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纺织业联会会长李乃熹今天在全球纺织经济论坛上表示,后配额时代的香港纺织品服装非但不会被淘汰,还将扮演两个新的重要角色,即作为从事外包加工企业的区域总部和成为大陆纺织品服装生产的服务中心。这种合作方式将会使合作各方从配额自由化产生的机会中取得实质利益。
李乃熹说,他不同意香港纺织品服装将在ATC时代完全被淘汰的说法。在配额自由化第一年里,尽管香港区内纺织品服装出口与二○○四年相比下降11.3%,但这种下滑是平稳的,仍然向美国出口了大量的梭织及针织服装,总价值达到255.91亿港元,对欧盟出口总值达到了121.12亿美元。今年一月,香港区内对美国的出口为24.7亿港元,同比增长34%;对欧盟出口额达23.04亿美元,同比增长320%。
他指出,如此好于预期的表现显示,尽管香港的成本要比周边经济体高出很多,但是服装生产商的生产效率很高,并且能够通过分包辅助工序及引入先进技术的方式降低成本。而且,越来越多的香港制造商已经摆脱了低成本生产并将重点放在发展具有原创设计的尖端产品上,高质量和潮流化的服装生产对价格竞争的敏感度要低很多。
提供后勤服务基于此,李乃熹认为,香港在后配额时代,除了作为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地外,还将扮演两个新的重要角色,即作为从事外包加工企业的区域总部和成为大陆纺织品服装生产的服务中心。
他指出,近三十年来,许多香港公司纷纷在东南亚设立海外生产基地以便向美国和欧盟出口,但是这些公司的总部仍在香港并从事战略规划、与采购商联络、下单、产品开发、面料采购、质量控制、市场、贸易融资等重要工作。事实上,他们在香港的业务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此外,除了作为区域中心,香港还可为大陆企业提供加工服务。美国及欧盟的贸易保护措施可能在二○○七年/二○○八年取消,而中国大陆终将成为纺织品服装的重要生产国,香港则有机会成为大陆企业进行面料、原料及纺织机械全球采购的枢纽。
信息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