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现今流行的心型设计成为主流,爱的题诗也被挪到了戒环的外部。肃穆的传统诗句被一些新的爱情信条取代。1815年,安娜和诗人拜伦结婚时,选择了“无俱”两个字刻在婚戒的外部。
十九世纪,多愁善感的女人为了排解无限的相思之苦,将爱人的肖像精细地画在戒指上面,或者将一根秀发藏在项链或戒指内。女人折磨自己的方法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870年,非洲发现钻矿。这可恶的发现,令原本稀罕的钻石普及起来。越来越多的年轻情侣选择钻石做订婚戒指,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单粒钻石或碎石镶成的钻戒。爱情亦如钻石一样,变得越来越普及,似乎有钻石就有了爱情。新的切割技术和用灶不断出新,爱的献礼倏地跑遍了全球。
的确,在你有生之年,男女可以随时分手,爱情可以任意转移,但钻石看上去不会变质。
已故摩纳哥王妃葛丽丝·凯丽,当她第二次邂逅摩纳哥王子的第五天,就对母亲说,她已深深陷入爱河。王子得知即以一枚12克拉的绿钻石相赠,神仙美眷的结合一时传为佳话,结婚第二天,他们在摩纳哥大教堂举行了盛大的结婚弥撒,钻石为人间情爱做了绝佳的见证。
钻石真的是有生命也有情操,它在你的手上镶嵌多年,就如同你为思念某一个人而浇的一盆花,或纪念某一个故事而种的一棵树。它有体温亦有心跳。
然而圈套必竟是圈套,再美丽也会影响行走。也许有一天,人类也将在教堂举行这样的仪式,男的说:“你愿意摘下这个圈套吗?”女的说:“我愿意。”然后优雅地摘下戒指,相拥,接吻,扬长而去。当然在这一幕上演以前,我们还是愿意首先看到更前面的一幕,乖乖地走进这个圈套,赞美它,享用它,并亲口说,我愿意。
网友纤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