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因性障碍是一组由于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心理疾病。它的诱因有精神、个性、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如果能够有效的做到心因性精神障碍的预防,则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其对患者的伤害。
心因性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
1、精神因素: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如遇到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可使某些个体产生一系列精神症状。这些心理社会因素是引起心因性精神障碍主要的原因。
2、个性特征:人格特点也可以说是个体易感素质。我们知道并非所有受到严重刺激的人都出现精神症状,说明个体的人格特点或易感素质起一定作用。人格特点是如何起作用的呢?这主要表现在个体对刺激的认识、态度以及个体对事物的体验和采取的行为方法;同时个体对精神刺激的耐受性和感受性如何。这些均与个体的个性特点、易感素质、神经类型甚至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等有一定的关系。
3、躯体状况:如果病人躯体健康状况不佳,有慢性疾病或智能低下者,由于这时处在大脑机能状态消弱的情况下,或对精神刺激因素的耐受性和感受性有下降的情况下,易患此病。
治疗心因性精神障碍的方法:
以心理治疗为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有力的社会支持,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尽快摆脱困境。尽量给予适当的调整和改善环境,对病程较长者,需对患者的情况作全面分析,找出影响病情痊愈的主要因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对不能主动进食或饮食量过少者给予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