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举报称,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檀德馨和浙江省平阳矾矿医院潘芝芬发表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年第13卷第6期的《刮宫术后宫腔粘连185例分析》一文,遭到16个单位25人的6轮抄袭,形成了一起“连环抄袭案”。(中国青年报3月24日报道)
一篇医学论文遭遇“连环抄袭”,几乎成了哪里需要往哪贴的一张“创可贴”,这实在令人五味杂陈!举报者希望中国的医学界“能像白色的大褂一样”,有一片洁净的学术天空。然而,曝光一起论文抄袭事件,真的能让包括医学界在内的学术天空变得洁净起来吗?这次由医学院大学生揭开的论文抄袭黑幕能否颠覆“秀才造反”的轨迹,恐怕不容乐观。
在我国,学术腐败现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且愈演愈烈,广为公众诟病。买卖论文已形成产业,2009年产值保守估计约为10亿人民币,是2007年的5倍还多。而抄袭、剽窃乃至论文造假更是成泛滥之势,仅去年一年,从浙江大学对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造假论文有关人员做出处分,到东北某大学经济学硕士涉嫌抄袭论文者,被收回硕士学位证书,再到西南交通大学黄庆“抄袭门”事件,当事人被取消博士学位,撤销研究生导师资格,学术不端事件屡禁不止,频见媒体,甚至有个别大学领导也染指其中,其影响恶劣,令人瞠目结舌,而被严肃查处的还只是冰山一角。更令人忧虑的是,医学论文的抄袭与剽窃害莫大矣,不仅败坏医德,而且有可能危害患者生命,这绝非危言耸听。仅以被当作“创可贴”的医学论文为例,抄袭者只顾剪切粘贴一个爽字,竟然无视专业常识,将无痛人流与刮宫术混为一谈,如果医生们都按照此文所描述的方法和操作去做,岂不草菅人命?!
医学论文成“创可贴”反讽了什么?它一针见血地直击当下“以论文论英雄”的职称评定体系之弊。有人曾说“如果按照现在的体制,林巧稚都评不上教授职称”,因为林巧稚没发表几篇论文,如果她整天绞尽脑汁整论文,就成不了名医了。因此,对论文抄袭事件,仅凭曝光后的查处以及道德谴责不足以使之遁形,必须从职称评定体系的源头上进行改革,根除利益驱动,方能防患于未然。在新医改的推进过程中,如何在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的同时,提升医技水平;如何在药事服务费、效绩工资中体现技术含量,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如何在职称评定中剥离论文,更多的注重实际能力,从论文评审转移到实绩的量化考核上;如何创造条件让医护人员在实践中展示业绩与成果,遏制学术不端,推进学术诚信,全面提升医德,已成为医改不容回避的一大课题。[浙江在线·浙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