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口葡萄酒批发价约18元/瓶,零售价则为80-90元/瓶。而在法国,许多普通葡萄酒的价格也就3欧元(约28元人民币)左右,销到国内就需要300元。近日,进口葡萄酒也掀起涨价潮,不仅世界知名酒庄生产的葡萄酒曝出“天价”,连产地不详的低端进口葡萄酒价格也水涨船高。记者调查发现,游资的大量进入,是扰乱市场的根本原因。而进口葡萄酒市场价格混乱,以及消费者缺乏对不同品牌、不同品质葡萄酒的分辨力,也给各路资本以可乘之机。
进口葡萄酒价格飞涨
许多并不知名的葡萄酒纷纷报出了几千元的高价,甚至有些出自世界名酒庄的葡萄酒报出了每瓶10万元以上的价格。而据销售人员透露,无论多么昂贵的国外葡萄酒进入中国,商家都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
据中投顾问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葡萄酒进口同比增长70%以上。而来自河南省酒业协会的一组数据则显示,2009年全国进口葡萄酒17.1万千升,仅今年上半年葡萄酒进口量就达12.07万千升,比去年同期增长69.7%。另据温州海关统计,浙江省今年1-8月,葡萄酒进口数量达501.7万升、货值1676万美元,占浙江省同期进口的49.1%。而2009年全年,葡萄酒进口数量521.6万升、货值1832万美元,占浙江省进口的62.3%。
各方统计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葡萄酒流入中国市场。但是,进口葡萄酒供给增多并未让消费者享受到“让利销售”,反而不得不为进口葡萄酒“一路冲高”的价格买单。
在日前的糖酒会上,许多并不知名的葡萄酒纷纷报出了几千元的高价,甚至有些出自世界名酒庄的葡萄酒报出了每瓶10万元以上的价格。而据销售人员透露,无论多么昂贵的国外葡萄酒进入中国,商家都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
某品牌葡萄酒北京代理商告诉记者,进口葡萄酒的价格变化比近期的高端白酒涨价频率还要高。他举例说,小拉菲(佳士得拉菲酒)短短3年的时间,价格就暴涨了近5倍,2007年刚上市时的市场零售价才680元,到去年年底涨到了2000元,现在售价更是到了4000元。今年6月,波尔多拉菲推出了2009年波尔多期酒,价格是450欧元/瓶,比经典年份2005年300欧元的售价高出50%。
此外,记者在秋季糖酒会上了解到,法国葡萄酒展区内紧邻的两瓶葡萄酒分别被贴上了8800元和1.28万元的标签,而美国葡萄酒肯嘉尼酒庄展区内的几瓶葡萄酒甚至分别标出了11万元、13万元和18万元的价格。除了世界顶级名酒标出天价,普通外国葡萄酒的价格也在飞涨。
一位不愿具名的进口葡萄酒经销商向记者爆料称,国外100多元的酒弄到国内卖到几千块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小酒庄甚至小作坊的葡萄酒,在国内也能卖到大品牌的价格,像拉菲的副牌,在国内就直接当拉菲的价格卖了。他说:“一进口葡萄酒经销商经营的葡萄酒批发价大约18元/瓶,而到了零售市场上则达到80-90元/瓶。而在法国,许多普通葡萄酒的价格也就3欧元左右,到了国内则要300元人民币。”
市场空间巨大引发利益追逐
中国的葡萄酒消费才刚刚起步,人均葡萄酒消费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十几亿人的消费市场无疑牵动着国外葡萄酒商的神经,都想在这个无限广阔的市场分得一杯羹。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在济南秋季全国糖酒会上发布的《2009-2010年度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报告》显示,去年,我国白酒产量为706.9万吨,啤酒产量为4236万吨,葡萄酒产量为96万吨,3种酒品的产量占比分别为11.8%、86.6%和1.6%。该报告称,虽然葡萄酒占比基数较低,但是未来增长空间巨大,而且我国葡萄酒产量连续7年来一直保持着18.8%的复合增长率。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何继红表示,葡萄酒行业的整体利益空间巨大,百元产值实现利润继续保持着饮料酒类行业的最高水平。2009-2010年度全球葡萄酒行业增速趋缓,所有的目光开始聚焦中国,中国葡萄酒行业已经进入了下一个“黄金十年”。今后,我国葡萄酒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据了解,国内进口葡萄酒近七成来自于欧盟。该地区生产出诸多著名的葡萄酒品牌,特别是闻名世界的法国波尔多地区的八大酒庄(拉菲庄、拉图庄、木桐、玛歌庄、奥比康庄、白马庄、欧颂庄和柏翠庄)生产的葡萄酒,更成为顶级葡萄酒的代名词。因为八大酒庄对于葡萄酿造工艺及成品酒品质的要求均较高,所以年产量十分有限,像人们最为熟知的拉菲酒,每年产量为3.5万箱,其中只有2/3作为正牌酒投放市场。八大酒庄生产的葡萄酒被称做“贵族酒”,可以想象其价格的昂贵。
