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间接煤制油项目——内蒙古伊泰煤制油产业装置奠基仪式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煤炭化工经济园区隆重举行。这标志着我国完全利用自有核心技术,将煤炭转化为燃料油产品产业化的开始,项目建设将对煤基合成油技术应用产生重要示范和推动作用,并成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波动攀升,能源紧缺对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发展制约日益显现,解决我国的石油需缺也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课题。内蒙古伊泰煤制油工厂是国家“863”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的产业化装置,其核心技术已于2005年通过国家科技部和中科院技术鉴定,浆态床反应器、费-托合成催化剂、油品精制和系统集成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已获得国家专利40多项,涵盖了先进的煤炭间接液化的所有核心技术。评审专家认为:煤基液化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合成技术)在工艺、设备及催化剂研究试验方面都已取得可靠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满足工业化生产条件。
此次奠基为年产规模16万吨的一期工程,总投资22亿元,主要产品为柴油、石脑油及液化石油气。距园区45公里方圆内,伊泰年产能1200万吨的酸刺沟特大煤矿、入洗原煤1200万吨的跳台洗煤厂正在建设,一个以循环经济运行方式把煤矿――洗煤厂――合成油厂联结为一体的国际先进水平煤基多联产基地,实现资源节约和能源效益最大化。伊泰集团董事长张双旺先生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伊泰集团创立以来,由5万元起家,用3年时间利税超过1000万,用4年建成了中型一档企业,用10年时间上市,到2005年,企业综合实力列全国煤炭100强前茅。伊泰在准格尔矿区拥有的煤炭资源达数十亿吨,伊泰集团抓住国家能源战略发展机遇,适时谋求产业的转化、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携手中国科学院,院企联合进行煤基合成油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施,使煤炭资源可利用率和附加值增加一倍,探索了一条煤炭清洁加工转换的新途径,一个民营企业冒风险投巨资来研发和建设煤基合成油项目,不仅仅是企业长远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回报社会,产业报国责任心的真实体现。伊泰生产的煤基合成油将是世界上最清洁的液体燃料之一,可直接加入到现有汽车中使用,比一般汽油节省30%~40%,尾气排放超过欧Ⅳ标准。整个项目分期建设,2008年建成16万吨/年的生产规模;之后分二期建设,2010年达到150万吨, 2015年形成5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记者注意到,在伊泰集团的煤制油项目中出现有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的“身影”,此家公司由伊泰集团控股,联合中科院、神华集团、潞安集团、许矿集团、连顺能源公司等6家单位发起成立的,这种资本和技术的实质结合,不仅为伊泰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研发支持,同时也成为我国煤制油技术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