗病。
(二)微公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1.严格选种和种子处理 有病、无病的茄子果实很易区别。所以从无病果实上采种,只是一个认真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选留的种子,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可先将种子用冷水浸泡3一4小时后,换清水冲洗2-3遍。以减少种表菌体,然后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按时换冷水降温,继续用40℃左右的温水浸泡3-4小时,换几次清水搓去种表的粘液,置驼28-30℃温度下催芽备播。或用200倍甲醛水溶液处理15分钟,或用10%"401"抗菌素10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用50%福美双按种子量0.1%拌种。
2.育苗床上的消毒 除前述用甲醛熏闷法处理土壤外,对预留作早春育苗畦的地块,可利用夏季太阳高日照强度和高辐射的能量、加盖地膜增温消毒法,指测定膜下地表10cm厚度的土壤温度,可高达48-50℃,这个温度相当于种子的温水处理温度,比病原的发育高限温度40℃还高出8-10℃,完全可以消除土表病原。如在地表喷撒黑色物质,温度还可提高3-5℃。
3.注意栽培管理防病措施 有计划的3年轮作,最好与葱、韭、蒜类蔬菜或粮食作物轮作。加宽栽培行距、增加通风透光条件;高畦栽培以利夏季排水;增施磷、钾肥料,以利提高抗性;采用早期膜盖育苗,夺取雨季前的高产量;选用抗病品种,如北京的线茄,山东的早丰茄,湖南的油罐茄,以及日本的兴津茄等。
4.低残毒农药的选择 可选用65%的福美锌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600倍液,或1:1:200倍的波尔多液,在株间撒用草木灰或石灰粉也有一定的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