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瓶单层及多层技术在啤酒包装中应用(上)
一、 灌装后对啤酒质量的影响;
无论是现存的单层还是多层PET啤酒瓶都可以满足啤酒灌装的需求,在欧洲和美国都有商品化的产品面市。啤酒各项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与玻璃瓶灌装的啤酒一致。
2002-2003年,我们对不同公司的PET瓶和PEN瓶进行了一系列的灌装试验,根据试验的结果我们认为:多层的和一些单层PET瓶和单层的PEN瓶可以满足啤酒灌装和保质期的要求。下面以PEN瓶的一些数据为例。
由英国一家公司提供的PEN瓶,该瓶为500ml的棕色瓶,配用该公司提供的铝制易拉盖封口。经过巴氏杀菌后瓶与盖均表现出良好状态,没有鼓瓶、鼓盖和漏气现象。同时取同一酒液的640ml玻璃瓶装啤酒作为对照,进行CO2、泡持力、溶解氧、浊度等理化指标检测,并进行2000公里的颠簸试验,和口味品评鉴定。
PEN瓶跟踪检测(理化指标)
检测日期 玻璃瓶 PEN瓶
CO2(%m/m) 泡持力(S) 溶解氧(mg/l) 浊度(EBC) CO2(%m/m) 泡持力(S) 溶解氧(mg/l) 浊度(EBC)
4月21日 0.56 312 0.12 0.19 0.53 328 0.11 0.19
4月28日 0.56 307 0.06 0.20 0.53 326 0.07 0.18
5月20日 0.56 308 0.07 0.17 0.53 326 0.07 0.17
6月23日 0.56 255 0.08 0.16 0.53 245 0.18 0.18
7月21日 0.56 226 0.07 0.23 0.46 228 0.06 0.21
8月25日 0.54 280 0.05 0.51 0.46 297 0.04 0.30
9月22日 0.53 279 0.03 0.33 0.46 280 0.04 0.42
10月23日 0.51 297 0.07 0.57 0.42 290 0.04 0.38
根据检验报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月内检测的4组数据,PEN瓶与玻璃瓶的对比,没有明显变化,而从第三个月的检测数据看,PEN瓶装的啤酒所含 CO2有明显的下降。鉴于上述情况,我们与该公司的专家探讨认为,PEN瓶在温度高的时候其分子结构会有所变化(考虑7月份的气温比较高,由此出现CO2 泄漏的现象)。
2003年5月开始对该试验酒进行颠簸试验(2000公里)。 PEN瓶与玻璃瓶对比CO2泄漏情况,没有明显的变化。
评酒委员分别对灌装后的第10天、30天、60天和180天用PEN瓶灌装的啤酒进行了品评。采用与对照样对比的品评方式。评委们认为用PEN瓶灌装的啤酒与玻璃瓶灌装的啤酒,口味比较一致,PEN瓶对啤酒没有产生不良的影响。
(一)单层瓶的情况,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开发单层瓶从简单的外涂层、内涂层演化到目前在啤酒厂可放心使用的单层瓶。下面重点介绍几种现在已投入使用的单层瓶所采用的技术,而省略对啤酒品牌的介绍。
法国西得乐公司采用不定型碳内涂层技术的啤酒瓶,经过技术改进后已在欧州灌装纯生啤酒。
日本日精ASB公司的采用硬碳质内涂层瓶,采用电极高周波激发等离子体,使用气体和西得乐公司均为乙炔,不定型碳在瓶内侧形成保护层;
美国英维达采用相分散剂将尼龙颗粒变小后制成瓶胚,瓶胚吹制成瓶后,小的尼龙颗粒变为不规则分散的尼龙薄片,尼龙薄片具有良好的气体阻隔效果;加入专用的催化剂使尼龙易被渗入的氧气氧化,可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具有对氧气的吸收作用。
意大利SIG采用二氧化硅内涂层技术,使用的气体为:
(CH3)3—Si-O-Si(CH3)3 该气体在高能微波的激发下,变为二氧化硅、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在瓶内侧形成10nm厚度的二氧化硅涂层,该瓶可耐受巴氏杀菌。
德国克朗斯公司,二氧化硅外涂层技术,在真空条件下使用高能等离子束将硅单质激发为等离子流,硅和少量残留的氧在瓶外壁形成厚度为20-30nm的二氧化硅的涂层。
国内浙江某企业,采用纳米材料对PET材料进行改性,将纳米级的无机材料分散到有机相中,对氧气的阻隔率达到近10倍。已在福建的武夷山市使用国产 PET瓶啤酒灌装机进行了两批次的生产灌装,该瓶可耐受巴氏杀菌,对啤酒的口味无明显影响。该纳米材料瓶的开发得到了浙江大学和啤酒界有关技术人员的支持。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