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据报道,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已经完稿,不日即将出台。《办法》做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比如,国产汽车要在车身尾部显著位置上,标注汽车生产企业名称、商品商标、车型名称等;合资的汽车生产企业,如将合资各方中文汉字名称的简称进行组合或将合资各方的汉字商标进行组合予以标注的,可不再标注生产企业名称。
评论:国内有一种怪现象,为促进销售而淡化中国制造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到汽车,小到钮扣。明明是土生土长,却非得起个洋味十足的名称,似乎如此即能摇身一变成为高档、品位的代言人。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主流汽车品牌中,达不到《办法》要求的车型不在少数,东风日产、上海通用别克、上海通用雪佛兰、南京菲亚特等多个品牌旗下的车型外部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中文标识,天津一汽丰田的中文标识是采用不干胶粘贴方式,也同样不符合新出台的规定。
业内专家指出,不出现中文标识的品牌主要集中在高档车领域。分析人士指出,大众的崇洋消费心理给了跨国汽车巨头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淡化中国概念的主要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迎合部分消费者可能存在的潜在消费心理。
但更为重要的是,不“贴标”体现了外方对合资企业的控制,淡化中方的制造和销售能力,削弱中方品牌,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分配权。“跨国汽车巨头美其名曰为维护品牌全球统一的理念,但执行者此举其实只是为了把合资公司变成其在中国的分支,这才是其最终目的。”业内人士分析到,如果合资公司的中方在既得利益下低头默认,是舍弃自主发展的权利,那中国的汽车工业又从何谈起。
目前在合资汽车企业中,虽然中外双方股比不能超过50比50,但外方依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对于中方来说,制造合资企业的车型就是替人打工,领取的只是基本工资。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汽车产业是竞争性产业,财政无力支撑竞争性产业的开发。为此,产业政策明确提出了一些支持中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的中方发挥作用的问题,关键是企业不能放弃自己的权益,比如汽车产品的标识问题。
另有汽车经销商认为,《办法》正式实施后很有可能会掀起一股“揭牌风”。因为如果用户提出揭掉中文标识的要求,他们将会尽量满足。
一方面,基于维护中方权益而为《办法》叫好的论调不绝于耳;而另一方面,认为品牌形象在无形中被降低而发出的反对之声也不少。看来,《办法》实施后究竟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苏利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