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在南宁荔园山庄国际会议中心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签署了《武钢与柳钢联合重组协议书》。按照协议,武钢柳钢(集团)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127.57亿元,武钢以现金出资,占注册资本的51%;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以柳钢的全部净资产出资,占注册资本的49%。共同出资设立武钢柳钢(集团)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武钢董事长邓崎琳出任新公司董事长,柳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永南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刘振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武钢和柳钢联合重组,不仅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有利于实现钢铁企业向沿海发展,促进产业布局的优化整合,而且有利于申请核准联合开发防城港千万吨级钢铁项目。双方可以充分利用桂南-防城港市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共同致力于钢铁项目的开发。
战略布局从内地走向沿海
邓崎琳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经济合作全面展开,联合并购重组已经成为国际钢铁业整合资源、调整结构、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和发展趋势。这种变化也加快推进了我国钢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间的联合并购重组步伐。武钢与柳钢的联合重组,是在我国钢铁产业政策颁布后实施的第一个钢铁企业间跨省市、跨地区的联合重组。这次重组将有利于武钢集团从内地走向沿海的战略布局。
据悉,联合后武钢柳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向国家申报核准防城港企沙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兴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这个新建的千万吨级钢铁基地投资额将超过百亿元。防城港市拥有防城港、东兴、江山、企沙4个国家一类口岸,且其地处沿海、沿边区域,为西南诸省提供了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更是我国商品进入东南亚市场便捷的陆路门户。
扩张冲动来自横向压力
记者了解到,去年武钢的钢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今年将达到1300万吨,武钢年初重组了鄂钢,鄂钢今年产量也将向400万吨冲刺。柳钢的年生产能力是400万吨,正在进行600万吨钢生产规模的筹建。三合一之后,武钢今年钢产量将向2000万吨迈进,和龙头老大宝钢不相上下。若防城港企沙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建成投产,几年后武钢将成为一个年产钢3000万吨的"庞然大物"。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生产能力已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但在建、拟建的钢铁生产能力分别达7000万吨和8000万吨。受产能过剩的冲击,我国钢价自今年4月开始呈下滑之势,部分品种已跌破成本价。那么武钢的扩张冲动依据何在?
据业内专家分析,钢铁业的重组态势让武钢感受到了压力了,这才有了一系列的行动。宝钢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经营目标:"干3000万吨、看4000万吨、想5000万吨";鞍钢"十一五"期间产能有望达到2800万吨,与本钢联合后总产能将超过3500万吨;"十一五"期间,河北将成立以重组宣钢、承钢形成的邯郸钢铁集团,重组邢钢、石钢形成的唐山钢铁集团,最终组成南北两大钢铁集团,而首钢再对这两大集团重组的可能性很大;马钢老区产能规模为1000万吨,其"十一五"规模可达1700万吨。
一度入围"中国十大钢"之列的太原钢铁厂,前些年被挤出圈外就是前车之鉴,若是仍旧小步慢跑,其业内座次难免下滑,武钢顿感1400万吨的产能规划显然不足。
利益分配达成共识
熟悉鞍本重组的人大概都清楚,鞍本重组之所以反反复复运作几年,最主要的原因是财税利益分配问题迟迟不能定夺。武柳重组是否也存在这个问题呢?对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专家透露,这个问题应该已经得到解决。因为,目前类似的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重组在税收问题上已达成共识,那就是双方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财税都将按照属地交纳。这将成为今后重组的惯例。
千万吨级基地仍是悬念
对于武钢柳钢重组,外界评论认为,柳钢效益很好,上交的利税不少,职工的收入在冶金行业是很不错的(比武钢好多了),可忽然间就与武钢重组了,柳钢的职工想不通。把几个大企业硬凑在一起,不见得就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政府行政手段使然。
对于这样的疑问,柳钢高层表示:"武钢、柳钢重组完全是市场化行为,没有采取行政手段。柳钢看重的是武钢的技术,今后将抑制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过渡。通过重组,武钢、柳钢同时到沿海发展,是一个双赢模式。"
对于柳钢高层透露的这一重组主因,刘振江表示认同。他说,纵观发达国家钢铁企业发展趋势,钢铁工业规模经济发展阶段基本上已经完成,目前已进入产品向高档化发展或转轨的阶段。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加快产品向高端发展的步伐,已是做强做大我国钢铁企业的当务之急。刘振江进一步指出,中国钢铁企业要想攻占世界市场和填补发展中国家钢铁市场空缺,必须开发、生产发展中国家钢铁企业不能生产或产量小、质量尚有欠缺的高档产品。
对于新建的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刘振江表示,具体项目和品种还不太了解,这么大的投资规模国家能不能批还是一个问号。他认为,在产能过剩的状况下,今后钢铁企业大规模的投资一定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