一般用于消费的名牌葡萄酒价格在几百欧元不等,而国外普通家庭消费的葡萄酒则大多产于不知名的小酒庄或是小作坊,价格根据当地消费水平略有不同,最低可达1欧元。另外,葡萄酒中的年份酒因为具有收藏价值,身价不可同日而语,报价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时,曾有一瓶1784年杰弗逊酒被拍卖,价格约合50万元。不过,通常意义上进入市场的进口葡萄酒,多供消费者使用。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向记者介绍称,葡萄酒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市场不过十几年的历史。国外葡萄酒市场在经过了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消费市场渐趋饱和,行业发展速度开始放缓。但是中国的葡萄酒消费才刚刚起步,人均葡萄酒消费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随着消费意识的增强,十几亿人的消费市场无疑牵动着国外葡萄酒商的神经,都想在这个无限广阔的市场分得一杯羹。
另外,他还透露,国内的葡萄酒行业近年来也涌现出了像张裕、长城、王朝等知名品牌,但是它们并没有完全瓜分国内市场,并且这些品牌在综合竞争力上仍与国外知名品牌存在差距,这就留下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加之近期国内各种酒品企业的提价也为进口葡萄酒提供了机会,国内酒品一而再地提价挑战着人们的心理底线,当价格超出接受程度之时,消费者宁愿在商务用酒方面放弃“步步高[24.07
1.91%]升”的茅台和五粮液[37.47
2.66%],而改用价格可能更高的进口葡萄酒。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有恃无恐地杀入国内市场。
资本炒作是根本原因
在中国“物以稀为贵”的消费观念下,进口价格就已经相当高了,现在又加入了资本炒作的元素,标出十几万元的价格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这样发展下去,出现百万元的产品也不是不可能。
对于进口葡萄酒高价成风、市场混乱的现状,长城葡萄酒代理商北京盛华博源酒行销售主管马博认为,进口葡萄酒市场的混乱和价格的飞涨,与资本的炒作分不开,而在各种炒作的资本中,温州资本是最为重要的,楼市调控加码使得很多温州资本撤出房市转向葡萄酒市场。
其实,在早前举办的首届全国酒类行业协会联席会暨中国(国际)葡萄酒温州论坛上,葡萄酒期货(在葡萄酒完成发酵工艺后,刚刚放入橡木桶陈酿环节,客户购买其所有权,这时客户购买的葡萄酒即称为葡萄酒期货)即被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受到温州酒商的关注,并被喻为“液体黄金”。温州中小企业投资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以前在温州做进口葡萄酒的多为海外华侨和原来就从事酒类经营的商人,但现在很多老板把原来从鞋服制造、煤矿等传统产业游离出来的资金,或者房地产、股市等资本市场退出来的资金,投进了进口葡萄酒市场。
马博告诉记者:“国外著名品牌葡萄酒,特别是八大酒庄的产品,每年都是定量的,而且都有市场跟踪,市场情况十分透明,卖掉一瓶就少一瓶,而每消费掉一瓶,厂家就有可能抬高剩余产品的价格。这些名酒进入中国市场的数量本来就十分有限,在中国‘物以稀为贵’的消费观念下,进口价格就已经相当高了,现在又加入了资本炒作的元素,标出十几万元的价格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这样发展下去,出现百万元的产品也不是不可能。”
据了解,一家温州大型酒庄于今年9月中旬投资5000万元,购买了法国五大顶级酒庄之一玛歌酒庄的葡萄酒期货,截至目前,这批期酒价格已经上涨了30%多。南京某葡萄酒投资企业的选酒师也向记者证实,“这几年投资葡萄酒的收益非常明显,目前最火的还是年份好的拉菲,1982年的拉菲2万元买进,6万元卖出不是稀奇事。木桐市场价也很高,1991年的木桐现在要1万多元了,且还在看涨”。
价格不透明令普通酒也被炒
国外葡萄酒的透明度太低,中国消费者根本无法估量其真正的价值,即使拿到假货也无法分辨。
相对于国外知名葡萄酒品牌被资本热炒,那些不知名的小酒庄、小作坊的普通葡萄酒也成为资本炒作的对象。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国内最为知名的葡萄酒品牌还没有被炒作的迹象。
某机构流通专家向记者解释称,葡萄酒作为舶来品,中国消费者并没有完全了解它,一般错误地认为只要是法国或是意大利的葡萄酒就应该不会太差。再者,进口葡萄酒不像国产的假酒,因为对真品有着明确的感知,一试便知真假;而进口葡萄酒即使是假货也无法感知出来,人们只能通过包装、封口或是标志性的东西进行识别,这些识别方法也是从国外传过来的,识别效果还有待考查。而国产葡萄酒虽然技术等是国外传入,但终归是国内生产,原料等各方面成本以及利润空间相对较为透明,炒作空间也就相对有限。
