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年来多次著文强调,对中国未来国家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莫过于正在形成中的亚洲版“北约”。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同澳洲总理霍华德近日在东京签署了《日澳安全联合声明》。这个声明的签署离亚洲版“北约”的形成只有半步之遥。中国面临的最大安全挑战,也就是如何回应和应付正在加速形成中的亚洲“北约”。
日澳为什么要作那么大的外交动作呢?安倍在该协定签署前说:“日本与澳洲有共同的价值观,我希望与澳洲加强战略关系。”霍华德也说:“签署这项安全与合作联合声明,就双方从50年前就开步走的关系而言,是另一道里程碑。”可是同时,安倍和霍华德都否认此一联合声明有针对任何国家的意思。但不管双方如何解释,所针对的国家是最明显不过了。
联合声明对中国构成压力
中国已经明显感觉到压力。就日澳的这份宣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中方希望有关国家在加强双边安全合作时,能照顾到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关切和利益,多做有助于增进本区国家之间的互信、和平与稳定的事。”就日、澳宣称该宣言并非针对中国一事,这位发言人说:“我希望他们讲的是真话,中国并不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但是对中国构成的压力,并非仅仅是这份宣言本身及其包括的政策含义,更大的压力可能在于这个宣言背后深厚的潜台词。人们可以对这些潜台词作多方面的挖掘。
首先,日本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非常积极主动的角色。尽管日本在冷战结束后安全外交趋于活跃,但近年来的主动出击与之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前不久日本刚把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和平宪法还没有修改,日本的军事安全就已经走了出去,并且受到了最高规格的接待。可以相信,今后随着日本所谓的“正常国家化”,其军事和安全方面的活动会越来越频繁。
其次,这份宣言背后的美国因素也很显然。构造一个亚洲版“北约”来应付中国,一直是美国政府尤其是新保守主义政府的构想,并且在这方面有诸多动作。这次美国没有参与,多半是因为美国用不着走到前台。原因很简单,因为前些年已经有了同样版本的《美日安保条约》和美日“二加二”协商会议。从技术层面来说,美国的不参与似乎可以减轻中国对此的顾虑。日澳《安全联合声明》的形成,表明亚洲版“北约”的大构架已经形成,即美、日、澳三国轴心。
中国理性反应能避开冷战
其三,这个轴心一旦形成,就会有相当强大的扩张力。实际上,这个轴心已经对印度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深感兴趣。如果在安全同盟的基础上,再能实现日本所提倡的包括东南亚、澳洲、纽西兰和印度在内的十六国贸易伙伴协定,那么就会对很多国家产生相当大的吸引力。
其四,对中国最直接的威胁就是台湾海峡问题。台湾方面不仅一直力图构造一个包括其本身在内的民主同盟或者联盟,而且也一直在争取加入到这个民主联盟。亚洲版“北约”可说是为了阻止中国解决台湾问题,或者说是为了给台湾提供直接的保护。不管怎么说,这个安全构架已经为中国大陆解决台湾问题设置了最大的障碍。
很显然,亚洲版“北约”的直接目标就是中国,或者要“围堵”中国的崛起,或者要“平衡”中国军事现代化所产生的外在影响力。无论用什么概念,对中国来说,都是同样一个意思。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也应当看到,尽管亚洲版“北约”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其发展方向不仅取决于美、日、澳轴心的意图,而且也取决于中国和其他亚洲相关国家的反应。就是说,这个“北约”的性质是在各方活动中规定的。要避免另一次冷战,中国的理性反应是个关键。虽然中国避免不了安全战略上的压力,但至少从以下几个大方面来说,中国是可以冷眼相待的。
首先,这种安全军事同盟明显带有冷战色彩。在冷战时期如果日、澳形成类似的同盟倒还可以理解,但放在今天的条件下,就有时光倒错的感觉。冷战后,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推动下,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日渐提高。对外投资和经贸已经把各国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了。无论是中日之间还是中澳之间,经济的互动和互利程度已经很难互相为敌了。尤其是澳洲,很多年来,中国已经成了其外贸增长的主动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澳或者美国构造针对其他国家的同盟显然是适得其反的,很难起到其在冷战时期所能起到的效能和效用。
其次,这种带有针对中国的安全同盟,实际上并不符合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利益。包括东南亚在内的亚洲国家都能够从稳定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如果美、日、澳为轴心的亚洲“北约”和中国的对立公开化,亚洲国家的利益就会最小化,因为那个时候,一些国家就不得不在中国和亚洲小“北约”之间作出选择,而这个选择会是相当困难的。中国毕竟不是“吴下阿蒙”,对很多国家来说,和中国的交往可以获得越来越大的利益
战略不能离开经济
再次,在核武时代,这些大国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很大。中国经过将近30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已经把自己置于全球经济体系中,并且在这个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是说,离开了中国这个环节,全球经济体就会发生很大的问题。
尽管日、澳、美正在实施战略与经济分离的战略,就是说在经济上和中国进一步交往的同时,在战略上“遏制”或者“平衡”中国,只要中国开放政策不变,美、日、澳要把一个在经济上和自己互相依赖的中国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条件下,战略和经济两者之间要绝对的分离并不容易。并且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只要有持续的正常的军事现代化,中国拥有足够的自卫能力应当是不成问题的。
当然,理性的反应并不是说中国可以置之不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到今天,开始对外在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欧美等西方社会,近年来“中国不确定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现在很多国家开始采取他们认为是有效的战略来应付中国。这或许是国际政治的规律在支配。
同样,对中国来说,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有快速的经济发展,天下就太平无事了。相反,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不仅要努力确保内部各方面发展的确定性,也要确保外在崛起的确定性。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如果不想重复前苏联的道路,那么就必须更理性,用更有效的方式既要避免新的冷战,又要保护国家利益。这并不是空想。政治和外交本来就是要把不可能转变成为可能。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