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中国政府日前宣布要研制自己的大飞机,引起国外媒体关注。下面是海外媒体的一些评论。
中国人想靠自己的翅膀飞翔
美联社上海3月19日电:中国领导人已经批准制造大型商用飞机的项目,这是政府对挑战波音和空客公司计划给予的重大支持。
据报道,上月召开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
报道没有说明启动这个项目的具体时间表,但中国某航空工业公司的一位高级官员上周说,该公司计划在2020年前开始制造大型飞机。
中国已把大型飞机工程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纲要,并定下目标,在2010年前完成大型飞机的设计工作,并打算自行生产飞机引擎。
中国计划于明年试飞其首次自行研制的ARJ-21支线飞机。它还正在寻求将ARJ-21飞机打入海外市场。
从现在到2025年,估计中国需要购买两千多架新飞机,中国政府因此加速推动研制大型飞机的计划,以确保中国自己的公司能占据市场。
一般来说,大型飞机的标准是约200座或200座以上,有效载荷100吨以上。ARJ-21估计可运载70到110名乘客。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19日文章:中国计划建立一个制造大型客机的股份公司,向波音和空中客车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的支配地位发起正面挑战。
中国是波音和空客在全球最大的目标市场之一。根据空客公司最新的预测,在2006年到2025年间,中国在飞机需求的数量和金额方面将仅次于美国,成为第二大市场。
中国作出这一决策是有其飞机制造行业50年来积累的专业技术为后盾的。
声明没有透露研制大型飞机的公司的具体情况及其资金来源,也没有说明公司建立的时间表。
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客共同垄断着大型客机市场。这两家飞机制造商估计,在今后20年里,大型客机市场的价值约为2.6万亿美元。
中国要研制出可与空客和波音全面竞争的完整系列大型客机,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美国和欧洲的航空业非常重视这种长期挑战,尤其是因为中国可以利用国内航空公司潜在的巨大需求的支持。
国际飞机租赁金融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史蒂文·乌德沃尔-哈齐上周说,在政府和公司掌握的技术的支持下,中国和俄罗斯15年内都可能研制出能与波音737和空客A320单通道系列客机一比高下的飞机。国际飞机租赁金融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两家飞机租赁公司之一。
他说,没有理由说,除了波音和空客公司,别的公司就不能进入这一行业。
中国从未隐瞒它想成为航空航天行业的一支主要力量的雄心。一些外国公司通过销售进入了日益有利可图的中国市场。中国要求这些外国公司在中国制造零部件并转让技术。
去年10月,空客公司与中国当局签署了一项在中国天津建一个飞机组装厂的框架协议。
法国《解放报》3月16日文章:中国人想靠自己的翅膀飞翔。为了不再依赖波音和空客的飞机,中国计划制造自己的大型飞机。
中国民航市场发展迅速,运输量猛增,中国人对乘坐波音和空客飞机已感到厌烦,即使这些飞机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国生产的。中国人正是将希望建立在这些伙伴关系和随之而来的技术转让上。2004年,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继波音公司之后在中国开设了一家工厂。空中客车公司也率先将空客A320装配生产线落户天津。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已在制造一种有百个座位的ARJ-21型客机,这种飞机吸收了国外技术,可望于明年试飞。
制造大飞机的计划已列入“十一五”规划。中国的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影响将关乎民族自豪感和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的大订单。届时,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的产品销路将可能受阻。
中国造大飞机仍有难题
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网站3月18日文章:中国的宽体飞机计划面临许多障碍。尽管中国坚持不懈地积累了不少西方航空技术,但它在今后15年内建造宽体商用飞机的计划在技术、商业和政治上仍面临诸多难题。
中国航空企业早就有为西方飞机制造商生产零部件的丰富经验。现在,中国正在进行新的尝试:天津一家生产A320系列型号飞机的合资企业将复制空中客车公司最先进的窄体飞机装配线。与此同时,中国公司一直负责设计波音787梦想飞机的零部件,对碳纤维技术已经相当了解。
但复制的装配线、复杂的零部件设计与研制可靠而高效的宽体飞机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宽体飞机可是要以高价卖给眼光挑剔的国际航空公司的管理人员的。中国航空界在得不到大量财政补贴的情况下不太可能完成这一任务,这是人们质疑拟议中的中国宽体飞机能否推向市场的第一个原因。
然而,财政补贴将激怒美国。美国无疑会根据中国对世贸组织作出的自由贸易承诺指出这种补贴的违法性。
中国选择建造宽体飞机的时机不成熟还有技术上的原因。787梦想飞机和空客A350XWB型飞机在结构和系统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意味着有远大抱负的中国宽体飞机制造商现在必须把目标定得更高。
中国宽体飞机计划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要赢得可靠供应商的声誉。中国必须消除俄罗斯上世纪90年代在售后服务方面给航空业界留下的坏印象。ARJ-21新型支线客机可能为中国人做到这一点提供了机会,但迄今为止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立项研制的这种飞机还没有卖给过外国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