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曾凤飞(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
目前,曾凤飞每年都要设计1000多款服装,这些都是在大量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创作的。他经常带上助理到街头搜寻流行的面料、色彩,随后直接到布行选布料,现场画款式。在石狮,记者采访了曾凤飞。
设计要为市场服务
“一名设计师要做多少场秀都可以,但作品在市场上好不好销、顾客是否满意就要打个问号了。”曾凤飞说,艺术品可以有成千上万人来欣赏,一个人买就可以了,服装则不同,1000件衣服,就要有1000个人来买。
到泉州一家服装企业担任首席设计师之后,曾凤飞发现,男装的变化少,不容易出彩,尤其注重细节方面的设计,往往自己特别满意的作品在市场上卖得不好,大量货品积压在仓库里。
曾凤飞说,后来他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男装与凭想象用艺术手法创作的男装大不相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可能最多花一两百元买一件衣服。因此,在现实的设计中,曾凤飞放弃了表面浮华,放弃个人主义色彩,设计出不少贴近市场且有特色的产品。
强调品牌个性
尽管国内有数不清的服装品牌,而且一部分模仿严重,但只要生存下来的服装品牌基本上都有各自的风格。顾客看见别人买什么自己也跟着买的现象已经不存在,相反是顾客想穿什么就买什么,但每一个年龄层的消费者在服装款式上都有一个大概的消费趋向,这也给服装品牌留出很大的设计空间,每一个品牌都可以抓住一部分人做文章。
设计师首先要了解品牌所对应的消费阶层的喜好和消费需求,然后将他们的喜好和需求表现于服装款式、颜色、配件等方面,设计出与其他品牌相区别的服装,以此形成自己的品牌风格。
至于服装业盛行的模仿,曾凤飞并不反对,而是提倡设计师要敢于将国内外一些优秀设计作品借用过来。他说,服装款式不是谁创造了就是谁的专利,比如一件衬衫就那么一些款式,无非就是配件搭配上不同,同行完全可以拿来就用。当然,也要注意强调品牌个性,表达消费群体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诉求。
经常与老板沟通
此外,设计师要经常与老板沟通,掌握企业界的大动向,让一些内部信息更好地为研发服务。
设计师的创作意识一定要跳出“展示”、“作秀”的框框,不断地向市场学习,不断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特别是当今国际服装流行趋势千变万化,既要学习借鉴,使自己的产品丰富,又要不断创新,设计适应更多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不至于同市场脱节。
曾凤飞说,设计师服务于企业,就要不断为企业带来效益,帮老板赚钱,企业才能生存,自己的设计生命也才能延续。
信息来源: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