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不关“口”事 查查肠胃(4)

王朝健康·作者佚名  2010-04-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提要] 通常,口臭的原因在于口腔卫生,但是有的人牙齿好好的,天天早晚都刷牙,但是就是无法消除口臭。这原因包括:抽烟过量、便秘、饮食不当、肝功能不佳、烂牙等,都是造成口臭的原因。本期小病365为您找出究竟有多少导致口臭的元凶,如何轻松用小方法去除口臭?

口臭试试中成药

中成药内治法

口臭:口臭是指口中出气有臭味。中医辨证治疗口臭分为以下三型:

胃热上蒸型:

主要表现为口臭,口渴饮冷、口舌生疮糜烂、牙龈赤烂肿痛、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当以清胃泄热为治,可选用黄连上清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三黄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或牛黄清胃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痰热壅肺型:

主要表现为口气腥臭,胸痛胸闷、咳嗽痰黄粘稠,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当以清热宣肺为治,可选用羚羊清肺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清气化痰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复方鱼腥草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肠胃食积型:

主要表现为口中酸臭,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溏薄或泻下不爽,小便短少,舌淡苔厚浊腻,脉滑。

治疗当以消食化积导滞为治,可选用保和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大山楂丸,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或木香槟榔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复方鸡内金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口苦:

口苦患者常有心烦易怒、头晕头痛、目赤胁痛、小便黄短、大便偏干、舌边尖红等。

治疗可用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丹栀逍遥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夏枯草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冲饮;或茵栀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

口酸:口酸是指口中自觉有酸味,甚者他人闻之有酸气。

肝胃不和型:

主要表现为口中发酸、嘈杂吞酸、食少纳呆、嗳气、胁肋胀痛,舌淡苔薄脉弦。

治疗当以疏肝和胃为治,可选用调胃舒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沉香化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宿食停滞型:

主要表现为口中发酸、或嗳气酸腐、纳呆恶食、脘腹胀满舌淡苔厚浊腻,脉滑。

治疗当以消食化积导滞为治,可选用枳实导滞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保和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香砂养胃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曲麦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冲饮。

口咸:是指口中自觉有咸味,有时伴有咸味痰涎排出、咽干口燥、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夜寐不安、多梦盗汗、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当以养阴益肾为治,可选用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大补阴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滋阴甘露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口淡:口淡是指口中味觉减退,患者自觉口内淡而无法尝出食物滋味,伴不欲饮食、神形疲惫,短气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当以健脾益气,芳香和胃为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或人参健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香砂六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口腻:是指口舌粘腻,滞涩不爽。

寒湿困脾型:

主要表现为口中粘腻、口淡不渴、不思饮食、胃脘满闷、肢困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当以健脾利湿为治,可选用平胃散,每次10克,每日3次冲饮;或理中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良附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湿热中阻型:

主要表现为口中粘腻滞涩、口气秽浊、食不知味、口干不欲饮、脘腹胀满、胃纳减退,舌红,苔黄腻,脉滑。当以清热利湿为治,可选用甘露消毒丹,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六合定中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或清胃黄连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

中成药外治法

1、黄连胶囊:将黄连2粒,去掉胶囊衣,研为细末,清水调为糊状,分成两份,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口臭、口苦。

2、黄芩片:黄芩片3粒,研为细末,清水调为糊状,分成两份,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清热解毒,适用于口臭、口苦。

3、金匮肾气丸:取本品1丸,研细,用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分成两份,置于伤湿止痛膏上,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3—5天。可温肾益气,适用于口咸、口淡。

第一頁    上一頁    第4頁/共6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