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驻意大利大使看到后很生气,但他现在通过网络视频看的片段中,没有那个孩子的影像。
出了学校,安东尼奥尼在街上随机拍了老人挑水、小孩游戏、年轻人上工干活等场景。然而在一户农家,马雍喜却和安东尼奥尼发生了冲突……
要求村民“演吵架戏”被拒
按照事先安排,马雍喜走访村民石永岐家,和石家商量购买收割机的事儿。安东尼奥尼带着摄制组跟拍,镜头收录石家的厅堂、卧室、被褥和农具。听说石永岐夫妇和他们的儿媳一起居住,关系融洽,导演向马雍喜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说,能不能设计一个场景,让石家儿媳跟公婆吵架,他想看看这个家庭发生矛盾时,村干部是咋调解的。”马雍喜无法接受安东尼奥尼的要求,当场拒绝,并表示:“一家人本来很和睦,为啥要他们发生矛盾?我们不能为了配合你做一场戏给你拍,那样不真实,不能这样拍。”
马雍喜的态度,打消了安东尼奥尼的“作秀”念头。后来,在这个约10分钟的片段中,《中国》如是表达安东尼奥尼的观点:“这里的农村家庭成员和谐相处,虽然村大队甚至有批准离婚的权力,但这里的人很少离婚,因为夫妻很少吵架……由于中国人的贞节和谨慎,使人几乎觉察不到他们的感情和痛苦。”
从石家出来,安东尼奥尼走到村子东面三四百米的地方,默默拍了几座坟墓和墓碑,之后离开了大菜园村。
“他在村里待了3个多小时,很少说话。”马雍喜说,那时大菜园被定为外国人接待点,原因是距县城近,房舍、道路、公共设施等都是当时全县农村建设最好的,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还专门接受过如何接待外国人的培训学习。“按要求,村里分开放区和非开放区,外国人只能去开放区参观。但是安东尼奥尼经常不听安排,到处拍。”马雍喜说,“我们虽然紧张,却不好过分阻拦。”
县里接待他的规格相当高
1972年5月中旬,林县第四招待所(下称四所)所长田永昌接到林县县委宣传部通知,让他做好迎接7名意大利记者的准备。田永昌立即着手安排,在招待所南楼二楼腾出4个房间。
“县里说的意大利记者,其实就是安东尼奥尼和他的摄影组。”田永昌透露,当年5月,四所共接待了7批外国人,安东尼奥尼是其中的一批。当月的安排,田在日记中这样记录:“4~7日,十六个国家常驻北京记者26人;9~11日,新西兰1人;20~22日,菲律宾12人;22~23日,日本记者3人;26~29日,印尼、日本、苏丹、坦桑尼亚共7人;28~31日,意大利7人;30~31日,阿尔巴尼亚田径队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