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有个“怪癖”,不论是他在莫斯科的会议室,还是在疗养地的会议室,甚至是在他二战时的地下指挥所的会议室里,任何桌子,包括大会议桌,都不带抽屉。据说这体现了斯大林一个重要的行事原则:别藏着掖着,把一切都放到桌面上!(《世界新闻报》2008年7月4日) “别藏着掖着”,就是要开诚布公,直言不讳,没有保留地发表意见,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这有益于互相沟通,求同存异,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提高工作效率,做出正确决策。反之,会议上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心口不一,“犹抱琵琶半遮面”;同事之间,互相提防,“开口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只会互相猜疑,增加内耗,久议不决,费时误事。
当然,要让大家都“别藏着掖着”,领导人一定要有良好的民主作风,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有听进不同意见的雅量,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样,众人才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直抒胸臆。否则,不管会议桌有没有抽屉,大家也会噤若寒蝉,话烂到肚子里也不肯全说出来。
在斯大林民主作风还较好的年代,大家也确实做到了“别藏着掖着,把一切都放到桌面上”,形成了许多积极而正确的决议,大大推动了苏联的建设速度。后来,当他变得独断专行,飞扬跋扈后,虽然桌子还是那种没有抽屉的会议桌,大家为了自保,也都变得老成持重,口是心非,该“藏着掖着”,就决不“放到桌面上”。疑神疑鬼的肃反扩大化,对德军进攻苏联的错误判断等,大约都是在这种氛围下出笼的,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
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后,大肆批判斯大林的“暴君作风”,连讽带喻,不遗余力。一次,他批得正起劲,忽然有听众质问他:“赫鲁晓夫同志,您当初在干什么呢,你那时候为什么不提意见?”赫鲁晓夫顿时“勃然大怒”:“站起来,给我拉出去!”众人不禁愕然。然后,他又幽默地说:“瞧,当初就是这个样子,您说我敢吗,我有几颗脑袋?”
一般来说,“藏着掖着”的话,都是不同意见,是逆耳之言,但又可能是最重要的意见。古人说:“千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同意、赞美、拥护的意见,究竟是一千人还是一千零一人,意义不大;而反对者的意见,哪怕只有一个,都可能极有参考价值,真理有时就掌握在少数人手里。1959年庐山会议上,彭老总不肯“藏着掖着”,把他对大跃进的不同意见“放到桌面上”,结果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后来证明