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7月16日讯记者仇方迎报道:海内外数十位在纳米科技研究领域有一定建树的华人科学家,今天聚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会议大厅,就推进我国纳米科技事业健康发展进行研讨和学术交流。
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在致辞中,对海外专家回国与国内学者切磋纳米科技发展经验和体会表示热烈欢迎。他说,看到海内外中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进行良好合作,感到非常高兴。希望海内外华人科学家进一步加强合作,使中国的纳米科技事业像申办奥运取得成功一样,在国际上占有显著位置。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在《中国的纳米科技研究》的报告中说,十余年前开始发展起来的纳米科技,已成为目前受到广泛关注、最为活跃的前沿科学领域。中国科学家从纳米科技的发展初期起就已经开始关注这方面研究;中国有关科技管理部门对纳米科技的重要性已有较高认识,并给予了一定支持。国内不少于50所高校、20个中科院研究所和300多家企业开展了纳米科技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国的纳米科技研究与国外几乎同时起步,在个别方面有微弱优势,但整体上与主要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他介绍了中国科研教育机构在纳米科技三个重点研究领域(纳米材料、纳米器件、纳米结构的检测和表征)中取得的进展,分析了国内纳米科技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纳米科技研究的建议,并简要介绍了国家对加强纳米科技研究力量方面拟采取的措施。
白春礼说,目前“纳米”很热。国内一半以上的省市自治区把发展纳米材料列入“十五”计划,民众和企业对“纳米”也很热,有报道说纳米时代已经来临,股票上涨,走进千家万户等等,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认真理解纳米科技的真正内涵。一方面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一方面要避免将纳米概念庸俗化。白春礼认为,纳米时代的真正来临至少是20年以后的事,纳米器件的研制水平和应用程度是重要标志,但并非目前就没有纳米技术的产品。据统计,2000年全球纳米科技产品总产值有350亿美元,跟器件有关的产品总产值达3750亿美元。他强调纳米科技不仅仅是尺寸减少的问题,而是要看对原有材料性质是否有明显改进,是否具有宏观材料所不具有的特性;不仅仅是纳米材料的问题;不仅仅是传统显微技术扩展和延伸的问题,应当重视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由下至上”的制作方式。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春晖计划赞助,中科院物理所和旅美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协会组织承办的这次研讨会为期三天,将进行14个分组学术报告和3个国际合作专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