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 Richard和Diener两位博士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推翻了公众关于“外向性格”的传统观念。他们指出:外向者与内向者相比,并非更具社交性,而是更容易体会到社交环境带给他们的内心愉快感。简单地说,就是外向者感知回报的敏感度更高。
他们编制了一份“社会交往量表”,对743名美国大学生进行测试,分别研究外向者的性格特征与社交性、回报敏感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检测是否一个环境提供人们发生社会交往的机会越多,人们相应地对这个环境的喜欢程度就越高。
研究者发现,尽管与独处相比,外向者更喜欢参加社交活动(这的确是外向性格的一个重要表现),但实际上,外向的人和内向的人同样都在社交活动中获得好处,而且外向者也并没有花费比内向者更多的时间从事社交活动。另外,即使在独处的情况下,外向者也报告说他们感受到较内向的人更多的快乐。
基于以上两点,研究者相信,社交性仅仅是对外向性格的狭义理解,并不是它的核心特质;应该存在其他什么因素,可以被称为真正的外向者的性格特质。
结果发现,外向性格与对社会回报的敏感度之间存在着高度关系,外向的人更容易从社会环境中感受到例如温暖、友爱、亲密等令人愉快的回报感,而且他们比内向的人更多地参与到容易产生回报感的社交活动中,而不到那些回报少的社会环境中去。所以,社交性很有可能只是外向者独有的回报敏感度的副产品。
后来,研究者就这一问题又对来自39个国家共计6000名大学生进行了跨文化的研究,发现社交性在不同社会文化中起到不同的作用,而只有对社会回报的高度敏感才是外向性格的核心特质。可以说,容易从社会环境中感受到愉快的回报,这样的特质造就了喜爱社交的外向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