此外,马博也向记者表示,超高的利润是资本和个人炒作普通甚至劣质进口葡萄酒的主要原因。他说:“国外葡萄酒的透明度太低,中国消费者根本无法估量其真正的价值,即使拿到假货也无法分辨。于是,国内商人就会把国外小酒庄、小作坊的劣质葡萄酒弄到国内,高价交到经销商手里,再由他们随便定价,可能十几元的产品卖到消费者手里就变成了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甚至还有人把国外原浆弄回来之后,加水和色素,或是根本就不用国外的酒。”同时,他还透露了一组数据,不少品牌的葡萄酒缴纳关税进入国内后,还能保证50%以上的利润,即便是到了零售环节,一些进口品牌还可以给经销商创造30%的利润,这远远高于国产品牌葡萄酒和白酒的利润。
面对如此巨大的利润空间,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涉足进来。《2009-2010年度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内地专门从事进口葡萄酒经销与流通业务的企业达到24137家,进口品牌达1386个。
“国外普通葡萄酒都是国内酒商引进的。”马博说,“国外不为人知的众多小酒庄、小作坊的葡萄酒产品都是普通家庭自酿,提供给消费水平低的下层劳动人民的。但是现在,他们也了解到中国市场上国外葡萄酒的利润空间,也有自己过来通过展销会寻找中国代理商的。”
监管不力加剧市场混乱
国内葡萄酒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不成熟,所以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这一市场。
商人惟利是图的炒作,使得进口葡萄酒终端消费价格一片混乱,业内人士呼吁,进口葡萄酒经销商和代理商应该进行行业自律,同时建议国家进行干涉,加强监管,并加大整治力度,对葡萄酒整个行业进行规范,使市场能够良性循环。
但是,正在寻求代理国外葡萄酒的马博向记者介绍称,葡萄酒进口一般采用的是“原桶进口,勾兑分装”的再贴牌模式。所以,有的代理商在分装过程中通过勾兑、稀释获取更多利润,甚至通过勾兑、添加甜味剂等掩盖进口葡萄酒质量低下的问题,导致了进口葡萄酒品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同时也就使相关部门的监管力不从心。
为了规范葡萄酒进口申报,海关总署于今年3月份发文,力图治理这一乱象。新规定要求,进口货物收货人及其代理人严格按照《海关进出口商品规范申报目录》的要求填报进口葡萄酒的品名、品牌、容器容积、年份、产区和等级。同时,进口货物收货人及其代理人还须向海关提交内容完整、文字清晰的进口葡萄酒酒标(包括正标、背标)彩色照片或电子照片彩色打印件,以及原厂商发票(对于通过境外贸易商进口无法提交原厂商发票的,进口货物收货人及其代理人申报进口时应提交由境外贸易商制发的商业发票,发票上应当包括生产厂商名称和原厂商发票的编号)。对于报关单申报的内容与酒标内容不符的,海关将按申报不实处理。
不过马博担忧,一些商贩会通过伪造发票、模糊翻译酒标、正牌伪报为副牌等方式低报价格,尤其是原桶进口的葡萄酒,因为确定葡萄酒的年份、产区、等级并不容易,低报价格的现象也就更是突出。“我就听说有一个同行曾跑到澳大利亚选了一家小酒庄,把酒运进国内后,把酒标上的产地改成法国,这样他就可以把150元价位的葡萄酒卖到250元或者更高,销量也会很好。”
然而低价进入国内市场的葡萄酒,却不能低价到达消费者手中。资料显示,我国从1984年开始实行进口商品代理作价方式制定进口商品国内价格。按照规定,代理商销售进口商品的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和竞争状况自行确定。
昨日,记者拨打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进口葡萄酒因不属于特殊物品,价格是放开的,由经销商自主定价。对于市场上进口葡萄酒价格的高涨,该人员直言,即使价格再度飞涨,也没有违反法律规定,消费者如果觉得价格高,可以选择不买。随后,发改委价格举报“12358”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进口葡萄酒的国内价格是经销商自主制定的,国家并不干涉。
某业内专家分析,国内葡萄酒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不成熟,所以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这一市场。虽然有些地方成立酒类行业协会,希望能够起到规范酒类市场的作用,但是协会不是政府部门,并没有法律效力,对企业没有管理权力,单单靠协会,根本无法解决当前国内进口葡萄酒市场的纷乱局势。记者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